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0 2023-05

    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咱们进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审批手续、产品包装合不合规,还有就是咱们的进销货台账都要记录好……”5月25日,在潢川县鑫浓种业有限公司,潢川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正在向农资经营户讲解农资进货、销售注意事项。     当前正值农耕关键时期,潢川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积极安排部署,保持农资打假态势不放松,多次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县城、乡村的农资经营门店,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     每到一家农资经营企业,执法人员都要仔细查看其经营资质,核对出入库台账,重点检查农资产品进货渠道是否合法、标签信息是否合格、购销台账是否规范。     “从2月份开始,持续开展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检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同时对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权等知识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指导农民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产品,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潢川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不断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在“软件”和“硬件”上下功夫,执法办公环境和执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积极践行“执法为民、服务三农”宗旨,完善和创新执法调解组织形式,着力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为促进全县农业农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挖掘特色文化 留住乡村记忆

         5月29日,走进西平县嫘祖镇董桥村,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几位老人坐在小游园里悠闲地下着棋,一幅恬淡舒适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开来。     “你们可以去那里边看看,俺们村利用边角地专门修建了乡村记忆博物馆。”恰巧路过的村民张新丽说,现在村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有一些不再使用的老物件,如旧农具、织布机等,放在家里占地方,村民们捐赠给村里,办起了记忆博物馆。     “打造乡村记忆博物馆主要是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守望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董桥村党支部书记焦永超高兴地说,“我们扎实推进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工作,已经整治坑塘5处,并对村里的污水进行集中整治,利用边角地修建了小游园和足球场,硬化了村庄道路,今年又建起了记忆博物馆,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嫘祖镇董桥村的变化是西平县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平县各乡镇(街道)结合辖区文化特色、风俗习惯等实际情况,加强建筑风貌管控,促进村容村貌提升,积极创建“四美乡村”示范村和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及“五美庭院”,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两旁根据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类型花草,对乡村道路进行美化,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扮靓了农村人居环境。目前,西平县已经创建完成‘四美乡村’示范村111个,‘千万工程’示范村23个;建成文化活动广场游园316个,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引领、生态立县’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西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交出粮食产能提升新答卷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2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要如何发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担当作为?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农服专业委员会主任蒋洪志。     “交出粮食产能提升新答卷,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蒋洪志表示,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将主动扛起整合农事资源的责任,秉持“为国家排忧,保证粮食安全;为政府解难,减少财政压力”;本着‘不与农民争地,不与农民争利’的宗旨,携央企国企首家推出投、融、建、运、管(ABO)的全新农垦系统发展模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约束,提高土地生产率,为农业生产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粮食生产领域快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初具规模,面对农户日益升级的服务需求,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蒋洪志表示,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在调研中发现,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涉及环节较多,主要集中在产前和产中环节,农机作业服务、农资购买及配送服务、灌溉服务、产品销售服务、晾晒烘干服务以及全程托管服务等;产中环节使用最多的是机收服务。标准不一,问题重重,“浇水不够啊”“收割不算完成啊”……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缺失、供给主体单一且数量较少,制约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当前,我省农业面临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农业服务组织运营不标准不规范、公信主体缺失、恶性竞争、信用度下降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如何有效管理、防重建轻管,这些问题都迫在眉睫”。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了农田集约化进程,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推进创造有利条件,也倒逼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如何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蒋洪志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来牵头。应探索创建以国有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县域流通服务监管和评估平台,打造现代化农业服务实施制高点。     蒋洪志建议,将属地国有农场(规范标准大型合作社)作为运营主体,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整合农事服务资源,辅助运营,为农民增收。目前,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与武陟国有农场(武陟新时代种业)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入了试点实施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依靠国家实施农业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政策,通过农业托管服务入手,发挥国有农场完善且规范的组织体系优势,可持续深入解决土地集约化问题。     如何顺应时代趋势,使农垦系统焕发生机与活力、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成为引领示范的航母,同时是国有农垦系统面前的一个课题。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担当作为?     蒋洪志建议,以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作为牵头单位,发挥资源整合能力、为河南省各地区农民及各种合作组织赋能。目前组织了中科院国家智能农机装备工程实验室、北京世纪国源科技、河南建投集团、中原上德(河南)农业科技、河南佰旺农业科技等科技企业,为河南农垦系统赋能,同时发挥在土地集约化、全程机械化方面的固有优势,意在打造现代化农业托管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激活农垦体系活力,壮大重塑农垦队伍建设体系势在必行。”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庭院经济”促就业

