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19-03

    万建民委员: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

    “生物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国家农业竞争力的战略利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建议,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抢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制高点。 目前,我国已建立完整的农业生物技术自主研发体系,前沿基础研究跃居国际前列,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整体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但万建民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前沿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我国还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原始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大育种价值基因缺乏,转基因、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全基因组选择等核心技术源头创新能力不足,基因、RNA、蛋白、代谢和整体表型水平的颠覆性生物设计技术还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重大需求。二是新一代农业生物领航产品研发布局不够。我国目前批准的生物技术品种均是第一代单基因产品,微生物酶制剂和动物疫苗高端市场基本上被进口产品所垄断,特别是缺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的生物新产品,难以在未来生物农业发展国际竞争中登峰领航。” 针对上述问题,万建民建议,一是实施农业生物设计科技重大专项,抢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制高点。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突破基因定点加工、RNA靶向调控技术、蛋白精准修饰技术、代谢途径优化重构和表型系统设计技术;针对抗极端逆境、特殊功能营养、资源利用等重要性状,创制高光效、生物固氮和耐极端环境作物,功能型动植物及抗重大疫病畜禽等生物新产品;研制盐碱地改良制剂、新一代饲用抗生素替代制剂、新型动物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制剂等新制剂;创建农用细胞工厂,研制高效农业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以及药用蛋白、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等新型制品。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攻克常规技术难以突破的难题,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一代生物农业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是采用全新的组织机制,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实施。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构建国家实验室为抓手的大平台,实施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集中攻关。建立稳定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各类金融工具协同的局面。切实加快领军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鼓励生物技术创新要素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跨境流动,为开拓未来国际市场,以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社旗县:养獭兔让俺闯出致富路

    俺是张国玉,家住社旗县大冯营镇张夭庄村,因两个孩子是残疾,仅靠家中的4.5亩地生活,除去吃喝等花销,一年到头仅够本钱,于是就在院子里喂养了30只獭兔,贴补家用。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河南省地税局驻村第一书记祁俊峰和帮扶责任人张占军到我家入户调查时,亲切地给我讲脱贫的重要意义,并认真地掰着指头给我算账,给我谈发展獭兔的脱贫计划。 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了工作队语重心长的话后,我先给两位领导承诺说:“过去,也想过多养兔子早日摆脱贫困,只是没胆、怕赔,今天有工作队的支持,俺就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一来用实际行动回报工作队对俺的关心,二来也可为两个残疾孩子今后的生活做点铺垫。” 省地税局局长智勐得知我发展獭兔缺乏资金后,随即把自己一个月5000元工资给我,并鼓励我珍惜党和政府的关怀,不怕吃苦,科学喂养,力争早日脱贫。就是这样,我拆掉了小兔棚,盖上标准兔舍,当年年底,由原来的30只獭兔发展到400只,纯收入6000元。与此同时,我又收到地税局同志们捐给我的500元和贫困户养殖补助款3000元。 肉是越吃越香,养兔是越养越有劲。为了保证兔子有足够的饲料,我就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多种一些花生等产生饲料的农作物,加之农闲时到地里捡些花生秧等作为饲料进行储存,以备冬季喂养。饲料充足后,我便到村部去找工作队和镇人大主席古汉常,请教喂养獭兔的科学方法和防疫知识。 天道酬勤。就这样,2017年发展到600只獭兔,纯收入1万多元,并光荣脱贫;2018年发展到1000只獭兔,纯收入将近2万元,并购置了饲料粉碎机和电动四轮车。每当我开着四轮电动车外出购置饲料和出售兔子时,嘴里还开心地唱起了小曲儿:“钥匙哎那个一呀插哎……开着那电车出了庄哎……要问开车哪里去哎……沿着精准扶贫奔前方哎……” 自己富了不算富,所有贫困户富了才算富。贫困户张家申与我原来一样,只喂养10只獭兔,于是,我就给他传技术,还给他说:“只要是养兔子的事,以后有啥不懂的就来找我。”看到我如此的热心,他也积极的发展獭兔,收入也不断提高。 回想起自己的脱贫经历,省地税局的工作队和镇人大主席、村脱贫攻坚组组长古汉常功不可没,是他们的细心指导才让我今天过上了好日子。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虞城县:苗木也是致富树 每亩能卖5500元

