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3-08

    “中国一拖”为特专车装上腾飞翅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装车!出发!”8月2日上午,“中国一拖”特专车分公司装配车间,数辆“东方红”LT5183洒水车通过最后检测,生产总监刘晓建下达了出厂命令。     它们的目的地是伊拉克,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三次向该国出口产品。     一个生产制造拖拉机的公司,是如何做好汽车业务的?     “中国一拖”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1955年动工兴建,是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被誉为中国农机工业的“长子”。1958年7月,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诞生。     到20世纪70年代,东方红拖拉机承担了我国60%以上的机耕作业。改革开放以来,从单一的履带拖拉机逐步向轮式拖拉机、收割机、压路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载重汽车等多种产品方向发展。     进入新世纪,“中国一拖”积极改制转型,对原有的汽车生产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特专车分公司,主攻环卫、环保机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卫、城建等专用车需求迅速增长。特专车分公司锚定风口,生产环卫车辆,先后推出干湿两用洗扫车、绿化洒水车、多功能抑尘车等系列设备。近五年,完成销售“东方红”大中型环卫车辆近千台。     因注重科技创新,并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该公司相继研发、生产、销售了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环卫车、新能源双20钛酸锂电动叉车等10余款产品,实现了纯电动环卫车、工程车、物流车新能源升级换代。     2019年9月以来,该公司陆续承接洛阳市区60公里环城道路“机扫保洁服务”,还担负了湖北省潜江市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业务,实现了由单一制造向“车辆制造+综合服务”的跨越。     特专车分公司总经理孔孟田说:“我们将坚持‘专用车装备+环卫服务’协同发展战略,围绕以环卫装备为核心,以纯电动运输车与环卫服务为两翼的‘三位一体’发展思路,积极向产业链下游环卫服务行业延伸,争取早日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城乡环卫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乡村环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情]
  • 03 2023-08

    能人返乡创业促就业

         8月2日,雨后的嵩山青翠欲滴,位于少室山脚下的登封市少林街道雷家沟村的嵩山心意风车农场内,草长花开,硕果飘香。不远处,一堂夏令研学体验实践课正在进行。     嵩山心意风车农场负责人刘晓辉是一位90后的“新农人”。2017年,刘晓辉返乡流转了8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果树。2020年3月,刘晓辉注册成立了登封市嵩山心意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涵盖住宿餐饮、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科普研学等综合性都市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自农场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峰值最高的一天约3000人。     刘晓辉返乡创业只是登封实施“凤栖计划”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登封启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凤栖计划”,逐级建立重点乡贤结对联系制度,通过举办乡贤联谊会、乡情恳谈会等活动,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创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实现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君召乡范堂村党支部书记丁俊杰返乡创业后,不但做大了本村的香菇产业,使村集体年增收175万元,还在全市带动了12个菌菇专业村抱团发展。     通过实施“凤栖计划”,登封市打造出了登封芥菜、唐庄金银花、君召香菇、告成红薯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培育了梁老头、乡得旺等一批特色食品企业,建设了雷家沟、杨家门等25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创成范家门、袁桥古村等5个3A级景区村庄,许多村民在家门口有了就业岗位。

    [更多详情]
  • 03 2023-08

    西峡县 护航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今年以来,共办理专科以上毕业生回县报到手续116人,到重点企业就业103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      “终于有一份稳定工作了,太开心啦!”8月1日,刚刚从南阳市升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拿到3200元首月实习期工资的翟俊杰,激动地与家人说。     翟俊杰是西峡县五里桥镇人,作为南阳职业学院2023年应届毕业生,今年6月份他参加了西峡县政府与学校举行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顺利就业。     今年,西峡县先后举行春季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政校联办大学生就业双选会等,积极为大学生和企业牵线搭桥,不断提升就业精准度和成功率。     针对高校毕业生,西峡县制定了促进就业“一揽子”计划,实施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鼓励参加“三支一扶”等多重帮扶政策。     已在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上班一年的汪坪,是去年的应届毕业生,她在西峡县人社局网站看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后,便尝试着在“河南就业”官网申请,信息填报后不但领到了补贴,县人社局还根据她的专业,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帮她成功就业。     除了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外,西峡县还加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激励,出台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岗前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措施。     一头促进高校毕业生奔赴就业市场,一头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两端发力,双向补贴,大大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性,激发了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今年以来,共办理专科以上毕业生回县报到手续116人,到重点企业就业103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

