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23-08

    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

       8月3日,在商丘市睢阳区冯桥镇红星制衣厂,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忙碌着。近年来,冯桥镇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冯桥镇商会的帮助下,积极探索“产业+就业”发展路径,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困难学生莫发愁 助学贷款可救急

         8月14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困难考生不用愁,遇到困难可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或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据悉,国家助学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关规定,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每人每学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6000元。国家助学贷款最长贷款期限:剩余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目前我省生源地贷款正在办理中,时间为即日起至9月20日。首次贷款时,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需要一起前往双方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     续贷时,借款学生可通过学生在线系统远程线上办理,也可由借款人或共同借款人任何一方持相关材料到原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现场办理。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采摘热带火乡村游

         8月13日,在舞钢市枣林镇果香园瓜果种植基地里,游客们拎着果篮采摘红香酥梨。     “这里的风景不错,香梨味道也好,皮薄核小、脆甜多汁。工作一周,趁着周末来乡下游玩采摘,疲惫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回头也介绍亲戚朋友来采摘游玩。”来自舞钢市区的游客王先生乐呵呵地说。     “进入8月份,我们果园里的徐香猕猴桃、红香酥梨等水果相继成熟,果园里也逐渐热闹起来。仅周末这两天,已接待游客300余人。走进乡村感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新鲜水果,正成为很多市民的旅游选择。”果园负责人李全保说。     李全保家现种植果园50余亩,种植各种果树3000余棵,每棵果树产量在50斤至60斤。以徐香猕猴桃为例,采摘价格每斤15元。“这些瓜果之所以能卖出好价格,主要是品     质好,施的都是农家肥!”李全保说。     在安寨村富硒瓜果产业园里,一串串“巨玫瑰”“夏黑”葡萄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一粒粒鲜果圆润饱满。园区负责人杨旭超剪下一串葡萄让前来采摘的游客品尝,游客品尝后伸出大拇指。     “我们是隔壁西平县过来的,趁着孩子还没开学,自驾来果园游玩。现在的公路修得特别好,走省道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非常方便。”游客王凯边说边从枝头上摘下诱人的葡萄,小孩子则在葡萄藤间嬉笑玩闹,欢声笑语回荡在果园。     “采摘经济”红红火火的背后,是枣林镇农旅融合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枣林镇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风光资源,推广“种植+观光+采摘”的产业模式,动员广大群众种植特色果蔬,开办农家乐、采摘园等,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特色果鼓起钱袋子

         8月13日,走进沁阳市王曲乡南鲁村黄前进家庭农场的阳光玫瑰葡萄采摘园,打开包裹葡萄的绿色套袋,一串饱满透亮的“阳光玫瑰”映入眼帘,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虽然还未完全成熟,但是口感脆滑,微甜的果味中夹带着淡淡的玫瑰花香。     农场负责人董利平说:“我种了30亩阳光玫瑰葡萄,全程都是人工除草,上的都是有机肥,现在正在上糖期,到8月底9月初就成熟了,到时候糖度会很高。”由于管理精细,董利平的“阳光玫瑰”长势喜人,预计今年能产10万斤,销售额60余万元。     不同于“阳光玫瑰”蓄势待发的清甜,小十八里村的无花果已经甜蜜在舌尖。走进无花果果园,放眼望去,成片的无花     果树青翠欲滴,果林里挂满了翠绿的、金黄的、紫红的无花果,鼓鼓囊囊的无花果,犹如一个个“糖包子”十分惹人喜爱。工人们正在精心挑选成熟的果子。     “这20亩果园每年能产2万多斤无花果,现在正是成熟的季节,每天能摘四五百斤。”园区负责人王战胜喜上眉梢。     “现在每斤无花果的价格是15块钱,按照一亩地1000斤的产量计算,一亩地能挣到15000元。”王战胜高兴地说,目前,园内产出的无花果供不应求,除了游客自己进园采摘外,还供应本地及郑州的大型商超。     据了解,近年来,王曲乡特色种植品种达10余种,面积约1260亩,带动1340名群众增收,初步形成了集种植、采摘、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链。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门口建花池 瓜豆种出景

