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18-07

    河南秋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

      为做好全省秋季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当前主要病虫发生动态,准确预测我省秋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7月6日,河南省2018年秋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在驻马店市召开。   会上,来自全省18个省辖市、直管县及部分重点区域站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我省玉米、花生、水稻、大豆等秋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会商,并发布了今年秋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据预测,今年我省秋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总发生面积2.9亿亩次左右,预计玉米病虫害发生1.8亿亩次,花生病虫害发生0.74亿亩次,水稻病虫害发生0.19亿亩次,其中三代玉米螟、玉米南方锈病、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水稻纹枯病、水稻叶瘟病、芝麻疫病等偏重发生,三代黏虫、四代棉铃虫、玉米褐斑病、玉米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二化螟二代、玉米蚜、花生白绢病、花生茎腐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蜗牛等在局部地区将偏重为害。   玉米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   预计今年我省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总发生面积1.8亿亩次左右,其中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玉米南方锈病等偏重发生,三代黏虫、玉米蚜、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在局部地区将偏重为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玉米螟:二代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4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三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8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玉米蚜:中度发生,南阳、商丘、洛阳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三代黏虫:中度发生,洛阳、三门峡、焦作、驻马店等地局部有偏重发生可能,发生面积3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棉铃虫:三代棉铃虫,偏轻发生,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面积1000万亩左右;四代棉铃虫偏重发生,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面积1600万亩左右。   甜菜夜蛾:偏轻发生,为害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   玉米南方锈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玉米小斑病:中度发生,商丘、开封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100万亩,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   褐斑病:中度发生,新乡、南阳、周口、焦作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弯孢霉叶斑病:中度发生,南阳、周口、商丘、驻马店、平顶山、永城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   玉米大斑病:偏轻发生,三门峡、洛阳、济源等地局部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   玉米顶腐病: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其他病虫害:蜗牛在周口、开封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蟋蟀偏轻发生,倒伏的地块发生较重,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玉米茎基腐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玉米瘤黑粉在部分感病品种偏重发生。   花生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   根据病虫基数、作物布局及天气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花生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总发生面积7400万亩次左右,其中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偏重发生,花生白绢病、花生茎腐病、甜菜夜蛾等在局部地区将偏重为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花生叶斑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   花生茎腐病:中度发生,南阳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8月中旬。   花生白绢病:中度发生,驻马店、新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呈由南向北扩展态势。   花生青枯病:偏轻发生,南阳、新蔡等地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地下害虫:偏重发生,主要是蛴螬为害,发生面积12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旬。   棉铃虫:三代棉铃虫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四代棉铃虫中度发生,南阳、济源、平顶山等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花生蚜:偏轻发生,南阳、济源、焦作、商丘、邓州等地中度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   花生叶螨:偏轻发生,新乡、邓州等地中度发生,商丘、济源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   甜菜夜蛾:偏轻发生,新乡、商丘、开封、三门峡、漯河、鹿邑等地中度发生,开封、邓州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   其他病虫:新黑地蛛蚧在新乡延津,开封祥符区,商丘宁陵、民权等地局部中度发生;花生疮痂病在南阳局部发生较重,近年发生趋势有上升势头。   水稻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   根据前期病虫发生基数、南方虫源情况和近年发生实况,结合当前苗情、品种抗性和中长期气候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水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900万亩次左右。其中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二化螟、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局部偏重发生,如果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稻曲病有暴发流行的风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稻飞虱: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左右。白背飞虱为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褐飞虱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沿黄河稻区为害将持续到9月下旬。   稻纵卷叶螟: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左右。为害盛期豫南在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沿黄稻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   二化螟:二代豫南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沿黄稻区偏轻发生,三代在豫南栽插偏晚的稻田有集中为害的可能。预计发生面积320万亩次左右。二代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400万亩左右。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沿黄稻区为害延续到9月上旬。   稻瘟病:叶瘟豫南偏重发生,沿黄稻区中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豫南在7月中下旬,沿黄稻区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穗颈瘟豫南中度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沿黄稻区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8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豫南在8月中下旬,沿黄稻区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稻曲病: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如果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凝露或雾霾天气,有暴发流行的可能。