    [更多详情]
  • 03 2023-08

    烟火气足人情味浓

          8月1日,夜幕降临下的商城县平安驿·逗街灯火璀璨,仿古建筑倒映在陶家河水面上流光溢彩,街两侧摆满了小吃、服装、文创产品等摊位,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现在政府允许我们晚上在这摆摊了,经营场所固定,出摊也安心,额外多了一份收入,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在铁佛寺公园,卖卤菜的孙大姐早早出摊,一边为顾客忙活着,一边笑着说道。     “我们向夜市摊主发放了文明倡议,并签订了《承诺书》,承诺不占道、不噪声扰民、不乱扔乱放,让夜市摊主主动参与文明创建,为夜间生活营造一份‘文明味’。”该县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陈辉表示。     商城县按照“五统一”的标准,夜市统一配备灭火器材,统一铺设防污垫布,统一设置垃圾收集容器,统一不占主路经营,统一加装燃气安全装置,在环境保护、市容规范、垃圾处置等管理上持续提升,更好地服务了商户经营,为城市增添了“烟火味”“人情味”和“文明味”。

    [更多详情]
  • 03 2023-08

    物流送到村 特产进了城

         “以前我们这儿只是一个超市,现在通过整合快递企业资源,成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村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买生活用品、取快递,还可以办理金融存取业务。”7月31日,宝丰县周庄镇余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赵刚说。     近年来,宝丰县利用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县域商业建设,整合商业、电商站点,融入电商元素,探索实施站点统一采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定时、定点、定线的“三统三定”配送模式,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如何通过“三统三定”模式下好县域体系建设这盘棋?宝丰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宝丰县结合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和省商务厅编制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县域农村市场、现代物流业等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资金、土地、人才、物流等方面发展扶持政策,累计投入35亿元,完善农村商业网络;开展农村电商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1.87万人次,培养出电商致富带头人700余人,破除网点布局、物流配送等商贸渠道下沉瓶颈;整合村级电子商务中心、供销e家等资源,建成便民综合服务中心30个,实现农村物流、金融、商超等生产生活服务融合发展。     同时,依托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和祥鼎和“应全商贸”等供应链平台,宝丰县设立“一乡一馆”展销平台,秋月梨、溢红花椒等60多种优质农产品实现了出村进城,每年销售额达8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民增收;依托电商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引入德邦物流等投资亿元以上现代物流项目15个,亿联万洋等商业综合体7个,龙头带动、联动发展。目前,宝丰县的快递物流企业达183家,配送车辆2600辆,年收发件1.2亿件,货物吞吐量5000万吨。     宝丰县还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的县级物流(快递)智能自动化分拣共配中心,整合申通、韵达、中通、极兔等主流快递企业资源,以参股合作形式,成立鑫达物流公司,实行利益共享、统一分拣、同线共运、同村共配。     “以前各家快递企业独自经营,业务量小、配送成本高。整合后,物流综合服务点由以前的每单盈利0.2元增加到0.5元,配送人员由原来的50人减少至20人,成本每月降低10万元。”宝丰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负责人说。     “‘三统三定’模式将配送效率提高了3倍,物流成本降低了30%,成功打通物流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实现了农村消费市场转型升级,同时也带动了电商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前,全县农村电商年交易额超30亿元,全县便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72万元。”宝丰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产业兴带来农民富

        ▲8月1日,尉氏县庄头镇党委书记陈伟(右一)在牛家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调研蜜瓜种植情况。近年来,庄头镇采取“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李新义 摄     7月25日,在民权县褚庙乡刘贾村甜瓜种植大棚基地,村民正在采摘甜瓜。近年来,该乡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规模化发展果蔬特色产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菡摄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绿叶变金叶

        7月24日,记者来到襄城县汾陈镇,只见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烤烟田里,烟株枝叶茂盛、长势喜人。     在该镇老庄闫村规范化的炕房边,烤烟新鲜出炉,阵阵浓郁的焦甜香味扑面而来,拉开了汾陈镇烟叶丰收烘烤的序幕。     闫占民是老庄闫村的种烟大户,有着十几年的种烟经验。“我家今年种了100多亩烟,烟种得比较早,丰收得也早,目前第一炕烤烟已经出炉了,第二炕烟正在进行。”看着一排排烤好的“黄金叶”,闫占民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在老庄闫村炕房边,烟农们将刚采摘下来的烟叶清洗分拣,在烤烟架上固定好后整齐地送入烤烟棚,汾陈镇烟站的技术人员也早早来到现场,指导烟农选叶、科学烘烤。     “我种的100多亩烟叶长势非常好,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闫占民说。     汾陈镇是传统烟叶种植大镇,近年来,该镇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理念,将烟叶作为“一乡一业”重点发展。今年,通过宣传发动、奖励政策支持、大户带动,全镇共种植烟叶1.9万亩。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黄桃俏销果农欢笑

