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19-01

    今年河南省八项重点工作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近日,记者获悉,农业农村厅省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谋划安排2019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工作,以八项重点工作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会议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部署要求上来,进一步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落实,加快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会议强调,2019年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着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二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牵头抓好农业产业扶贫,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产销对接和科技人才服务力度,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三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信息化建设,确保长久发挥稳产保粮核心作用;四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四优四化”,实施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和流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实现从产品竞争向产业链条竞争转变;六是持续抓好农民增收,重点巩固提升高效种养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七是深入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开展好“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八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垦改革,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会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握好当前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同步抓好农业领域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非洲猪瘟防控等重点工作,保障好春节期间农产品供应,确保全省农业生产稳定。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河南:朵朵香菇“香”飘脱贫路

    “3000斤,1200斤,来,这边上账……”近日,河南洛阳市宜阳县花果山乡寺院村村部前的广场上停了一辆大货车,村民们抬着一筐筐香菇等着上秤。贫困户贺玉红难掩笑意:“香菇有人上门收购,销路不愁,今天又卖了10000多块。” 寺院村是花果山乡的一个贫困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1.13亩,这里地处山区气温寒凉,山泉清澈,香菇生长周期长,质量优口感好,寺院村村支书宋卫星开始打香菇大棚种植这张牌。 宋卫星发动全村香菇种植大户参与组建了富源农民种植合作社,建起了10个香菇种植大棚,由合作社集中育种,统一种植。还聘请县农业局专家到村里做技术指导,组织香菇种植户到嵩县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 经过精心照料,种植合作社的第一茬香菇获得了大丰收,一个大棚能摘100多筐香菇,以一筐40斤算,每斤5至8元,一个棚就有三万元左右的收入。2017年,寺院村生产鲜香菇5万多斤,与洛阳多个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长期香菇供应合同,进行统一销售,形成了稳定的香菇产销链条,带动寺院村、碾沟村3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该村已建成香菇种植大棚20个,年平均产鲜菇7.5万斤,产值30万元,年净收益10万元。每年为寺院村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带动每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元。 “俺这儿的山区气候,适宜食用菌种植,种出来的香菇菌伞肥厚,口感鲜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说起村里的“宝贝疙瘩”,宋卫星满满的自豪感。如今的寺院村香菇已经成为寺院村的一张名片,也成了全村的“聚宝盆”。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平顶山多部门联合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增强食品经营户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平顶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18年12月底开始,联合多部门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网格化责任分区,以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销售店、小摊贩和主要辐射农村地区的食品批发单位为重点业态,以农村消费量大的方便食品等为重点品类,紧抓节假日等农村市场集中消费时段,认真检查是否销售使用不真实的厂名等信息的假冒食品;食品包装标识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误导消费者的侵权“山寨”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许可的“四无”食品;以次充好、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劣质食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假羊肉、假狗肉、假驴肉等涉及食品欺诈行为等。 截至目前,共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64户,检查食用农产品市场5个,集贸市场3个,专项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下一步,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抽检力度,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强化食品尤其是散(裸)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针对重点对象开展全面清理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切实做到不产、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确保食品来源合法、渠道正规。使2019年春节前生产经营假冒食品、“山寨”食品、食品假货、“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2020年河南省奶类产量力争达300万吨

    努力把奶业发展成为我省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河南省奶业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目标。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奶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奶类产量达到300万吨。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25年,奶类产量达到500万吨,培育产值超百亿元乳品加工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以上。 《行动计划》提出,我省要推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南阳、商丘、驻马店、济源等10个主产市和兰考、武陟、邓州、正阳等30个重点县奶业发展。到2020年,全省奶业大县发展到15个;到2025年达到30个以上。 我省将不断完善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辆、乳品企业收奶区信息化监控设施和省、市、县、乳品企业“三级四层”监控平台,健全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精准监管、全程追溯。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加工生鲜乳对外销售。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中牟小王庄村:高效农业带来的“高效”致富