         初秋时节,瓜果飘香。走进汝南县常兴镇穆屯村闫留成家,二层小楼窗明几净,院内树绿花红。门前的花池里,豆角、丝瓜秧爬满院墙。“利用门前花池种瓜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一日三餐有吃不完的时令蔬菜。”8月14日,闫留成一边摘丝瓜,一边高兴地说。     闫留成家的风景,得益于常兴镇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近年来,常兴镇动员全镇大力开展“六清”、治理“六乱”,户户争创“五美庭院”。全镇222个自然村的沿路农户,或扎篱笆,或安栅栏,建起一个个精致的“小花池”。农户根据自己的意愿,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绿化美化庭院环境,为乡村振兴抹上新色彩。     “以前各家各户门前堆放的不是砖瓦碎石、枯木树枝,就是破旧家具等杂物,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现在好了,政府鼓励农户兴建‘小花池’,还给予一定补助,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高了。”柏丈屯村78岁的老党员施国顺高兴地说。施国顺在自家门前建起花池,栽植桂花、梧桐树,树下种植时令蔬菜,每天浇水、施肥,把小花池打理得生机盎然。自己种植的蔬菜吃不完,还分给街坊邻居共享。     门前花池种瓜豆,青藤挂墙添锦绣。截至目前,该镇共建成门前花池2000多个,盘活闲置土地2万多平方米。     如今,走进常兴镇的沿路农户,家家青藤挂墙,瓜果飘香,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小区换新颜 幸福乐开颜

         8月14日,走进上蔡县棉麻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各类主题文化墙,一条干净的柏油路环绕着规划整齐的停车场,干净整洁的休闲场地上,孩子们嬉戏打闹,三三两两的居民有说有笑,讨论着小区如今的样貌。     “与之前比起来,我们小区的环境简直是焕然一新。”谈起自家小区的变化,在这住了10多年的贾慧丽满脸笑容,“以前下水道经常堵塞,现在一点都不堵,停车规范了、电线改好了、墙面刷新了,到处漂漂亮亮的,住在这里感觉很舒心。”     距离棉麻小区不远,刚刚完成改造的烟草公司家属院里,重新修整的路面平坦通畅,新建了花坛、停车位,新安装的充电桩、路灯、监控等都让居民打心眼儿里感受到小区改造后的便利。     近年来,上蔡县以“绣花功夫”系统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长效化开展物业小区治理,精细化提供优质服务,以实干换小区新颜,以新颜换群众舒心。2019年以来,全县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个5.57万平方米,直接惠及居民626户。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睦邻共治 温馨和谐

         “这个暑期很有意义,不仅学会了非遗制作,还义卖了400元,捐给了养老院的爷爷奶奶。”8月14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博文社区里,小学生蒋程程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个来摊位前咨询的顾客。     免费提供爱心摊位,开展儿童非遗制作、慈善义卖、为老年人理发等服务,这是古城街道丰富“睦邻文化集市”党建品牌开展的系列活动,并由此孵化出“朵朵向善”“汇力社工”等6个社会志愿服务团体。     该街道以“睦邻文化集市”为依托,组建5个网格党支部,联合辖区共建单位27家,成立“俏江南艺术团”“书友会”“护翼候鸟”等志愿队伍组织6个,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矛盾调解、老幼照料等志愿服务2000余次。     “睦邻文化集市”党建品牌是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以睦邻“共建、共筑、共享、共治”为原则,形成的“睦邻共治”党建治理模式。社区还建设有睦邻文化服务站3个、睦邻爱心驿站1个、睦邻文化广场2个,制定了“睦邻议事会”制度、“快速处理”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投入,提供家电维修、义诊等便民惠民服务20余类。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花园村正名

