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18-11

    河南新乡首届白菜文化节开幕

    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提升河南新乡获嘉县农产品知名度,11月18日,获嘉县举办了2018年首届获嘉白菜文化节暨获嘉县农特产品展销会。来自全国的300多名客商和专家对获嘉白菜评头论足,并当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把获嘉白菜推向全国。 获嘉白菜成功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本次文化节将围绕获嘉白菜展开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获嘉县太山镇政府与新乡市农科院、新乡市农家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宁易购分别签署了产研、产销战略合作协议,成功达成协助种植、收购、销售的合作意向,为获嘉白菜的种植和销售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和更大发展平台,为获嘉绿色农副产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获嘉县将把首届白菜文化节作为一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促进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共享联动,为农民提供更多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光山棵棵黄金茶致富新希望

    11月14日,光山县南向店乡五岳湖农林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栽种黄金茶苗。该合作社入冬后投资132万元从浙江省安吉县引进黄金茶苗,目前已栽种700余亩。该县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濮阳市瓦岗村人人当股东年年享分红

    岳村镇瓦岗村曾是濮阳市华龙区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才正式脱贫。然而,这个村庄2016年开始进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像一声春雷,惊醒了这片沉寂的土地。 如今,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思路,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村民人人当股东,年年有分红,全村246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瓦岗村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的道路,成为依靠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的榜样。 “全村耕地2460亩,人口2081人,人均耕地1亩多点,大部分人外出务工。”近日,瓦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董事长翟耀强说。作为曾经的贫困村,以前的瓦岗村土地贫瘠,一直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村里一穷二白,青壮年进城务工,许多耕地闲置,村民想改变现状的愿望特别强烈。 改变始于2010年,当年6月,翟耀强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主持召开党员大会,提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经过多次考察,2012年,村里35名党员筹措资金15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建起了瓦岗芦笋种植园区,芦笋产量大,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园区还建起了加工车间、储藏冷库,形成产业链条,每年盈利50多万元。 2016年,华龙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从2016年7月15日开始,瓦岗村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2017年1月9日召开了首届股东代表大会,这一天瓦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瓦岗村在产改前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和资金,仅有一些公益设施。”翟耀强说。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了要干什么?没有资产和资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一系列问题就摆在眼前。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们提出了流转全村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翟耀强说。 在得到全体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全村群众把各自承包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每股集资200元,合作社三天时间筹措资金40多万元。35名党员经营的瓦岗芦笋园区经过评估折算,全部移交给合作社经营。这几天,合作社正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芦笋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制作芦笋茶、芦笋颗粒、芦笋饮料等。 虽然已进入冬季,但瓦岗村的田间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村民正忙着种植黄花菜,基地负责人王海森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合作社新发展的黄花菜基地,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次栽种可收获10年,该基地一年收入30多万元不成问题。 300亩芦笋、100亩黄花菜、100亩设施芦笋、1400亩绿化苗木、500亩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如今,瓦岗的产权制度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村民有了股民和产业工人双重身份,不仅有股份分红收入,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村民翟登榜高兴地说:“我们家有6亩多地,全部留转给了合作社,每亩地800元,每年光地租就有5000元,在合作社干活每年也能收入1万多元。” “合作社正在筹划建设瓦岗食用醋厂、小磨香油厂、纯净水厂……计划5年内合作社分红要达到100万元以上。”翟耀强满怀信心地谋划着瓦岗村的未来。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宁陵袖珍南瓜新鲜上市

    11月18日,宁陵县柳河镇吕河村梦钦果蔬种植合作社社员在搬运刚刚收获的泰国袖珍南瓜。今年,该合作社引种的200多亩泰国袖珍南瓜喜获丰收,总产量达60多万斤。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获嘉白菜”吸引大客商