    “炫红杨,一年三季是红叶,是风景树也能做育材林,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好,曹思玉家两亩地的苗卖了11000元。”3月11日,在虞城县大侯乡周庄村,为贫困户曹思玉作炫红杨田间育苗和技术指导的县农科所技术专家王爱科说。 8年来,虞城县全面提升农技创新能力,相继自主研发出中红杨、全红杨等6个红叶杨树系列新品种和一个苦楝新品种黄金楝,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项、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2012年以来,该县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5项,覆盖7个乡镇,6个农业经营主体,7个贫困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项,带动农民33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202人,安置5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 “去年,我们与中兴苗木合作,种植炫红杨80亩,苗齐又壮、色彩靓丽,引来了周边乡镇的很多青年男女合影留念!”周庄村扶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海军说,“上周,26万株炫红杨被甘肃张掖的一家景区订购,除去管理和租地成本,每亩纯利润5500元哩!” 几年来,虞城农科所引导企业采用“传”“帮”“带”“安”等方式对口扶贫。传授种植技术,提供资金帮助,带动创业,安置就业。中兴苗木以虞城县为示范基地,以电子商务为平台面向全国杨树适栽区域,加大红叶杨推广力度,实现了红叶杨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先后建立繁育基地8个,总面积4526亩,从业农民1200余人,年出圃苗木568万株,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带农增收2600万元,覆盖北京、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80%以上市场;带动虞城成立苗木公司(合作社)12家,发展红叶杨苗圃2000亩,培训苗农3000人次,安置60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1100万元。 又是一年春来早,站集镇王楼村苗圃基地一片繁忙。“俺得感谢中兴公司,在这打工一年收入25000多元,不再靠种2亩薄地和吃低保过日子啦!”建档立卡低保户王志义提起铁锨,抹了把汗珠幸福地说。记者粗算一下,当日的农民工不下100人,多是年过50岁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王爱科介绍说,去年,他们推广专项示范项目2个,服务农业经营主体4家,示范面积2000亩;带动发展县级产业扶贫基地5个,安置贫困人口120人;推广新技术22项,新品种18个,推广面积6万亩,增产11.5%,实现节本增效3600万元,辐射带动5个乡镇7个贫困村11家农业经营主体,261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200元。 正在村头植树的曹思玉高兴地说,眼下,农科所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种芽,全村又嫁接红叶杨25万株,按保护价,合格苗1.9元/株回收,村合作社年底就能实现销售收入76万元,这样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16个就业岗位,而且大家将得到13.76万元分红。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河南光山:乡村游 富百姓

    3月10日,光山县前楼村紫水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市民们在游玩拍照。该科技示范园因地制宜,种植200多亩各种特色蔬菜、各类水果供游客采摘,还开办了游乐园、油纸伞文化旅游等游玩项目。科技示范园将种植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以观光旅游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吸引了众多游客,并带动周边165名农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9万元。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四部门:打击制售假劣肥料行为 严查价格欺诈等行为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肥料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通知》要求,加强原料供应保障,稳定化肥生产。要加强组织协调,努力保障化肥生产所需天然气、原料块煤稳定供应,着力提高企业开工率。要区别对待、因企施策、精准调控,统筹好煤炭消费控制和煤制化肥生产的关系,努力增加春耕前化肥产量。 加强化肥调运,促进产销区域平衡。要妥善组织安排运力,优先保障氮肥、磷肥、钾肥等主产地化肥外运需要。对化肥生产所需的煤炭、磷矿石等原材料运输要给予支持,对进口到港化肥也要及时疏运。 《通知》并要求,加强进出口和储备调节,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要优先保障春耕用肥需要,根据国内化肥市场供求余缺情况,提前做好品种调剂方案并组织好进口。要严格落实国家化肥淡储任务,春耕到来后要及时动销,努力满足用肥旺季需要。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生产经营秩序。要加强从源头到地头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结合农资打假春季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肥料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 加强农化技术服务,推动化肥施用减量增效。要结合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研究完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倡导施用环保、高效、新型肥料,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用肥效率,降低用肥成本。 《通知》强调,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春耕期间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关系到全年农业生产。有关方面要在落实好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化肥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势监测分析与信息发布,及时发现市场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化肥市场平稳运行。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一定要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3月12日上午,今年两会第四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继续加大供水工程设施提升改造等方面投入,整治和保护1.2万处农村水源地,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通过强力监管和问责压实责任,一定要让农民告别“饮水难”,喝上放心水。 “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村饮水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水利部“有些压力”。鄂竟平介绍,虽然经过努力,我国已建立起服务9.4亿农村人口的供水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全覆盖。但这几年农村供水又冒出一些新问题:比如农村供水工程老旧,修建标准低,供水保证率降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用水增加,导致农村供水水源地的来水减少,供水保障率下降;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大量农民工进城,农村流动人口增多,导致一些农村供水工程设施闲置,水费不能足额收缴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理解,农村饮水安全就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如果喝不上足量合格的水,那就不是小康。”鄂竟平表示,不管有多难,一定要下决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绝不能含糊。 鄂竟平介绍,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今年水利部将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提升改造老旧供水工程设施,以提高农村供水工程的保证率和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三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已在这方面投入1200亿元,今年还要加大投入。二是联合生态环境部,对农村水源地开展整治和保护。目前水利部已提出第一批整治保护名单,共涉及1.2万处农村水源地。三是强化工程的运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规范管理制度,落实运行经费,保证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四是按照省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基本原则,压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利部门的监督责任和运行管理单位的管护责任。为此,今年水利部将开展大规模暗访,至少要暗访3000个村。同时开通举报通道,以实现强力监管和问责。 关于今年的防汛抗旱情况,鄂竟平介绍,据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预测,今年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夏天降雨南多北少,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偏多,水旱灾害预计偏重。因此要强化洪水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抓好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优化调度,做好与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的协调协作,合力抗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鹤壁:麦田咋管理手机实时收提示

