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8-07

    农业农村部会同多部门合力推动奶业振兴

    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主持召开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门分工会议,各部门交流推进奶业振兴重点工作和下一步安排,审议并原则通过部门分工方案。于康震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协同配合,合力推进奶业全面振兴。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奶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指导奶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和落实《意见》分工方案,是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奶业振兴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破解我国奶业发展难题的具体行动,是适应产业特点、加强奶业振兴组织协调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在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支持推动我国奶业振兴发展。   会议强调,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确保《意见》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实现。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信息沟通,做到工作无缝衔接,按时间节点要求合力做好各项工作。要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工作,支持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业质量安全和发展水平;加强复原乳使用监督管理,增加生鲜乳使用;理顺奶牛养殖与乳品加工的利益联结,保护奶农利益;宣传引导乳制品消费,带动奶业生产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8个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 西红柿价格连日下降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西红柿陆续上市,随着上市量的不断增大,最近北方市场的西红柿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持续下跌。和去年相比,由于今年北方西红柿产新地带有所增多,预计短期西红柿价格仍将易跌难涨。 6月份以来,北方各地的西红柿开始陆续成熟,市场上西红柿的货源也开始充足起来。在陕西西安某菜市场,做了十多年西红柿批发生意的毛先生说,这几天西红柿的价格变化特别大,之前最贵时每斤能卖到四块多钱,现在每斤只能卖到两块左右,价格整整回落了一半。 毛先生:这周平均在四块到五块之间,这个价格和年初时候价格一样了,回落到一个比较平稳的区间。 据了解,今年西红柿价格总体呈现出持续回落的走势。商贩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天气凉快的时候,大棚西红柿产量比较低,价格也比较高,当时市场从外地调来了一批西红柿做补充,没想到那些西红柿还没卖完,本地的西红柿也落地了。菜市场负责人石先生: 石先生:近期的话西红柿市场进行了调配,引进了一批西红柿,供应量上进行补充,所以价格区域回落,天气热了以后本地的西红柿也落地了,所以产量比较大,供应比较充足,价格也比较稳定。 记者了解到,最近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西红柿大量成熟,这就使得北方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西红柿价格直线下降。更糟糕的是,目前,南方各地销售的西红柿主要以本地菜为主,消化北方西红柿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卓创市场分析师张敏: 张敏:近期国内西红柿产区逐渐向北转移,随着天气渐热,西红柿成熟的速度也加快了,所以货源供应量也变得比较大。但是现在国内市场需求这一块还是比较固定,没有很大变化,所以说西红柿市场短期内货源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本周来看,西红柿产区的价格一直呈现下滑趋势,以河南郑州这边为例,西红柿上市初期价格是一块五一斤,这周价格也就在每斤八九毛。 分析师告诉记者,和去年相比,今年西红柿不仅产新的地区有所增加,总体产量也明显增大。而这还和去年西红柿行情较好,种植户盲目跟风种植有关。现在西红柿价格低迷,种植户虽然还没有亏本,但是已经不怎么挣钱了。 张敏:这周来看,西红柿价格一直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货源供应量比较大,市场上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种植户主要受利润影响,如果去年利润增加了,今年就种的多了。现在这个价格还不至于赔钱,但是也接近于成本。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这段时间,西红柿的主产区还会继续向北移动,也就是说,后期市场上的西红柿产量还会越来越大。而由于需求端没有太大起色,后期西红柿价格仍然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分析师张敏建议农户适时出售,不要再盲目跟风种植。 张敏:近期西红柿产区一直向北一定,由于天气比较炎热,西红柿的成熟速度比较快,近期供应量也会比较大,也就是说价格还会以下行为主。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商丘180多座大棚富了乡亲