为害盛期豫南在8月下旬到9月上中旬,沿黄稻区在9月中下旬。   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三化螟、稻苞虫、稻蝗等偏轻或轻发生,其中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沿黄稻区;三化螟、稻苞虫、稻蝗主要发生在豫南稻区。   大豆病虫害总体将中度发生   预计大豆主要病虫害总体中度发生,发生总面积1700万亩次左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大豆蚜: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蜗牛:中度发生,周口、商丘、开封、永城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   大豆食心虫:偏轻发生,三门峡、邓州等地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大豆造桥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   豆天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斜纹夜蛾: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   地下害虫: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发生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大豆叶斑病中度发生,周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为害盛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红薯病虫害总体将偏轻发生   预计红薯主要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左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甘薯腐烂茎线虫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左右。   甘薯天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左右。   甜菜夜蛾: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左右。   甘薯麦蛾:偏轻发生,面积30万亩。   芝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预计芝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以病害为主,发生面积200万亩次左右。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芝麻疫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左右。   芝麻茎点枯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左右。   枯萎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   其他病虫:芝麻天蛾、芝麻蚜虫、甜菜夜蛾等害虫偏轻发生。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保持稳中增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今年1-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万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总额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7.4%。   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今年1-6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全国农村网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800万人。   新业态层出不穷。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催生出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中央厨房、农商直供、个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   据介绍,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拉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有效适应了人们对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有效优化了市场供给结构,有效打开了市场需求巨大的新空间。二是政策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受利好政策的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政策高地”“投资洼地”。三是创新驱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管理制度的深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断涌现,合力驱动了农村传统产业的形态不断发生“裂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四是融合促动。新理念和新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融合渗透,推动了各种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交叉融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下半年食品价格“稳”字当先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品价格相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食品供应相对充足,预计下半年食品价格仍将“稳”字当先,间或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或下跌情形。 季节性因素影响显现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在解读上半年食品价格数据时称,1月份因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全国蔬菜价格上涨9.5%;2月份则因春节期间需求和消费量增加,鲜菜、鲜果以及水产品和畜肉类价格都出现上涨;3月份随着“节日因素”影响消退,食品价格回落较多。进入6月份,随着时令瓜果和蔬菜的大量上市,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6.7%和1.8%,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6个百分点,是导致上半年CPI下降的主要原因。 卓创资讯分析师表示,上半年蔬菜价格呈现先下跌而后反弹的走势是缘于今年前4个月市场上蔬菜冬储量较大,拉低了市场整体价格,加之4月份北方部分地区受到低温霜冻天气影响,蔬菜单产量出现下降,大棚蔬菜上市时间推迟半个多月,所以蔬菜价格从5月份才开始反弹。 而6月份猪肉价格在连续下降3个月后出现小幅反弹,上涨1.1%。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姬光欣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价格的主动提升空间不大,猪肉价格在6月份出现上涨主要受生猪价格走高所拉动。 “生猪价格自春节后便出现断崖式下跌,进入五六月份以震荡上行为主,猪肉价格走势与其一致。”姬光欣进一步分析称,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消费面整体处于疲软状态。“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转变,讲究更健康、更营养的饮食,猪肉的可替代性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姬光欣表示,在成本下降、消费面难有利好支撑的形势下,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或呈同比下降态势,下降幅度达10%左右,其对CPI的拖累或会持续。 整体价格以稳为主 相比之下,蔬菜价格走势比较平稳。根据卓创资讯监测的全国10余种蔬菜价格,贺坦表示,上半年蔬菜价格整体偏低但波动并不大,均价最高时为每斤1.38元,最低时为每斤1.16元,每斤仅相差0.22元。“进入三季度,蔬菜供应地逐渐北移至张家口、黑龙江等地,虽然当地局部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下降,但蔬菜长势较好。”贺坦表示,预计未来蔬菜供应或好于去年同期。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表示,近年来我国蔬果以及畜肉类和水产品的产量都呈逐年上升态势,总体供大于求以及供不应求的局面共存。“从‘6·18’活动的销量来看,进口水果占比相当大。”洪涛说道,国内水果本身产量很大,再加上进口水果热销,国内水果价格下滑也很正常,这也说明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过,整体来看,下半年我国食品价格仍将以稳为主,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情况。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南召县种植艾草奔富路