    3月12日,在浚县30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内,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不远处,被白色栅栏圈起的农田信息监视系统尤为引人注目。 在20公里外的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福州轻点鼠标,实时查看着浚县示范区内的湿度、墒情等数据。“各项指标一旦达到预警阈值,预警信息及农业生产建议就会及时发送至农民的手机上。”王福州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波表示,鹤壁耕地面积虽少,却成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得益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驾护航,先后创造了25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 鹤壁市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成了“市有平台、县有中心、乡有信息站、田有采集点”覆盖全域的信息网络,并在全市81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实现“双覆盖”,60个站点安装物联采集仪器,布设仪器2400台。同时,该市高效利用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自动收集环境要素、农艺参数等并实时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发布,做到农田生态环境、苗情、灾情的可视化、数据化处理,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一线,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为鹤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撑起了‘保护伞’。”张波表示,鹤壁正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并与全国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平顶山宝丰县:拆旧复垦 唤醒“沉睡土地”助力精准扶贫

    3月8日中午,刚吃过午饭的平顶山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贫困群众张国芳,便拿着铁锹来到村口公益林里,和其他几名护林员一起为已经发芽的果树进行封土。 “俺的日子过得可充实,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双份工资’。”张国芳一边封土一边说,他们上午在公益岗位上干完活,中午加班来到果园里照顾果树,“现在村里环境宜人,到处都种有果树,俺相信以后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今年一定能脱贫!” “去冬今春以来,吴庄村围绕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六化’目标,全村共拆除、平整荒弃宅基地5处,充分合理利用村里沟河渠旁、房前屋后、道路两边闲置土地和流转土地等,共40余亩土地拆旧复垦,种植桃树、杏树、梨树、海棠树等果树4500余棵。”望着一排排生机盎然的果树,该县赵庄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书听笑得很欣慰,吴庄村按照“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利用老砖旧瓦铺设打造党建小游园、文化大舞台等,改善人居环境,真正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和吴庄村一样,赵庄镇全镇22个行政村,目前已拆旧复垦200余亩土地,共种植13000余棵10多种果树。”赵庄镇党委书记王鹏飞说,通过种植建设林果带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林基地,助力人居环境改善,打造“花园式”村庄、“果园式”村庄建设,推动宝丰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提高群众爱护生态、保护森林的意识,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据介绍,宝丰县赵庄镇全镇共有贫困户131户231人,2018年脱贫11户16人,公益林建设为贫困群众提供管护员等岗位30多个。 “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的果树,是村民们栽下的脱贫致富的梦想和希望,下一步,赵庄镇还可以唤醒‘沉睡土地’400余亩,拆旧复垦后可种植4万余棵果树。”该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夏邑县:采摘黄瓜助脱贫

    3月12日,夏邑县北岭镇孙后寨村民在村“坚佳果疏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采摘黄瓜。该村在县公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大棚黄瓜、西瓜1000余亩,带动50余户贫困户320余人脱贫。

    [更多详情]
  • 13 2019-03

    郑州荥阳科技扶贫促发展

    “你好,是荥阳市农委吗,我是崔庙镇项沟村村民王国岭,我们村的桃树苗生病了,能派人来给我们指导一下吗?” 接到群众来电,郑州荥阳市农委便立即派专家团队的高级农艺师王国全前往项沟村对村民手把手进行果树修剪方面的技术培训,项沟村村民小刘在王国全农艺师的指导下,试着进行果树的修剪,同时,王国全现场解答群众提问,并为群众送去了相关资料书籍。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等工作,荥阳市农委组织10余名高级农艺师组成专家团队,定期对全市各乡镇进行蔬菜种植、花卉苗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目前已举办养蜂、果树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各类培训班20余起,培训农户500人,贫困户200余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