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18-11

    河南郑州秋播工作基本结束

    连日来,河南省郑州市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发挥农机作业优势,趁墒抢种,秋播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截至10月31日,郑州市秋播工作基本结束。其中,小麦播种183.5万亩,油菜播种4.33万亩。 据统计,“三秋”期间,郑州市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深旋耕整地、免耕机械沟播、宽幅匀播、播后机械镇压等农技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小麦品种,良种覆盖率占麦播面积的90%;“郑麦366”、“新麦26”、“郑麦7698”等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11.6万亩。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35万台(套),其中播种机2万余台(套),小麦机播率基本达99.91%。由于前期底墒足、播种质量高,目前全市已出苗小麦苗情总体较好,大部分麦田实现了苗全、苗匀、苗足。 下一步,各地农业部门将根据小麦长势情况和气象条件,指导农民群众做好麦田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做到“一种就管”,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河南省鸡蛋价格继续走低

    10月30日,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上周,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足、运行平稳,其中鸡蛋价格继续走低。重点监测的60种商品中,28种价格下跌,23种价格上涨,9种价格持平。 据监测,粮油价格保持稳定,上周全省粮食零售均价与前一周价格持平;桶装食用油零售均价较前一周价格上涨0.18%。其中小包装大米价格与前一周保持一致。目前全省粮油市场供应充足、购销平稳,预计后期粮油价格仍将以稳为主。 猪肉价格略有调整,上周全省猪肉零售均价较前一周下跌0.31%,其中精瘦肉和鲜猪肉分别上涨0.33%和0.30%。预计后期猪肉价格将在现有价位震荡运行。鸡蛋价格继续走低,上周全省鸡蛋零售均价较前一周下跌0.22%,批发均价下跌0.87%;白条鸡零售均价较前一周下跌0.43%。受蛋鸡产蛋率逐步回升及鸡蛋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预计后期鸡蛋价格仍将继续走低。 蔬菜价格持续回落,上周全省蔬菜批发均价较前一周下跌3.81%。重点监测的18个品种,14种上涨,4种下跌。其中叶类蔬菜跌幅较大,芹菜、生菜、圆白菜、大白菜分别下跌14.24%、12.31%、9.88%、8.64%;瓜果类蔬菜中的黄瓜、豆角、蒜头、西红柿分别下跌6.7%、4.65%、4.62%、4.14%;随着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量充足,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有回落的空间。 水果批发价小幅上涨,上周全省水果批发均价较前一周上涨2.78%。其中西瓜上涨7.51%,苹果上涨1.1%,葡萄上涨,1.09%,香蕉上涨5.52%。受部分时令水果退市的影响,预计后期水果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但涨幅不大。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罗山农民种香菇赚钱

    10月27日,罗山县庙仙乡官庄香菇产业园的加工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正对香菇进行分拣、包装,准备外运。 据了解,官庄香菇产业园建成香菇大棚236个,种植香菇300余万棒,产品成功实现“农超对接”,销往西亚、华联、万客来等超市。 近年来,该乡依托官庄香菇产业园,大力打造香菇扶贫产业,通过技术培训、观摩学习、无偿提供菌棒、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6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50余名群众发展香菇种植、截至目前,全乡香菇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受惠贫困户302户,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渑池:牛心柿 牛起来

    10月29日,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村民王保珍在晾晒牛心柿,制作柿饼。据了解,今年牛心柿的价格由过去每公斤4元上涨到每公斤10元,柿树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温县:集体“家底”厚了 群众“钱袋”鼓了

