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去年,我国调整玉米收储政策,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玉米在种植面积减少的同时,种植模式也在不断优化更新。在这个过程中,玉米生产的难题是如何突破的?农民的收益如何得到保障?记者近日来到山东产粮大县滕州,看这里的农民种玉米如何提高效益——
金秋十月,正是山东省的玉米收获时节,在产粮大县滕州,这里种玉米的农民不仅当起了“甩手掌柜”,轻轻松松收玉米,晾晒、储存不用愁,还不愁卖,收入不降反增,为啥?
西岗镇温塘村种粮大户满月亮为记者揭开了谜底:“从2015年起,俺家350亩玉米就全部托管给了供销社领办的合作社,人家提供‘耕、种、管、收、烘干、代储’全程服务。算下来,咱自个儿省了人工不说,一亩玉米还能节本约100元,增收将近200多元呢。”
满月亮的丰收喜悦,其背后依靠的是山东省供销社系统为其提供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据山东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许广民介绍,从2010年开始,山东供销社针对粮食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乡镇建设为农服务中心,领办创办农民种植、农机等合作社,为农民提供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服务。这两年,针对玉米价格低、农民“晒储销”等突出难题,主动延伸服务能力,为种粮农民提供脱粒、烘干、存储、销售等“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