         “我在村里路鹏飞食品加工厂穿熟玉米串,每天不仅可得到六七十元的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孙子孙女,这可是一举两得呀。”5月26日,说起在家门口挣钱,临颍县大郭镇社东村村民何香莲兴奋不已。     在社东村,像何香莲这样有劳动能力而又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不在少数。为了给全镇无法外出务工、特别是45岁以上的留守妇女拓宽增收渠道,大郭镇将工业思维运用到农民收入提升上,在县乡村振兴局的指导下引入制鞋、魔方、串珠等小手工业,带领该镇富余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     “这是我今天刚缝好的5双鞋,一双加工费3块钱,在不耽误地里农活的同时,一天还能多收入15块钱。”陶庄村村民杨秀芝高兴地介绍着她当天的成果;村民薛维银带着孩子坐在地头树荫下正在做小魔方,一个个小魔方在手上如同变戏法似的成型,淳朴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陶庄村按照“雨露计划+”“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就业技能培训要求,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一手抓企业产品引进,一手抓村民技能培训,打造留守妇女“庭院经济”增收圈,率先发展起以工业手工制品为主的“庭院经济”,实现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目前,该村已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26家,带动村内留守妇女、家庭妇女60余人就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我们将以手工加工业‘庭院经济’为抓手,通过深入推进‘一村一业’发展,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带动了农村留守妇女增收。”临颍县副县长、大郭镇党委书记安康说,经测算,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情况下月增收450元,既满足了“留守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活跃了农村经济,实现了村民增收、企业盈利、资产盘活、多方共赢的局面。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一年更比一年靓

              道不远人,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情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月,洛阳万安山下,伊川县彭婆镇政府门口的对联格外醒目。     今年以来,彭婆镇党委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5月25日下午,南衙村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白墙黛瓦,屋舍俨然,以“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便民服务”为宗旨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改造,周边的小游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更见精致,几名村民带着孩子在游玩。“俺们村由里向外一年比一年好,环境好了,人也感觉年轻了。”村民张庆哲骄傲地说。     南衙村是彭婆镇打造的县级示范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拆墙透绿“7+N”建设,三条街道的立面提升、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植树绿化、一宅变四园、硬化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赢得了民心。     作为彭婆镇乡村建设示范村,东高屯村则利用“村集体收入投一点,三清两建时收回的集体土地进行流转的资金出一点,乡贤企业家捐赠助一点,上级配套资金争取一点”等四项举措来破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资金难题。     在王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前面的篮球场上,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几位妇女在石桌旁拉着家常,还有几个小孩在球场上奔跑嬉戏;在返回镇里的路上,经过彭婆镇工业园区,中钢洛耐梦工厂像一艘奋楫前行的巨轮,稳重而又坚定。     彭婆镇的33个村,一个导向,各具特色,各显本领,整体推进。“彭婆镇将继续以富民为中心,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用好特色产业‘金钥匙’,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争当洛阳市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伊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陈友宾说。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积极培育新产业

               5月23日,沁阳市王召乡木楼村精准扶贫产业基地,瓜果大棚及智能化温室一座连着一座,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樱桃清香,嫩绿的樱桃苗在棚内伸展茎蔓、开花坐果。     该种植基地由沁阳市黄土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主要种植、培育矮化优质大樱桃,园区面积300余亩,樱桃苗18余万株,每年产业分红30余万元,促进村民就近就业,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近年来,王召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稳步建立“双绑”机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有产业,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二是努力培育新兴产业,探索耕地集中收储流转模式,实现土地高效整合,通过合作社对接种粮大户,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三是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用于发展食品生产、鞋帮加工、粮食收储等项目,变闲为宝增收益;四是注重龙头带动,积极建立“双绑机制”,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下一步,王召乡将持续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选准做强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全力争创‘产业兴旺星’,铺好百姓‘幸福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王召乡党委书记沈红艳表示。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五星工坊”拓富路