    11月18日,获嘉县举办2018首届获嘉白菜文化节暨农特产品展销会。当日,“获嘉白菜”区域品牌发布,获嘉白菜研究院同时揭牌成立,该县还与全球500强企业苏宁易购(河南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据了解,2010年,获嘉白菜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产品”。本届文化节围绕“获嘉白菜”展开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获嘉白菜”产业发展专家论坛,获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农特产品展示,首届太白斗菜争霸赛及群众文艺展演等。文化节期间,获嘉县太山镇政府还与新乡市农科院、新乡市农家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全球500强企业苏宁易购(河南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产研、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成功达成协助种植、收购、销售白菜的合作意向。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河南新乡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的通知》(农质发〔2014〕15号)、《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畜牧局关于开展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的通知》(豫农质监〔2015〕35号)精神,2015年,新乡市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的通知》(新农〔2015〕5号)等系列文件,全面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目前,延津县获得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和第二批国家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封丘县成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确保新乡市安全县创建任务顺利完成,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责任,健全完善监管执法检测体系,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全县,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创建目标 延津县要不断巩固和扩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尽快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封丘县要加快推进创建工作,2018年尽快获得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授牌,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础上提升创建水平,争取2020年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水平。 2019年,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 获嘉县、原阳县达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申请核查验收。 2020年,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达到省级质量安全县标准。 通过创建要达到: 1.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全面加强,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面建立,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有效推广。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实,“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全面实现可控可管可追溯。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监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机制完善。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加强。县级设有相应的机构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综合执法、检验检测等工作,人员配备科学合理,各项经费有保障;乡镇具备相应监管工作条件;村级协管员配备齐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全面建成,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落实村级协管员劳务报酬;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执法到位、服务有效。 4.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水平明显提高,举报查处率、回复率达到100%。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达到70%以上。 三、重点任务 1.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对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按照“党政同责”的原则,成立主 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突出力量配备,强化条件保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措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 2.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各县(市)、区要加大人、财、物投入,加快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检体系,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确保有人员、有职能、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快推进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每个行政村要明确1名——2名村级协管员,着力解决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依法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购买登记制度,严格实施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投入品、私屠滥宰、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行为。 4.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 的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投入品使用、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包装标识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及相关义务,严把质量安全关口。 5.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制定覆盖农产品生产环境、投入品、种植养殖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强化产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等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6.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三品一标”、良好农业规范等获证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40%以上。建立健全认证监管机制,按规定落实奖励政策,严格落实“三品一标”认证审查有关工作制度,加强证后监管,严格退出机制。 7.强化畜禽屠宰和生鲜乳监管。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推动牛羊禽定点屠宰工作,督促落实屠宰厂(场)“瘦肉精”自检等制度,强化巡查抽检,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销售病死动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生产台账制度。强化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监管,严厉打击生鲜乳非法添加行为。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河南淅川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近年来,河南淅川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柑橘等生态产业33万余亩。目前,全县贫困户70%以上的收入来自生态林果、旅游等绿色产业,10万渠首农民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潢川县“稻虾共作”稻香虾肥

    11月14日,潢川县付店镇骆店村王香洼村民组挖掘机轰鸣作业,贫困户王长新站在自家6亩责任田边,看着3米宽的整齐虾沟初见端倪,喜上心头。他早就打听过,已经养过一季小龙虾的,一亩虾稻共作的水稻田,仅小龙虾至少纯收入1500元以上。所以今年一合计,王长新参与了本村香洼家庭农场的虾稻共作。 “合作社免费平整田地、挖掘虾沟,提供虾苗、养殖技术和材料,捕捞后与农场对半分成。”农场负责人王志刚介绍,“这样既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养殖难题和销售渠道,又有利于规模养殖,控制小龙虾和稻米品质,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目前该县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示范区1个,省级稻渔综合示范区6个,从事养殖加工的人员已达1.83万人,年加工能力超过3万吨,成长为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加工基地县。 潢川小龙虾产业缘何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该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商贩收购野生小龙虾;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2017年,县里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得益于覆盖全县的技术培训,以及合作社、养殖大户等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效应。”该县水产局局长胡旭升为记者答疑解惑。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三门峡市小黄瓜“结出”好日子

    11月12日,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富村47岁的贫困户任月朋,正在交口乡绿菠蔬菜扶贫基地日光温室大棚里给黄瓜苗夹苗、打杈,她告诉记者,不用出村每天就收入60元,相信自己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更多详情]
  • 19 2018-11

    十三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

    记者近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目前,农村清产核资在全国已全面展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市区,全国已有超过13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共确认集体成员2亿多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农民群众在改革中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身份得到颁证。16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议首次为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10个集体经济组织颁发了登记证书,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清产核资稳步推进。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按照时间表,2019年基本完成清产核资、2021年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清产核资要按照清查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六大步骤”,对乡镇、村、组“三级组织”的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三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各地要严把工作质量,确保农民参与、农民认可。目前,全国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各地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数据填报。 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集体账面资产总额3.44万亿元,集体所有的土地资源66.9亿亩。党中央对清产核资工作有明确时限要求,从2017年开始,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