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王志超 担当作为 振兴家乡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曾经以优异成绩,走出济源奔向大城市,又因一份热爱,从大城市回到农村的王志超,是济源梨林镇水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提起这名90后大学生村干部,村民们直夸“有思路、有干劲、办实事”。

“农二代”啥都不懂唯有实干

1月23日,冬日暖阳。

在水东村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大院里,王志超正在给合作社的伙伴们讲解冬季麦苗防治病虫害所使用的农药知识。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的王志超,六年前对农业一窍不通:“当时我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

王志超从小基本没有在村里生活过,大学毕业后直接在西安的一家银行工作。工作三年之后,他觉得每天漂泊在外不踏实:“还是想回到家乡。”

王志超的父亲王国群在2014年成立了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带领周边乡亲一起发展农业,干得风生水起。“我爸在农田里干了一辈子,现在年龄大了,总得有人接着干,现在国家对农业比较重视,发展潜力一定很大。”怀着美好期待,王志超2017年返回家乡。

回到农村,唯有实干。“初期我跟着父亲和合作社技术人员、植保人员学习,他们咋干我咋干,并且我要比他们干得更多。”王志超农忙时吃住在地里,勤干实干,得到合作社同事和农户的一致认可。

“咱年轻,总得有点超前的想法。”王志超将所学的财经知识运用到农业管理上,打破原有单一的资金、土地入股模式,鼓励技术、机械入股,将订单农业和土地托管作为农业抱团发展的切入点,降低土地投入的风险。

“我们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管理、统一配备种子、统一种植,及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跟踪指导。”王志超蹚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累计服务济源及周边县市达200余个行政村,托管土地100余万亩次,直接带动180余人实现就业,带动农户平均每亩增收150元、节本140元。

王志超成长为合作社总经理和理事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农二代”。

村支书办村里事得有方法

2020年年底,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王志超成功当选水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90后小伙当村支书,村民们一片唏嘘:“老家伙们都弄不明白,他能干成啥?”

为什么?基础太薄弱。“巷道道路普遍没有硬化,村部办公桌椅都是淘汰下来的,第一次开党员会,一半人员都没到。”回忆起刚上任时的情景,王志超尴尬地笑了笑。

已经上任了,咋干?王志超下了狠招,先解决群众问题:“收买人心。”

垫资3万元,他为村里每家每户门口装了太阳能灯,每天晚上出门方便多了。自筹近5万元,为600多名群众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大大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

“小伙子有想法,能办事!”两个举措下来,村民们态度有了大转变,王志超找到信心。

趁热打铁,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实时关注、掌握村民的生产生活、人居环境等相关情况。把“话筒”交给村民,把责任留给干部。通过征集村民最关心关注的问题,让村民代表选出十大惠民实事,让村干部认领任务,并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群众“微心愿”,从财政预算中专门划拨民生资金,用于“幸福微实事”。

把闲置土地改造成游园,增加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对戏台进行改造,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设置600多个停车位,解决村民停车难题……思路新、出实招、办实事。“道路干净了,路灯亮了,小游园建起来了,文化广场还添了健身器材,群众心里高兴得很!”村民齐道文笑着说,

王志超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深得民心。

谈未来村集体经济是关键

刚从合作社忙完,王志超又跑到村里,找两户村民沟通,要在村里利用农户屋顶架设光伏项目。

“我已经和经销商谈妥了,只要安装好,商家直接支付五年的费用,这又是一笔收入,可以用来村里的建设。”王志超告诉记者。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无钱办事”难题的重要保障,更是村级党组织有效发挥职能的基本前提。

刚上任时,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王志超带领村干部详细盘点,对长期遗留没有收费的大棚、养殖小区等集体土地重新续约,征收承包费23万余元,并将闲置土地进行整理承包出去,为村内带来了16万元的收入。

“接下来,我将依托合作社进行发展,将村中闲置土地托管到村集体经济的合作社中,采取‘底价+分红’的模式,土地经营所得的利润按照村自留70%,剩下30%利润分红给群众,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的价值。”王志超规划好了村里未来的发展。

同时还将带领群众加入合作社,通过种、管、收、售全程化综合农事服务,成立水东村植保队、水东村耕种队、水东村收割队等,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按照规划,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60万元大关。”王志超信心满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