    7月1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四棵树乡黄土嘴村张清珍的80多亩艾草基地里,她正带领乡邻锄草,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他们依然干劲儿十足。   黄土嘴村村民翟传光、张清珍夫妇原本有个小康之家,早些年翟传光购买一辆大卡车跑运输,收入十分可观,家里富裕殷实。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翟传光突然患上阻塞性肺心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寻医问药,依靠制氧机维持生命,每年仅住院就得三四次,一个月吃药就得花2000多元。家里的支柱突然坍塌,原本的小康之家如今债台高筑,欠下几十万元的债务。   起初,柔弱的张清珍感到天塌下来一样,两个女儿上学需要供养,丈夫的慢性病需要治疗,一落千丈的家境一度让她感到绝望和无助,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为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庭,2014年,张清珍买了十几头种黑猪,繁育80多头猪仔,一个人建起了养殖场。每天清晨,她4点起床,割草、配饲料、喂猪,从天不亮忙活到天黑熄灯,从一个柔弱的女子变成了能打敢拼的“女汉子”。为节约成本,张清珍自学了牲畜防疫知识,给猪打预防针、量体温都由她一人包揽。一天下来,她的胳膊常常酸疼得抬不起来,回家还得照顾生病的丈夫和上学的女儿,其中百般酸楚,她从不在家人面前说。   张清珍说,她不怕穷,也不怕累,自从丈夫得了病,她最怕的就是停电。2015年夏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然停电了,制氧机用不了,张清珍赶忙给丈夫插上了家里备用的氧气包,但停电时间越来越久,眼看氧气包越来越瘪,张清珍不顾电闪雷鸣,冒着倾盆大雨,大半夜去敲开村卫生室的门,在大伙儿的共同帮助下,协调了县里的救护车运来了氧气瓶,这才把丈夫从“鬼门关”拉回来。   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15年,她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南阳市政协和南召县疾控中心两个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在南召县政协主席张智广的鼓励支持下,张清珍流转了村里的8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艾草。南召县对种植艾草的贫困户一亩补贴300元,扶持她奖补资金2.4万元。今年端午节前,第一茬收割艾草30吨,每吨价格2000元,预计收入6万元。   日子一天天好转,张清珍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在艾草的种植、管理、收割时期,张清珍雇村里的贫困劳动力到基地干活儿。张清珍还动员他们发展艾草产业,打算免费给贫困户发放艾根种苗,帮助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张清珍说:“苦日子终于要熬出头了,今年养猪能挣4万元,艾草明年不用投种苗,一年也能挣10万元,今年顺利脱贫大有希望。”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河南省上半年进口冰鲜水产品增长超六成 挪威等地的三文鱼最多

    记者昨日从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每月进口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业务量实现大幅度增长,进口冰鲜水产品共123批次、476.2吨、货值511.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2%、61.7%、80.1%。 据了解,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冰鲜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以来自挪威、智利、法罗群岛等地的鲑鱼(三文鱼)最多。仅6月份,我省冰鲜水产品进口量就达105.7吨。 据介绍,为给全省冰鲜水产品进口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和“专用通道”,该区加强与海关等职能部门的协调,保证对进口冰鲜水产品的查验、检测、放行等一系列操作“快速化”,打造“综合服务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的口岸通关流程,为业务量稳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不断丰富口岸查验品类、拓展进口冰鲜水产品、水果和食用水生动物等业务,完善口岸功能,打造复合型口岸。该区还加快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利用多式联运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集聚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区域分拨、干线运输等冷链物流服务,逐步提高仓、运、配冷链物流服务一体化能力。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洛阳市宜阳县贫困户入股养牛场 生活越来越“牛”