    中牟县有这么一个村庄——每户平均拥有一座蔬菜大棚、每人每年可以靠着发展高效农业挣到近万元。它就是中牟县小王庄村。 位于中牟县刁家乡的小王庄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五年前村里的村民们还在靠着种植大蒜和花生为生,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的波动时好时坏。 吴国富是一名普通村民,可在2015年时,他家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黄委会的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小王庄村调研走访之后,才开始改变了整个小王庄村的种植结构。吴国富就是从那时开始种植白菜、芹菜等高效、高标准蔬菜,随之又开始种植大棚蔬菜。这两年,他家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从实际的收入来说翻翻还多,这一个棚顶以前陆地十亩地还多,一个棚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吧,最少的,往年20亩地你也落不了五六万。”吴国富介绍道,“经济刺激,给农民的老思想意识打开了,发展高效农业,个人盖的大棚有七八十座吧,积极性一下就提起来了。” 现在,小王庄村的村民不仅靠着种植大棚蔬菜挣到了钱,近两年,村民们还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发展大棚草莓的种植。从2017年到2018年,小王庄村的蔬菜大棚和草莓大棚数量出现了翻倍增长。 2018年,小王庄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注重农产品的绿色品质种植。据了解,该村目前用的是机肥和钾肥,明年计划全部用生物菌肥,再一次通过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提供低价农资。 现在,在村里合作社和农业科技公司的帮助下,村民们的种植产量和种植品质都得到了提高,相对应的种植结构也得到了改善,销路也更广。 由于小王庄村的大棚种植已经达到了规模化和精细化种植,2018年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积极和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联系协调,申请安装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为该村农产品的良性销售又多了一项保障。 未来,小王庄村还会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发展可视化家庭农场和订单农业。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农业农村部公布省内调运生猪检疫流程规定