    “农民既是年年有分红的股东,又是月月有工资的工人,成了脱贫致富多面手。”正值铁棍山药收获季,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村民赵艳芳捧着刚出土的山药开心地说:“俺们怀药合作社有150亩地,年收益几十万元;合作社社员除土地入股每亩能拿800元外还能资金入股,打工每月再拿三四千,平时电商卖怀药又是笔收入!” 为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近年来,温县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盘活原有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激活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支部引领 搭建平台增动力 赵堡镇北孟封村党支部依托粉皮加工技术优势,积极动员全体村民参股入股,创办了加工粉条粉皮的专业合作社,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专业合作社注入国家项目支持专项资金110万元,全村村民入股资金近40万元,按照‘量化到户、参股分红、循环发展’的方式,盈利后按股份比例分红。”孟封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利说。 按照“支部主导、群众参与、盘活资产、集体增收”的原则,温县各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股份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办法,村党支部书记依照法定程序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成员通过选举进入合作社理事会,群众(股东)代表投票推选出乡贤及能人进入理事会,群众(股东)代表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形式量化到集体经济成员,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乡村产权制度的“三变”。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保平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转变,要真正成为村民利益的代言人,通过为村民谋求利益来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群众当家 集体权益透明管 乡村产权制度的“三变”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资源变资产,盘活用好村集体资产,让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发挥更大作用。而“三资”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是推进乡村产权制度“三变”改革的根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 “村里资源折股量化后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设置了监事会,从入股的301户村民中选出60名代表,对账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北冷乡东周村党支部书记张庆介绍:“监管到位让群众省心、放心、安心。就拿俺村临街楼集体经济项目来说,群众还提出将分红折股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呢!” 过去群众对集体资产看得见,摸得着,但管不了,现在既看得见、摸得着、也管得了。通过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让“沉睡”的集体资产“活”了起来。 “通过完善乡村新的股份化合作、 公司化运营模式,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收益分配权,把农村的核心权力,交还给群众,真正让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该县农林局副局长孙永强说。 共建共享 党员群众一条心 深秋的番田镇田间综合体,莲藕种植区、鲈鱼养殖区、大棚果蔬种植采摘区果香鱼肥,游客流连忘返。“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周边村85户贫困户整体脱贫。”该镇党委书记杨照辉说,这是为全镇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打造的“试验田”。 以村集体资产入股专业合作社,其益处不仅实现了村民、村集体及农民合作组织的利益共赢,还最大限度挖掘了农村内部潜力,提高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村民郑庆丰说,“俺村苗圃场占地100多亩,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收入20万元。群众除能拿到土地入股的分红外,在苗圃场打工也有收入。” 通过流转土地、建设苗圃、输出劳务……东张王庄村集体年收入120多万元,不仅承担了各家的新农合、用水、有线电视费用,村民每人每年还可分红10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人1700元。家底“厚”了,村里又修建了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让青壮年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让留守、空巢和独居老人安享晚年幸福。 依托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从管理服务关系转变为共建共享关系。党员干部在合作社中通过管理、协调、出工、优先出资募股、发挥带动作用等形式开展全方位服务。村集体有了收入,解决群众困难也有了底气。党员、群众把个人致富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近了。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80家村镇银行填补河南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发展普惠金融战略被提出后,农村金融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对“三农”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农村普惠金融发展,2008年6月,河南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开业,宣告我省村镇银行培育正式拉开帷幕。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村镇银行80家,覆盖县(市)90个,覆盖面82%,全省10个地市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在河南银监局的引领和指导下,村镇银行在我省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省“金融豫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倪子 文/图 10地市实现 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枢纽,具有发展村镇银行的天然优势。河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镇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仅靠自身资金积累很难满足,而大型银行贷款又比较困难,就渴望从村镇银行得到周转资金。因此,村镇银行在河南省农村地区的设立,既满足了农民的金融需求,又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直以来,河南银监局党委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发展和监管,始终将“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作为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始终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2008年6月,河南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开业,宣告我省村镇银行培育正式拉开帷幕。村镇银行的设立,有效完善了我省农村金融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组建村镇银行80家,覆盖县(市)90个,覆盖面82%,全省10个地市实现了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薄弱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除了数量上全国领先,我省村镇银行还在支农先锋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今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在全国15个中西部和老少边穷且村镇银行规划尚未完全覆盖的省份开展首批“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由广州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辉县珠江村镇银行从全国1600多家村镇银行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试点机构。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试点行,获准在邻近辉县的获嘉县、原阳县设立支行,为当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注入新鲜血液。据悉,与“一县一行”组建村镇银行方式不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在多个邻近县中选择一个县设立村镇银行总部,在邻近县设立支行,有针对性地解决欠发达地区单独组建村镇银行法人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经营的困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有力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十年来,河南村镇银行的发展,印证了其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中的功能和作用。例如,作为河南省首家村镇银行,栾川民丰村镇银行结合栾川旅游发展实际,开发“金色家园”贷款,向农户发放1万元至30万元的贷款助力农家乐旅游发展。针对“星级信用户”,该行上门服务,三天内放款,并给予利率优惠;武陟射阳村镇银行突破融资瓶颈,坚持多远化贷款方式,有效解决“三农”及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使“甘做小银行、敢做小银行”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作为河南乃至全国村镇银行的榜样,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更像是河南省村镇银行的一个缩影。中牟郑银村镇银行总支行均成立了“三农业务部”,设立“三农服务”客户经理队伍,实行分片包村负责制,建立客户经理走村串户工作日记,逐步形成以官渡镇总行为中心,覆盖中牟所有乡镇和重点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村镇银行的“鲇鱼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截至2018年9月末,全省村镇银行存贷比77.05%,除缴纳存款准备金和保留备付金外,所吸收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据统计,全省有10余家村镇银行信贷增量占当地县域一半以上;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保持在80%以上,涉农贷款占比、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保持在95%以上。 此外,我省村镇银行发挥管理半径小、决策路径短、经营灵活、门槛低的优势,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积极下沉重心,借助ATM机、POS机、手机银行等,把业务送至乡村社区、田间地头,有效满足了大量被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客户的金融需求,良好助推了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各项监管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村镇银行的培育发展中,在稳定县域、支农支小、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定位于“支农支小”的村镇银行来说,防控风险尤为重要。今年,全省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2.34%,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声誉风险、案件风险和外部传染风险等均得到有效防范。 河南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村镇银行培育发展处于良好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地位,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9月末,资产总额1095亿元,是全国首个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8亿元、694亿元,实现利润7.22亿元,全省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坚持支农支小服务特色、走在全国前列、有影响力的优秀村镇银行。 例如,辉县珠江村镇银行秉持“小额贷,找珠江”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小额贷款特色品牌,服务农户12000余户,贷款户数居当地第一位,户均贷款余额12万元,不良率0.32%,累计发放三农小微贷款56亿元、支持20583户,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并被中国银保监会列为全国首批“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中牟郑银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实现利润均全国第一,是全国首家规模超百亿、支行覆盖县域所有乡镇的村镇银行。 纵观这十年的发展,我省村镇银行有着旺盛生命力,良好地发挥了自身作用,在大部分县域和农村地区形成了村镇银行和农合机构良性竞争的“双法人”格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大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对农村和县域经济加大投入和支持的政策没有变,而且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金融市场广阔,大有可为。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其前途是光明的。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河南科技支撑乡村振兴