    “西瓜、辣椒、豆角、香菜……卖了这茬种那茬,地不闲着,人也不闲着,一个棚一年赚1万多块,板上钉钉——没跑。”孙六镇伏土山村党支部书记陈贺江指着眼前的一座座蔬菜大棚,笑着对记者说。 据民权县公园绿地管理养护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张文涛介绍,伏土山村有2600多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一,人均1亩耕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16年1月,46岁的陈贺江被组织上任命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上任伊始,陈贺江就和村党支部一道,利用到户增收项目,流转200多亩耕地,建起了180多座蔬菜大棚,实施产业扶贫。 开始群众都不敢承包,既不懂种植技术,又缺少启动资金,都怕有风险。那时候,眼瞅着新建的一座座大棚租不出去,陈贺江愁得整天挠头。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6年年底,陈贺江组织召开了村党支部扩大会,全村52名党员全部参加,还有部分贫困户代表。他动员大家,要想脱贫致富,就得走产业发展的路子,并第一个带头,承包了6座大棚。村党支部委员、老党员、贫困户也都相继签订了承包合同,180多蔬菜大棚全都承租出去了。 为解决种植技术上的瓶颈,2017年刚过完大年初一,陈贺江和村党支部成员就带领所有大棚承包户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求取蔬菜种植的“真经”。同时,还把县农业局蔬菜种植方便的专家请进大棚,现场教学,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大家。 有了技术,还得有启动资金。陈贺江就帮大家申请政府贴息小额贷款,镇里、县里没少跑。就是凭着这骨子韧劲儿,成功帮大家解决了钱的问题。 “这两年,陈支书一门心思都放在大棚上了,为让大家早一天甩掉贫困帽子,俺看他瘦了十多斤。前几天俺还劝他去镇卫生院检查身体,他却不去,说没时间。他要是病倒了,俺这些人以后指望谁呀?”见记者来采访,大棚承包户陈立兵边伺弄自己种的豆角边埋怨。 对于没有承租大棚的贫困户,陈贺江就动员他们到棚里打零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俺一个50多岁的妇道人家,出去打工没人要,自从陈支书介绍俺来大棚打零工,一天能挣60多块,一年挣好几千块,搁以前,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么好的工作。”在棚里拔草的贫困户伏修芝感慨道。 村党支部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就是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处处替百姓着想,为大家解难事,办实事,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下一步,俺打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成立蔬菜大棚种植协会,在技术、销售、运输、储存等方面为大家搞好服务,争取早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和大家一起奔小康。”谈及今后的打算,陈贺江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郑州: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建成逾千个 实现全覆盖

    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郑州市共建成邮掌柜网点、益农信息社村级站点等各类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1178个,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今年初,郑州市敲定电商扶贫工作要点,将全面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着力构建应用电商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体系,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同时,支持企业在淘宝网、顺丰优选、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建设特色特产馆,帮助贫困地区特色产品开展网售。支持贫困地区与大型超市和城市社区合作,拓展生鲜农产品、特色产品“农超对接”“基地+社区直供”等多种形式,实现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与城镇消费群体对接。 据介绍,目前,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等地电商扶贫工作已见成效。新密市打造了“溱美新密”县域电商公共品牌,产品涵盖金银花、密香杏、牛肉、核桃和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目前11个本地农特产品通过“溱美新密”农特产品特色馆实现线上推广,4款产品实现了在线销售;新郑市在京东新郑馆开辟政府扶贫专区,始祖山小米、始祖山五谷杂粮、始祖山黑猪肉等农特产品销售业绩突出,间接带动近200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滑县农技服务做后盾合作社建起田间学校

    7月5日,夏收夏播早已结束,本是农闲时候,位于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的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闲却不闲。放置农机具的小院旁边,一间小屋装修完毕,空调、桌椅、电教化设备均已就位,合作社负责人杜焕永说:“这里是合作社建立的农民田间学校,合作社成员和当地农户将在这儿接受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2013年,返乡的杜焕永流转土地1000亩成立合作社,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农业梦,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年合作社的小麦亩产只有700余斤。农业技术尤其是规模化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难题。杜焕永深刻体会到,规模化经营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农业科技必不可少。与此同时,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在了解到合作社的发展瓶颈后,开始向其提供技术指导,包括土肥、栽培、植保等方面的农技人员,纷纷到来,为合作社注入科技动力。   从流转土地建立合作社到开展土地托管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给杜焕永和他的合作社带来了“加速度”。经过两年的发展,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0亩,并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六统一”的服务模式,即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和统一销售。   “规模化种植户不同于一般的农户,必须做到农时、农艺、农机三项结合,在作物生长的关键节点做好技术服务,保障耕、种、管、收关键环节技术到位。”滑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勇介绍说。有了农业技术做后盾,合作社发展迅速,给农户带来了更高收益。“去年小麦季,俺合作社的社员亩增加收入超过200元。”杜焕永介绍说,合作社也将流转土地的发展模式,扩展至土地托管,目前托管面积已达到2万亩。   从杜庄村及周边土地流转开始,合作社土地托管、提供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化的农机具带来了跨区作业。杜焕永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库房面积有5600平方米,主要存放包括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植保机械、烘干设备等农机具,这些农机具除了满足合作社的需求,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尝到科技甜头的杜焕永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想法: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社员和周边群众。“培训教室马上就开始使用了,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以后也会经常来讲课,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带来高效益,”杜焕永说。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孟津现代观光农业“耍”出增收新亮点