    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 为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等有关要求,规范实施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农业农村部对《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了修订。非洲猪瘟应急响应期间,农业农村部对检疫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各地要高度重视生猪及生猪产品检疫工作,探索并逐步建立检测出证制度,不断提升检疫工作水平。要确保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队伍稳定,人员充足,专人专岗,切实有效履行检疫职责。 生猪产地检疫规程 1.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含人工饲养的野猪)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的产地检疫及省内调运种猪的产地检疫。合法捕获的野猪的产地检疫参照本规程执行。 2.检疫对象 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 3.检疫合格标准 3.1来自非封锁区或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的饲养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3.2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进行了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3.3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3.4临床检查健康。 3.5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3.6省内调运的种猪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省内调运精液、胚胎的,其供体动物须符合种用动物健康标准。 4.检疫程序 4.1申报受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4.2查验资料及畜禽标识 4.2.1官方兽医应查验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养殖档案,了解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养殖小区)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病,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了解是否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兽用疫苗,了解是否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省内调运种猪的,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2.2官方兽医应查验散养户防疫档案,确认生猪已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了解是否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兽用疫苗,了解是否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4.2.3官方兽医应查验生猪畜禽标识加施情况,确认其佩戴的畜禽标识与相关档案记录相符。 4.3临床检查 4.3.1检查方法 4.3.1.1群体检查。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生猪群体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运动状态、饮水饮食情况及排泄物状态等。 4.3.1.2个体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等方法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生猪个体精神状况、体温、呼吸、皮肤、被毛、可视黏膜、胸廓、腹部及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性状等。 4.3.2检查内容 4.3.2.1出现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流涎;蹄冠、蹄叉、蹄踵部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烂斑,感染造成化脓、坏死、蹄壳脱落,卧地不起;鼻盘、口腔黏膜、舌、乳房出现水疱和糜烂等症状的,怀疑感染口蹄疫。 4.3.2.2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弓腰、腿软、行动缓慢;间有呕吐,便秘腹泻交替;可视黏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发绀;鼻、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多处皮肤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瘟。 4.3.2.3出现高热、倦怠、食欲不振、精神萎顿;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共济失调、步态僵直、呼吸困难或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等症状的;或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的,怀疑感染非洲猪瘟。 4.3.2.4出现高热;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耳朵、四肢末梢和腹部皮肤发绀;偶见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症状的,怀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3.2.5出现高热稽留;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下痢;皮肤有红斑、疹块,指压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丹毒。 4.3.2.6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继而哮喘,口鼻流出泡沫或清液;颈下咽喉部急性肿大、变红、高热、坚硬;腹侧、耳根、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指压褪色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猪肺疫。 4.3.2.7咽喉、颈、肩胛、胸、腹、乳房及阴囊等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坚硬肿块,继而肿块变冷,无痛感,最后中央坏死形成溃疡;颈部、前胸出现急性红肿,呼吸困难、咽喉变窄,窒息死亡等症状的,怀疑感染炭疽。 4.4检测 4.4.1对怀疑患有本规程规定疫病及临床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情况的,应按相应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 4.4.2实验室检测须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符合条件的实验室承担,并出具检测报告。 4.4.3省内调运的种猪可参照《跨省调运种用、乳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进行实验室检测,并提供相应检测报告。 5.检疫结果处理 5.1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5.2经检疫不合格的,出具《检疫处理通知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5.2.1临床检查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动物疫病的,扩大抽检数量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5.2.2发现患有本规程规定检疫对象以外动物疫病,影响动物健康的,应按规定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2.3发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怀疑为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处理。 5.2.4病死动物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由畜主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规定处理。 5.3对查验中发现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兽用疫苗和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的,不予出证;要求畜主对生猪隔离观察15日后,方可按照本规程第4.3项、第4.4项、第5项规定再行开展临床检查、,检测和检疫结果处理。 5.4生猪启运前,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监督畜主或承运人对运载工具进行有效消毒。 6.检疫记录 6.1检疫申报单。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须指导畜主填写检疫申报单。 6.2检疫工作记录。官方兽医须填写检疫工作记录,详细登记畜主姓名、地址、检疫申报时间、检疫时间、检疫地点、检疫动物种类、数量及用途、检疫处理、检疫证明编号等,并由畜主签名。 6.3检疫申报单和检疫工作记录应保存12个月以上。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河南出台乡村振兴总体战略框架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获悉,为科学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河南编制完成了《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部署了一批重大工程,以“13616”战略框架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主线,来指导全省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 在针对乡村振兴“13616”战略框架中,“1”是指探索一条路子,即:探索走出一条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3”是指突出三个关键,即:把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好、县域治理好;“6”是指实施六大行动,即:实施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塑造、基层治理创新、民生福祉提升、精准脱贫攻坚六大行动;“16”是指推进十六项重大工程,即为支撑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而部署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等十六项重大工程。 对于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河南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6个方面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其中,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出建成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强化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拓展农业对外合作领域5项重点任务;围绕实施农村产业振兴行动,提出建设国家农产品加工基地、构建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4项重点任务;围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4项重点任务;围绕实施文明乡风塑造行动,提出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原优秀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3项重点任务;围绕实施基层治理创新行动,提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制度、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智慧乡村5项重点任务;围绕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动,提出高质量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农民就业质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6项重点任务。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重发风险高