         “我们因为订单多经常供不应求,场地需求和用工也成了难题,多亏了咱们的‘五星工坊’帮忙,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还帮我们解决了招工难题。”5月22日,在舞钢市枣林镇黄庄村森雨食品礼盒厂,企业负责人冯小龙讲起村里帮助建设“五星工坊”时说。     冯小龙提到的“五星工坊”,是该村利用村集体土地,结合意向企业的需求,采取“村建企租”的方式,建立起规范化的工坊,从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变“小作坊”为“致富坊”。     今年以来,枣林镇以争创“五星”支部为目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着力点,统筹行政村和企业资源,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五星工坊”。     走进枣林镇铁炉王村的“天成鹁鸽·五星工坊”里,一排排整齐的鸽舍映入眼帘,鸽舍内饲养工人们正忙碌着喂养着鸽子。     “这是我们村的乡土品牌型工坊,经营模式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方式,村集体以180亩集体用地、专项资金85.5万元入股,依靠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建设了天成鸽业科技产业园,这个‘五星工坊’每年村集体收益8.3万元,农户增收50万元。”该村第一书记李世通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建立‘五星工坊’的同时,坚持党建带群建,带动企业积极参与,联动发展。在村党组织基础上,建立‘五星工坊’党小组,加强对工坊的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并积极依托舞钢市返乡创业园项目,开展优秀人才的资源整合,完善工坊运营队伍,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提低扩中、提质增量。”枣林镇党委书记孙彦峰说。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设施农业稳增收

         “俺村已经建设产业大棚34座,种植精品西瓜、甜瓜、羊肚菌,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预计能达到50万元!”5月28日,站在村头正在搭建的大棚前,尉氏县庄头镇牛家村党支部书记牛鹏兴奋地说。     谋字当先,绘就产业振兴战略图。今年以来,庄头镇积极谋划产业振兴,立足庄头镇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水肥条件等,以牛家村作为项目主体实施,在牛家村规划建设产业大棚34座、着力构建“示范一线、辐射一片、带动全镇”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种植精品西瓜、甜瓜、羊肚菌大棚农业为主体,以“谋、干、富、销”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产业转型,走出一条“规模化布局、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干字为要,打造产业振兴先锋队。庄头镇产业发展践行“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自主办”三步引领法。为顺利推进大棚建设,镇主要领导深入牛家村召开现场会,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与村干部、村民群众交流,详细介绍西瓜育苗、种植、价格、销售等具体情况,听取西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为后期土地整理、大棚搭建奠定了群众基础。为赶进度保质量,每天由1名科级领导干部现场督导协调,村组干部全程参与。截至目前,已完成西瓜大棚搭建3座,正在建设4座;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11户村民土地70余亩,年底还有600元分红。     富字为本,鼓起群众增收钱袋子。庄头镇积极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党建模式,推行支部引领、集体种植、电商直播助农的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销售模式,实现助农增收。牛家村的产业大棚,直接带动村内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和583户脱贫户及监测户收益分成,实现户均增收近1100元。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油菜机械收割 秸秆破碎还田

                 5月25日,商城县李集乡李集村种粮大户肖祖德集中连片种植的200余亩油菜成熟,油菜收割机来回穿梭在浓密的油菜地里,随着农机齿轮的转动,收割、脱粒、分离等工序一气呵成,油菜果壳和秸秆被收割机切割成碎末,从尾部喷出直接抛撒还田。     “人工收割油菜效率低,成本高,收割后的油菜秸秆不好处理,让人头疼。”肖祖德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可收割油菜60余亩,省工省时又省力,菜籽损失少,而且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田,非常便利。     今年李集乡油菜种植面积达7000余亩。5月份以来,在抢收、抢种关键节点,李集乡通过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从根源上破解油菜秸秆等禁烧难题。

    [更多详情]
  • 30 2023-05

    培育“一村一品”集体村民增收

         “这西瓜可甜,很多朋友都想要,今天我又买了10箱给他们带过去。”5月23日,走进长垣市芦岗乡浆水李村的瓜果种植基地,一排排高标准温室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一个个西瓜和甜瓜果香四溢、格外诱人,正在购买西瓜的顾客姜朋笑着说。     2022年,浆水李村依托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360亩,成立了长垣市文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温室大棚11座,种植西瓜和甜瓜。同时,该村套种了辣椒和大娃娃菜,项目吸纳本村及邻村群众30多人务工就业,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提高。     近年来,芦岗乡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有浆水李村的西瓜,杨桥村的无花果,西陈村的农林果蔬,这些“瓜果蔬菜”不仅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同时也成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致富密码”。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