     又是一年荷花香,万亩荷塘迎客来。近日,在孟津县会盟镇银滩农业观光园,一场以“‘荷’美银滩·‘乡’约会盟”为主题的第15届洛阳会盟荷花节拉开帷幕。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淡淡荷香中领略充满荷乡风情的“河洛江南”。眼下,该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培植了农民增收新亮点。   孟津是一个传统农业县,由于地处邙山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域优势,境内既拥有巍巍邙山之俊美,又有滔滔黄河之灵秀,更有小浪底水利枢纽、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之盛景和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之远古传说,是中原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县”,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禀赋。同时,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孟津县西部山村基本上保持了老村、老房、老墙、老院的原生态风貌,成为彰显“乡愁”大符号,打造生态旅游的总品牌。   为此,该县立足文化旅游产业分布现状和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等特点,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布局为:“一心四带”。“一心”即县城新区汉都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四带”即以沿黄河旅游资源为中心的蓝色黄河旅游度假带,以孟扣路、小浪底专用线两侧休闲农业园区为中心的绿色田园农业休闲带,以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的紫色文化展示体验带和以新310国道为中心的黄金国道特色商贸带。   同时,该县明确提出了把发展“大农业”与促进“大旅游”结合起来的发展思路,依托景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抓好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特色花卉、反季蔬菜、精品瓜果、高端草莓等现代观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催生出500亩以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5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推动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化、园林式、观光型农业转变。   近年来随着“来孟津耍吧!”这一旅游主题口号的深入人心,会盟镇建成了以莲藕、莲子、荷茶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工项目和稻米、鲤鱼、酥梨等为主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以旅助农、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平乐镇重点沿310国道、207国道两侧,打造出牡丹画产业创意园、生生乳业农牧庄园、千度红葡萄酒庄、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特色文化体验区和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丁香花节、古汉莲花节等多个品牌节会……   位于孟津东西长30公里的七彩长廊中心区的洋丰果业生态园,不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将草莓园、樱桃园、葡萄园、柿子园、猕猴桃园打造成一条生态绿荫廊道,让农业资源“裂变”为休闲度假胜地。负责人杨占通介绍,目前,洋丰果业生态园实现了“四季有花,月月有果”的目标;通过举办“草莓嘉年华”“亲子采摘游”“敬老体验游”等活动,实现园区由单一卖农产品向卖旅游产品转变;去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效益大幅提升。   随着孟津县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拉长了相关产业链条,而且直接带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该县从事休闲农业的达16870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210余人,在服务休闲农业中人均年收入16300余元。

    [更多详情]
  • 16 2018-07

    今年夏粮入库检验标准增项 每车小麦都要检验呕吐毒素

     7月4日,记者在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采访时了解到,今年夏粮收购在传统检验项目水分、容重、不完善颗粒、杂质外又增加了一项,每车入库的小麦都要检验呕吐毒素;每公斤小麦中的呕吐毒素低于1000微克,粮库才能收购入库。   驻马店直属库仓储科副科长姜洪魁介绍:呕吐毒素的学名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用字母表示是DON,是小麦中的细菌衍生出的有害代谢产物,因猪吃了这种有害物后呕吐不止而被发现,被人通俗地称为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都有影响,食用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   记者在检验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先从一车麦子的多个部位取样,然后混合再混合,从中取出50克小麦磨成粉状,过筛、蒸馏、离心、稀释,然后在专用检验设备中用试纸检验呕吐毒素,最后把试纸放入设备中读出数据。   呕吐毒素的整个检验过程需要20到30分钟,直接检验成本约为60元,大约折合每吨小麦两块钱,但这个钱是小麦收购企业承担的,粮农不用出。   呕吐毒素超标的小麦不能入库,但还是有用的。有关专家说,现在也有多种剔除含有呕吐毒素小麦的方法,但根除有一定难度;不过这些小麦可以做饲料,也可以做成酒精,但想卖个好价钱,难度就大了。   资料显示,呕吐毒素在小麦、玉米中都可能有,主要与谷物产量形成和收获期间的温度、湿度相关。粮食生产期间的突然遇冷,以及收获期间的高温、高湿,赤霉病、虫害等,都可能产生呕吐毒素,粮食储存阶段,不达标的储存也可能产生呕吐毒素。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小暑过后天闷热蔬菜管理要跟上