    这两天,宜阳县盐镇乡李寨村村民陈守杰很激动,因为家里的母牛马上就要生小牛了。 63岁的他,身体不太好,曾因脑梗住过院。前几年,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他的老伴儿马秀群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劳动能力,唯一的儿子在外地打零工。 “头几年日子苦的时候,真是觉得日子过得两眼一抹黑,一分钱掰成两半都不够花。”回忆起从前的日子,陈守杰深深叹了口气,那时,他和老伴儿不仅劳动能力有限,还每天需要吃药,“别说存钱给儿子娶媳妇了,口粮都是问题”。 2014年,陈守杰家被村里认定为贫困户之后,他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多亏了政策好,我们入股了村里的养牛场,还能享受民政牧业分红。”陈守杰说,单是这两项,每年不出家门就能为他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除了开源,还有节流——他和老伴儿享受到了医疗福利,在卫生院看病,达到一定条件基本不需要花钱。 日子越过越好,老陈去年开始还养起了牛,“我养的是白牛,这头牛现在已经有了崽,就快就要下小牛了,一头小牛能卖七八千元,品种好些的话还能卖一万多元”。算起这笔账,老陈的脸上笑开了花。 看病没有了后顾之忧,老陈夫妇俩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今年家里的地刚收了菜籽,又种上了花生。 问起现在这日子过得咋样,老陈笑呵呵地说:“高兴,咋能不高兴,存折上的数越来越大,再存几年钱给娃说个媳妇,我俩这辈子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他准备再养两头牛,让家人生活过得更好一点儿。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河南: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组建

    7月14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生物育种中心组建方案专家论证会,副省长武国定在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完善方案、理清思路,加快推进生物育种中心组建工作。   会上,省农业科学院汇报了生物育种中心组建方案,来自省直有关部门、新乡市的负责人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的专家踊跃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武国定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工作,省长陈润儿对中心的功能定位、目标方向、运作模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好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抓好方案的完善提升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用国际视野、先进理念做好谋划,拿出符合国家要求、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方案,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方案,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勇于探索,从加强组织领导、多元化投入、协同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促进方案的完善;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中心的定位和承担的使命,弄清楚中心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尽快确定方案、加快项目报批,同步组建专班,研究配套政策,推动中心早日落地实施。

    [更多详情]
  • 19 2018-07

    中国农科院培育出肉鸭新品种

    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日前审定通过了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这是具有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效率的瘦肉型北京鸭新品种,打破了国外肉鸭品种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据该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介绍,一直以来国内肉鸭品种被英国樱桃谷公司所垄断。2012年起,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内蒙古塞飞亚集团合作开展瘦肉型北京鸭育种工作,建设了世界先进的肉鸭育种场,育成了瘦肉型优质白羽肉鸭新品种。研究人员选用30886只中畜草原鸭和37581只国外肉鸭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中畜草原白羽肉鸭生长速度更快、饲料转化效率更高、皮脂率更低,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均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国外肉鸭品种。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淮滨县推广“稻蟹共养”年增效益4亿元

    “‘稻蟹共养’后,一亩稻田仅卖蟹收入就可达一万元。”7月10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三空桥乡绿园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敏告诉记者。   今年春季,种植中草药成功后的汤敏承包了150亩稻田养殖大闸蟹。“一天80块钱,一个月至少2000块钱,村里人都抢着干。”给汤敏打工的贫困户胡金龙说。   汤敏说,“稻蟹共养”用水不费水,能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淮滨县将“稻蟹共养”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在全县推广。目前,淮滨县推广“稻蟹共养”面积2万亩,年增效益可达4亿元。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河南省肉类口岸上半年查验量突破两万吨

    7月15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悉,今年上半年,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郑州查验场)进口肉类查验量实现大幅增长,截至6月30日,总报检量为20625吨,同比增长54.32%;总货值达63938176美元,同比增长127.64%。   据介绍,自4月份开始美国进口猪肉制品报检量出现明显下滑。为应对市场波动,河南肉类口岸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深挖原有客户潜力,保持查验量稳步增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服务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断开发新的客户资源,吸引以进口牛、羊肉业务为主的企业通过河南肉类口岸报关报检,为提升口岸查验量寻找新出路。   在多项举措共同作用下,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商品结构由过去的美国猪肉制品一家独大,逐步调整为以澳洲、美洲牛羊肉制品为代表的高档冷鲜肉制品与猪肉制品“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口商品结构日趋合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牛肉类共计报检8659吨,同比增长512.16%。羊肉类共计报检248.1吨。   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巩固河南肉类口岸在内陆肉类口岸的领先地位,该口岸将在持续提升进口货物查验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以报关报检、交易展示、仓储物流、分拨加工、区域配送、研发检测为核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探索以河南肉类口岸为依托的口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河南冷链物流产业走向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