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19-05

    大到暴雨将至 豫南地区请做好抢收

    据省气象台预报,5月24日夜里至25日,我省东部、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累积降水量可达40—60毫米,最大雨强30—40毫米/小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天气可能造成小麦倒伏,影响成熟小麦正常收割,建议豫南地区抓紧做好抢收。 省气象台建议,目前夏收工作尚未大面积开展,24日—26日强降水伴大风可能引起小麦倒伏,豫南地区需根据近期天气,合理安排小麦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奶类消费持续刚性增长

    奶业是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产业,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在振兴之路上步伐稳健,不仅奶品质量过硬、安全性提高,奶业的科技进步、机械化成果也逐渐显现。在奶类消费持续刚性增长的趋势下,更需要产品力的增强和安全控制体系的健全,同时也需要技术的突破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美国奶业科学学会、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中国奶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如何提高奶产品质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奶牛营养学、微生物组学、细胞生物学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奶品质量稳步提升 “2018年,全国牛奶产量3075万吨、乳制品产量2687万吨、乳制品进口1400多万吨、奶类消费总量接近5000万吨,数量上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奶类生产、加工、进口和消费大国。”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表示,我国奶业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0%,全混合日粮饲喂比重超过80%,机械化挤奶达到100%,产业链各环节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产业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已具备创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和条件。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表示,从产出角度看,奶业相关标准、检测技术日趋完善,生乳标准有80多项,奶产品标准近千项,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奶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团队纳入到国家现代农业建设中,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进一步健全。 从管理角度看,我国启动实施了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针对风险隐患持续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严防、严管、严控重大质量安全风险,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从全国监测结果看,生鲜乳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18年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9.9%,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十年100%。 “在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敏感度高,消费者对中国奶业的信心虽有增强但依然不足。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奶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仍有待进一步努力。”肖放说,下一步,要继续坚持“产管并举”,推进“质量兴农”战略,进一步提升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奶业目前趋稳向好,未来潜力大、空间阔,仍是朝阳产业。”刘亚清认为,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产业基础好,科技支撑强。另一方面,我国奶类消费水平偏低,人年均饮奶量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亚洲的二分之一。因此,随着消费理念和膳食结构改善,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未来奶类的消费将持续刚性增长。 科技短板逐渐补齐 “奶业振兴要依靠科技引领,但奶业科技遗留的短板依然不少,比如,奶牛良种供比不足,以苜蓿短缺为代表的优质饲料资源短缺;又比如,以畜禽资源化利用为代表的环境保护的压力很大等。”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说。 他认为,补齐这些短板,既是产业界的责任,更是科研界的任务,要组织优势科技的力量,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构建全产业链的优质发展模式。 据悉,2015年,中国农科院实施了奶牛体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先后在华北、东北、西北奶牛养殖优势区创立十个核心示范的研究基地,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饲料转化率和生鲜乳质量水平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科院正在研究启动农科院重大科研计划,其中包括畜禽良种化科研计划、牛奶优质化科研计划、农业绿色化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研计划。其中牛奶优质化科研计划的攻关目标是提升奶牛日粮转化率、提升牛奶乳脂乳蛋白含量等核心技术。据科研人员预测,到2025年,示范企业的生鲜乳出粉率将由8.5:1上升到7.5:1。 同时,全面发展产学研一体的奶业科技创新研究,为改善牛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为奶业振兴和优质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表示,牧医所作为社会公益性畜牧兽医研究的国家队,以畜禽和牧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产优质安全畜禽产品为目标,开展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学科的应用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着重解决国家全局性、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国际合作有效开展 以“优质、健康”为标志的牛奶品质,是奶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奶业在全球奶业贸易中处于劣势。因此,奶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国际交流研讨,是提升我国奶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球奶业生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在牛奶品质提升的营养调控方面,不仅有基础研究突破,而且有新产品的应用,瘤胃微生物组学、乳腺细胞生物学等成为国际奶业前沿热点。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法也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在红外光谱、全组分图谱、耐药性检测等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建立奶产品危害因子预警体系和安全生产规程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防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主要途径。美国颁布的“优质乳条例”严格规定了从饲料到原料奶、到加工及市场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规程。因此,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奶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研究优质乳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无疑将引领全球奶业发展的方向。 秦玉昌认为,“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推动中外奶业科技合作,了解国际奶业科技最新进展、加强国内外奶业同仁相聚交流的重要交流平台。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奶业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一方面持续引进优质奶牛品种,优质苜蓿饲料,引进精细化饲养技术。另一方面,我国与新西兰、阿根廷、荷兰建立了奶业合作协议,与新西兰、澳大利亚建立了奶业对话机制,与加拿大、瑞典、美国等联合举办培训班、研讨会。 “乳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不断迈出坚定自信的步伐。乳品企业不断向内引进人才,布局海外研究基地。今后,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满足国人对乳制品的需求。”王俊勋说。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鲁山磙子营乡:生态养殖托起群众“增收梦”