        高大的香樟、笔直的法桐、红色的月季,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洁白干净的墙壁、精心描绘的墙画、平坦的沥青路面……8月10日,初秋之时,全国文明村、郏县冢头镇花园村如一幅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村北头东西路南侧,有一户门柱上挂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最美道德模范”牌匾的人家,大门虚掩着,一名妇女正在院内为老人修剪手指甲。老人鹤发童颜,满面笑容。“俺儿媳妇可好了,比闺女儿子待我都亲,她进门25年了,从不惹我生气,天天饭端到床前,一年四季给我买衣服。”今年86岁的杜山明笑着说。     离开杜山明家,沿着该村南北主干道南行,路西一户东山墙上的“乡村光荣榜”分外醒目,上面展示了“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十多张彩色大幅照片。“把好人展览出去,把好事宣传出去,将榜样力量传递下去。”陪同采访的冢头镇妇联主席王改锋说。     “家家门前花红柳绿,户户用天然气,城里人来了都羡慕。我们每天就像生活在花园里,如今的花园村名副其实。”正在散步的村民李雪自豪地说。     花园村辖大花园、小花园和杜渡口3个自然村,现在三村已融为一体。而在多年前,该村是土坯房、小瓦屋,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难出行。     退伍回来的李国彬1995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见多识广的他带领村民外出学习,种植了400亩韭菜和辣椒,亩产值达6000余元,花园村实打实地赚到了第一桶金。     “种蔬菜是不错,但一遇到下雨,我们就得帮客户推车,多次被笑话奚落。后来我们发动群众修路,从1994年到1998年,我们实现了从礓石路、矿渣路到水泥路的三级跳,蔬菜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500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摩托车、彩电、冰箱等在2000年已普及。”谈及过去,李国彬一脸自豪。     1999年,村民纷纷表示想翻新房子。为了让村庄更美观、更宜居,该村决定统一规划建二层楼房,并配套建设下水道、化粪池,预留自来水、天然气管道。“当时想都不敢想,我们村竟然在全县第一个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干净又方便。”72岁的村民李富春说。     顺着村东西主路西行出村,田地里一座座蔬菜大棚矗立,十分壮观。“这是我们村的集体经济,蔬菜、瓜果四季不断,我们是绿色订单种植,市区的货车天天来拉,村集体年年有收入,同时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现在我们从不向政府要钱,修路、栽树、种花、路灯管护……所有收入都用在了民生方面。”花园村妇联主席王桂萍说。     蔬菜大棚南面是该村于2022年投入运营的嘟嘟牛亲子农庄,占地260余亩,是集农业种植、特色餐饮、体验式动物园区、亲子互动项目、研学基地、生产性景观等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我和姐姐喂了奶牛吃草,还摸了梅花鹿的肚子,很开心。”来自郑州市的小朋友李川铭说。     “近年来,我们不间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五美家庭示范户’‘星级文明户’评选,有奖品有奖金,大家明争暗赛,现在村民团结、邻里和气、夫妻和睦、婆媳同心,相信花园村的明天会更好。”李国彬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全力激活乡村消费市场

        当下,许多商贸零售企业、平台经济企业、文化旅游企业、养老服务企业等下沉乡村市场,推动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文化旅游等农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使乡村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但也能看到,乡村消费市场中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亟须解决。例如:不少乡村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够强、优质消费供给不够充分、消费环境不够完善等。凡此种种,说明乡村消费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对乡村的消费市场需要全力激活。     要提高乡村居民消费能力。在乡村振兴中,要鼓励农民朋友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植养殖,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要持续优化乡村消费供给。要完善乡村商业网点布局,支持城市流通渠道、品牌、平台企业等下沉乡村市场,并进一步完善乡村末端配送网络,从而提升乡村商品供给效率,为乡村的消费创造便利条件。     要不断优化乡村消费环境。在乡镇设立消费维权工作窗口,对于侵害消费权益的举报投诉及时处理,更好服务乡村消费者。同时要加大对各类乡村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力度,使乡村的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更多详情]
  • 15 2023-08

    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8月4日至11日,信阳市2023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成功举办,本期培训对象为龙头企业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共100人参加。     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要求,此次培训采取分段式,以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包括课堂面授、交流研讨、“云上智农”App线上学习等。在实训教学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培养重点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公司、田间学校开展现场教学、参观考察、跟岗锻炼等方式。     “本次培训既有集体学习,也有分组交流,还有现场观摩。”参训学员表示。据了解,信阳市通过继续实施300名乡村振兴人才(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训工作,培养一批遵纪守法、忠诚守信、崇尚农业并具有一定治理能力、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一定生产技能的高素质乡村人才,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耕耘者、产业兴旺的示范者、乡村治理的引领者。     信阳市2023年乡村振兴人才(高素质农民)提升培训共设6个班,每班50人,共300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