         7月24日,在灵宝市故县镇城东村境内的沿黄生态廊道旁,一眼望不到边的桃园硕果累累,一个个金黄色的桃子压弯枝头,微风吹过,果香浓郁,令人垂涎欲滴。     取袋、分拣、打包、装箱,在种植大户贾化丽80亩的桃园里,来自山西的客商正在有序收购黄桃,30多名工人忙碌个不停。     这几年,随着灵宝沿黄生态道路的顺势开通,贾化丽如做梦似的交上“桃花运”。路通了,不仅客商收购黄桃方便了,而且来沿黄生态廊道休闲打卡的游客也盯上了她家的“世外桃源”,休闲旅游,观光打卡,好风景遇上了好“钱”景,让贾化丽喜笑颜开。     品牌响、价钱好、销路旺,农户争着种。目前,城东村一半以上的果农都扩种了黄桃,户户精心管理,亩收入超过1万元。     近年来,城东村积极响应镇党委、镇政府“一村一品、一村多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号召,经实地考察,选定了黄桃种植产业,发动群众栽植黄金冠、锦绣黄桃、油蟠等系列优质品种黄桃。     “黄桃除了各地固定的客商上门收购外,剩下的通过电商就能销售一空。”城东村党支部书记王稳禄说,这几年城东村正在逐步探索网上销售新路径,经过长期合作,微商和合作社、果农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交易模式,直接通过微信下单,再通过快递点寄出,方便快捷;对上门收购的客商,村里免费提供场地、住宿等,让客商享受“一条龙”优质服务。     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300余户农户种植了黄桃,全村黄桃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量800万公斤,产值2000余万元,黄桃成了群众的“致富果”。     “春观花,夏采果,秋赏景”,黄桃不仅是特色水果产业,更是美丽经济新业态。目前,城东黄桃已辐射至周边张姚、神底、盘西等村,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阔。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林下养蝉 亩入万元

         7月23日晚,宝丰县闹店镇户口村外的树林里灯光交错,村民们拿着手电筒,拎着小水桶,在林间来回穿梭“淘金”,不一会儿,桶里便满是金蝉。     “金蝉虽小,带来的收益可不小。这几天每晚收入都能达到2000元。”看着采收回来的一桶桶金蝉,户口村党支部书记马广峰开心地说。     户口村有着丰富的林地资源。2021年,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马广峰先后组织村干部到安徽亳州和鲁山县、湛河区曹镇等地的金蝉养殖基地进行调研学习,回村后他积极动员村干部入股进行试点养殖,并租下70亩柳树林,挂牌成立了户口村鸣鑫金蝉养殖基地。     据马广峰介绍,金蝉养殖周期是三年,入伏至立秋是金蝉盛产期,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亩均产量在100斤左右,市场价每斤100元,每亩收入能达1万元。     “今年是俺村金蝉收获的头一年,每晚能收获20斤,过几天可能更多。我们与郑州万邦公司达成了协议,通过订单式的交易方式进行销售,目前已销售100余斤,收益1万多元。”马广峰介绍,金蝉养殖不仅促进了村民增收,也坚定了村民入股的决心与信心,目前已经有3个村民表示愿意入股金蝉养殖。同时,村里准备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金蝉养殖行列,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02 2023-08

    “荷”美乡村 花开富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7月26日,走进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街道郝堂村,微风吹拂下,朵朵荷花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观赏。     近年来,平桥区把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全域乡村旅游为方向,致力于把平桥打造成“山水如画、乡村如诗、田园如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位于平原到江南过渡地带的郝堂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依托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当地大面积种植观赏荷花,发展荷花生态旅游,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如今,“田园变公园”,郝堂村的村民们守在自家门前便可把农家乐、民宿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真正实现了“一塘荷花富了一方百姓”。     “荷花现在正是观赏的季节,成熟的莲子好吃脆甜,干莲子可以熬粥煲汤,带秆莲蓬可以插进花瓶里作为装饰。”一位村民热情地介绍。     “郝堂村现有500亩荷田,荷花选择的是香莲一号品种。这个品种花期长,每年从5月底开到10月,花开艳丽。每亩可以采莲蓬3000余个,每年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五里店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家伟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