    预计2019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发生将重于常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8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棉铃虫重发风险高;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黏虫、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飞蝗总体发生平稳,草地螟进入新的发生周期,据地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水稻重大病虫害 预计2019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长江下游稻区偏重发生。 二化螟在西南东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大部稻区偏重发生,部分稻区大发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南方稻区大部为偏重发生。 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局部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小麦重大病虫害 小麦赤霉病近年来已成为小麦上的第一大病害。预计2019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预计2019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穗期蚜虫近年来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呈偏重发生态势,预计2019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玉米重大病虫害 预计2019年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新疆伊犁地区,二代玉米螟在东北和西南局部地区,三代玉米螟在华北和江南局部偏重发生。二、三代黏虫总体呈中等发生,东北、华北、西北、黄淮局部地区可达偏重程度,部分地区会呈现高密度集中为害区域。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局部高感品种将偏重发生。棉铃虫 受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棉铃虫在玉米等作物上的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预计2019年棉铃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二代至四代在北方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等多种作物田偏重发生,在西北和华北部分区域加重为害态势明显,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现蕾至花期的降雨是影响该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预计2019年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偏重流行风险高。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商务部:大力全面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商务部1月3日消息,2019年将围绕消费安全,大力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和营商环境。我们获悉,商务部还将加强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积极推动电商平台、进出口、农村市场及现代供应链等领域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未来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的消费安全将获得更多保障。 同时,2019年商务执法领域专项整治工作要点和行动方案也在加快制定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销售、预付卡违规经营等将成为专项整治的重点,从而不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优化消费环境。 “目前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由试点、示范转向全面推进,以肉菜、中药材为重点的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网络初步形成。”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宗长青表示,截至2018年11月,肉菜追溯体系覆盖超过3.2万家企业、52.4万商户,比2017年底分别增长77.8%和31%,中央平台累计接收追溯信息63亿条,日均接收追溯信息450多万条。 业内人士认为,信息化追溯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在服务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更多详情]
  • 07 2019-01

    生物农药、除草剂等用量将上升

    2019年国内种植业结构会有所调整,大豆、果树、花卉、中药材等种植面积会增加,特色小宗作物的种植面积会增加较多。预计2019年各种作物对农药的需求形势可能会略好于2018年。 从使用方向上来看,生物农药特别是微生物农药的用量会继续增长,土壤处理剂、种子处理剂用量会增加,原因是土传病原菌和线虫等的发生面积仍将增加。 细菌性病害有增长的趋势,所以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用量会增加;粮食种植大户对于生产效益的热情追求,果蔬生产对产品品质和产量的追求,都会使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健康类产品使用面积继续上升。 农药喷雾助剂用量会继续增长,农药减量的要求和无人机施药的发展都推动助剂的使用。植物油类助剂将主要用于飞防,矿物油类助剂将主要用于果树,有机硅和改性的助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助剂将主要用于节约药剂和喷液量而在各种作物上使用。 从品种结构上来看,杀虫剂如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氧乐果的生产和使用量仍然较大,受线虫防治需要,噻唑膦会继续有较大需求。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三品种因蜜蜂毒性问题被欧盟禁用,因此在对欧出口较多的农产品上使用可能受到限制。甲氨基阿维菌素会有增长,阿维菌素其他异构体会增长。在稻飞虱防治市场上,三氟苯嘧啶用量将上升,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取消了吡蚜酮的登记,可能进一步影响该产品使用前景。新型防治刺吸性口器害虫药剂,如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等用量会上升。 杀菌剂方面,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等代森类品种使用量会上升,因为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酰胺类杀菌剂用量预计会上升,得益于水稻早期施药技术推广、小麦种子处理剂增长和经济作物面积的扩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用量会有较大上升,原因是其植物健康效果突出,会受到更多农民青睐。抗药问题较严重的杀菌剂如甲霜灵、嘧霉胺等用量将下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用量估计会下降。 除草剂用量将上升,特别是大豆田除草剂、水稻田除草剂。前者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大,后者因为水稻直播田面积增加和杂草抗性水平升高;用于大豆田的二苯醚类药剂会增多;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面临禁用,敌草快用量会增加,草甘膦用量会缩减,草铵膦用量将上升;新型对付抗药性除草剂,如氟氯吡啶酯、二氯喹啉草酮、双环磺草酮用量将上升。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将上升。芸苔素内酯类产品用量会有较大幅度上升;赤霉酸类产品因为果树种植面积扩大用量增加;氟节胺的用量将上升,其在柑橘使用受到欢迎;吲哚乙酸、萘乙酸、复硝酚钠等生根类产品用量会略升;多效唑用量将下降,因为其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预计2019年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持续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作业面积不断增大、农药利用率逐年提高的协同作用下,农药使用量仍会保持平稳态势。植保无人机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将继续火爆,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尽管用量大,但处于逐年递减态势,大中型施药器械、大型飞机基本平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