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干群同心抢农时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上午9时,我站在临颍县石桥乡袁庄村的田边,脚边的泥土仍带着湿润。不远处,村党支部书记史小涛正带人用煤渣砖渣铺路。“有些地头太湿,收割完粮食,拖拉机也开不进去。”他边指挥铲车边说道,“等路平整好,三轮车就能下地拉粮,再也不怕‘最后一公里’卡脖子了。”

石桥乡农办主任汤辉补充道:“国庆中秋长假前,乡政府就针对部分村子田间道路泥泞、通行不便等问题紧急调配了砂石物料,组织机械与人力修路垫路,为的就是让秋粮颗粒归仓。”

远处,几台“铁疙瘩”正轰隆隆地作业——履带式收割机稳稳地碾过湿润的泥地。农机手李新霞从驾驶室探出头,大声说:“这机器接地面积大,不怕陷,还能少洒粮!”

得益于去年开始的沟渠连通工程,田里基本没有积水,但是泥泞让普通收割机难下地,为此石桥乡共调度了30台农机具、2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实行分片作业、错峰调度。“农机手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找乡政府。湿田不等人,收割窗口期就这几天。”石桥乡乡长鲁俊磊说。

往前走,是一片刚收割完的田块。几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麻利地捆扎秸秆、装车搬运。他们是石桥乡“秋收助农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由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组成,像这样的队伍全乡有22支,他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田间,为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解决困难。“孩子不在身边,要不是他们来帮忙,我这玉米真不知道怎么收。”吴焕英老人感激地说。

在金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银会贞正盯着烘干塔运转。高大的烘干塔昼夜不停,冒着白色水汽。“一个塔一天能烘80到100吨玉米,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这1000亩玉米,加上周边农户的,全靠它抢时间。”烘干好的玉米粒经过传送带落到粮仓里,堆起一座座金色小山。“前年雨水也多,我们咬牙建了这座烘干塔,没想到今年派上大用场了!”

禁烧宣传车行驶在乡间村里,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禁烧政策;微信网格群里推送着倡议书。全乡20多辆这样的车,200多条横幅,织成一张“线上+线下”的禁烧宣传网。

“我们不光‘堵’,更要‘疏’。”鲁俊磊指着远处的秸秆集中堆放点说。全乡共设了20多个这样的点,专人专车清运,秸秆要么还田,要么送往循环经济企业,不烧也能变废为宝。同时,每个村组建村级巡逻队,不间断巡查易发区域、重点时段,加上“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实现火点早发现、早处置。

半日走访,我看到的是泥泞中前行的铁履带,是汗水浸透的红马甲,是昼夜不停的烘干塔,也是干群同心、争分夺秒的秋收图景。石桥乡的这个秋天,充满了温度与力量。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