    小暑刚过,7月是一年中高温强光干旱和暴雨发生最强烈的季节,也是病虫草害发生最重的一季。天气多变,日照充足,降雨增多,高温闷热,蔬菜管理、采收、育苗和播种等工作要跟上,才能确保全年增产、增收。  采收方面,露地瓜类、茄果类、豆类和叶菜类蔬菜陆续成熟,要及时采收上市,防止产品老化快商品性降低。就地销售的蔬菜要在清早天气凉快时采收、运输;远途销售的还要预冷或加冰包装运输。将要采收的蔬菜,要提前停止喷洒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确保蔬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要求。  管理上,高温强光下,植株的蒸腾作用大,需水需肥多。露地叶菜类要2~3天浇水一次,瓜类、果菜类和豆类蔬菜要每周浇水一次,浇水的同时追施肥料。大雨过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扶正培土植株。转晴天时还要浇井水一次,俗称“涝浇园”,降低地温。夏季病虫草害发生严重,要早发现早防治。特别是大雨过后田间湿度大,加上高温,病虫草害发生重,可以提前喷施广谱性农药加叶面肥预防,并趁墒人工铲除杂草。棚室四周要围土阻挡雨水倒灌到棚室内,防止泡塌棚室;棚室内提前撒施有机肥,打好垄畦并灌水,在晴天密闭棚室进行高温消毒,为下个月的定植做好准备。  播种上,农谚说“头伏萝卜、二伏芥”。本月上旬可以播种胡萝卜了。要起垄播种,播后连灌三水保持垄面湿润并喷一遍封闭性除草剂,确保出苗和除草。露地秋延后黄瓜、豆角和耐热早熟白菜还可以起垄直播,秋淡季上市。  育苗上,秋茬露地叶菜和秋冬茬棚室果菜多在本月上中旬育苗。育苗棚要有防虫网、防雨膜和遮阳网三层覆盖,确保苗床有防虫、防雨和遮阴降温的良好环境条件。要采用穴盘基质集约化育苗方式,番茄要采用抗黄花曲叶病毒病的品种,黄瓜、茄子等采用嫁接换根的方式来增强苗子的抗性;苗床每天喷井水保持苗盘湿润和降低苗盘的温度;每天检查苗子有无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青虫等病虫害发生,及时发现和早防治。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农民合作社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吊销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2017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并予以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法案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修改和完善。   一是取消同类限制,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新法取消了有关“同类”农产品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的“同类”的限制,扩大了法律的调整范围,同时以列举的方式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服务的业务范围。   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比如新法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三是增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章,对联合社的成员资格、注册登记、组织机构、治理结构等作了规定,法律规定三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法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登记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更多详情]
  • 10 2018-07

    上周强降水增加登封地质灾害风险

    “今天到明天,郑州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达到黄色预警的地区为:登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7月9日下午,这条由郑州市国土资源局、郑州市气象局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立刻形成了一个热点。   登封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预警信号一发出,立即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对此,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警并不是说一定会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而是出于综合判断发出的预警。同时,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已要求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重点地区进行巡查。   登封市气象局局长黄跃青说,上周郑州市出现了几天的降水天气,其中7月8日也就是上周日,登封市发生了较大强度的降水。其中登封市区的降水量达到50多毫米,已经是暴雨级别,而下面多个乡镇也都超过了20毫米。此次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也是基于前几天的降水情况。一旦某地出现连阴雨的天气,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气象部门和国土部门会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而登封市气象局这边则会通过短信平台,针对一些决策用户发布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发生前有信号可循   7月9日下午近6时,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与登封市国土资源局取得了联系,该局相关负责人刘兆洋介绍说,当日下午5时左右,该局已向全市范围内的2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预警员发送预警短信,提醒相关负责人加强对上述区域的巡查工作。   他同时表示,目前该市所设的289个地质灾害监测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另一部分则是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而距离该地点最近的居民也是该点的预警员与监测员。“我们给这些人员都配发的有哨子、锣等警示工具,一旦发生灾害,这些监测人员便会采用山区百姓所熟悉的方式发出预警,提醒大家及时疏散。”刘兆洋说。   那么,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地质灾害发生前,是否有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先兆”呢?刘兆洋说,当地面突然出现裂缝,或在某些土地表面出现了因“透水不利”而造成积水时,往往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信号”。“有的土地用脚踩上去会渗出水来,就代表着下面土中的水含量已趋于饱和,这个地方就需要格外警惕。”他表示,在289个隐患点已设立有明确的指示牌,并配有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疏散路线,以帮助附近群众进行有序疏散。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