    5月22日,笔者在鲁山县磙子营乡了解到,该乡最大的两个养牛场已经和周边农户签好了协议,以每吨200元的价格计划收购农作物秸秆 4万吨,既可解决周边乡镇近5万亩小麦的秸秆利用问题,又能为农户增加不少收入。 据悉,该乡引进的瑞海牧业肉牛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 600余亩,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养殖模式。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存栏优质肉牛1到2万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 100个,同时兜底帮扶贫困户 372 户,为每户贫困户每年提供帮扶金2000元。 位于大尹庄村的富兴牧业肉牛养殖项目作为磙子营乡多年来重点打造的生态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有牛舍8座5000平方米,青贮池3座1300平方米、干草储存仓库2座1100平方米,养殖规模达到600头。该项目共带动贫困户38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近年来,磙子营乡广泛挖掘境内贫困区域的潜在优势,因地制宜将现代生态养殖理念贯穿精准扶贫工作始终,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养殖推动脱贫攻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打造产业基地方面,该乡首先在摸清各村情况的基础上,精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继而结合各村资源优势,整合资金,培育壮大特色养殖业,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区域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该乡还引导和扶持养殖龙头企业入驻贫困村开办养殖场和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农户”等模式,推进“村企共建”,使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磙子营乡拥有标准化养牛场3家,肉牛存栏近 4700头,带动当地贫困户 400余户,户均年增收1500余元。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河南光山:农民养牛走上致富路

    2019年5月22日,河南省光山县北向店乡大李湾村华南牧业夏南牛养殖基地饲养员正在给夏南牛喂草料。该基地采取“特色产业十基地十农户”养殖夏南牛的经营模式,以“集中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的方式,对自愿分散“领养”的农户免费提供“种牛”及全程技术指导,同时高价格回收出栏夏南牛,为养殖户提供销售保障,并吸纳当地32名村民在家门口通过养殖夏南牛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成效明显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左右的村庄已开展行动,累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3000多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1300多万吨,清理村内残垣断壁近300万处。 记者2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自18部门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以来,各部门各地区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工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春季清洁活动。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22日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当前,全国进入夏季,一方面是各地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好季节,另一方面气温升高,是农村地区蚊蝇滋生、杂草增长、污水垃圾大量产生的季节,更需要集中力量整治村庄脏乱差问题。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新乡市部署当前农口重点工作

    5月21日,新乡市召开会议,对“三夏”生产、秸秆禁烧、防汛抗旱、落实河长制、夏粮收购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新乡市副市长武胜军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全力做好“三夏”生产。目前小麦正处于灌浆期,长势良好。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今年夏粮将会取得较好收成。要持续抓好麦田管理,认真组织机收会战,加快种植结构调整,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会议指出,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夏季高温干燥,秸秆一旦点燃,短时间内难以控制,甚至给农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坚持抓早抓小、疏堵结合、严防严控,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实现零火点。 会议要求,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要抓好黄河防汛抗旱工作,强化内河、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预防,做好南水北调防汛工作,高度重视城镇和行业防汛工作,强化抢险队伍和物资保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新乡市各有关单位要深刻认识新乡市河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清差距和不足,强化责任落实,推进“一河一策”实施,持续开展河护“清四乱”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湖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全域清洁河流专项行动,确保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会议还对第二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筹备工作进行了安排。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固始县黎集镇山地油桃产业铺就脱贫路

    日前,在固始县黎集镇洪塘、方集、文店等村,随着山地油桃陆续成熟上市,种植户们忙得不亦乐乎,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 在文店村山地油桃园里,记者看到,鲜红的桃子压弯了枝头,硕果累累,果色好,果个大。据悉,今年山地油桃的价格在每斤6至7元,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每个山地油桃园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近年来,黎集镇鼓励、支持、帮助广大农民大力发展山地油桃种植,使其成为发家致富的好门路。对有意愿发展山地油桃的贫困户,黎集镇给予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带动了1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同时,山地油桃产业的发展也拉动了电商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高效菜园助力农户丰产增收

    5月21日,开封市祥符区城关镇翟寨村,村民正在对番茄进行田间管理。 据介绍,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蔬菜及高效农副产品种植,为城镇居民餐桌提供优质营养丰富的蔬菜,同时也实现了丰产增收。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河南尉氏:平菇种植产业项目有序推进

    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北街村紧盯精准扶贫、产业扶贫,以党支部党建工作为引领,开展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为模式的产业扶贫工作,加快发展以平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建设步伐,栽培袋培植菌种车间已基本完工。 北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征多次到郑州、濮阳、新乡、兰考考察平菇产业情况,邀请本村新乡贤回家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依托尉氏县兴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平菇大棚50座,每座540平方,总投资500万元。合作社每个贫困户一个平菇大棚,负责平菇的种植管理、采摘,销售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向郑州万邦农贸市场进行销售。项目地点生态资源禀赋,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平菇生长。合作社在菌种车间对食用菌平菇栽培袋统一培养,按照规范标准统一运至大棚内集中适宜生长。 下一步朱曲镇将继续围绕食用菌种植,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项目,以北街村平菇基地为模板,在黄湖村推广平菇种植项目,发展平菇大棚20座,形成朱曲镇以平菇为特色的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树立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更多详情]
  • 23 2019-05

    西华“甜口”西瓜甜到贫困群众心里头

    近日,西华县田口乡一西瓜种植基地的瓜农正在采摘西瓜,然后装箱装车运往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安徽等地销售。今年以来,田口乡党委政府下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帮助瓜农注册“甜口”沙土西瓜品牌商标,鼓励群众种植沙土西瓜,发展高效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全乡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带动贫困户180多户,每户每年增收1万余元,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尝到了产业扶贫带来的甜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