    近日,从河南省科技厅获悉,《河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出台,3年建设100个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用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新政坚持创新驱动、需求导向、协同推进、示范引领4个基本原则,计划到2020年,初步形成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建立面向乡村振兴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体系,壮大科技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1个,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个、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40个,建设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0个。 此外,河南省计划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水保科技示范园区30个,引导300名高级科技人才下乡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建设国家和省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和各类孵化基地100个,建设乡村振兴科技示范乡镇30个,培育适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优质农作物新品种100个,建设绿色优质安全产业化技术体系40套。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

    农业农村部10月30日接到河南省畜牧局报告,经评估验收合格,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非洲猪瘟疫区将解除封锁。 获嘉县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和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置措施。疫区内应扑杀生猪扑杀完成后,经6周连续监测排查,疫区内未发现新的病例和监测阳性。10月26日,河南省畜牧局组织专家组对疫区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现场评估验收,验收结果符合关于疫区解除封锁的有关规定,该起非洲猪瘟疫情已被扑灭。当地政府计划于10月31日零时正式对疫区解除封锁。农业农村部要求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继续加强疫情监测排查,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再次发生。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河南加快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为推动河南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经济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等六大措施,到2025年,初步建成适应河南省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使粮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意见》提出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拓粮食种植、加工、物流、销售业务。支持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先行建设郑州、南阳、驻马店等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通过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试点示范等,建立完善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扩大主食产业化引领优势,推进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认定一批放心主食加工企业。 《意见》提出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统筹利用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省粮油深加工企业扶持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

    [更多详情]
  • 31 2018-10

    粉唑醇首次在烟草上登记

    近日,昆明百事德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25%粉唑醇悬浮剂产品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烟草白粉病,推荐制剂用量为20~30毫升/亩,施用方法为喷雾。这是我国首次批准粉唑醇在烟草上登记。 此前,我国批准粉唑醇(包括其复配剂)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水稻稻曲病、纹枯病和草莓白粉病。 粉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较好内吸性,在植物体内传导,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再由维管束向上转移。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