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3-05

    洛阳 五千余台收割机战夏收

         “公司已备足配件,组建了服务队,全力支持‘三夏’农机作业!”5月19日,面对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检查人员,洛阳市丰收芬美得农业装备公司负责人说,公司已全面做好“三夏”服务保障工作。     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5月15日至21日,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派出工作人员,深入农机企业、经销商、专业合作社等,对收获、耕整地和播种机械进行检查,查看保养、检修情况,为“三夏”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今年,洛阳已对拟投入“三夏”生产的5181台联合收割机进行了保养。同时,还提前对接山西、湖北,豫东、豫南等跨区作业收割机2000余台,以弥补麦收高峰收割机数量的不足。与中石化、中石油签订了生产用油服务工作协议,细化工作举措,提升农机作业用油保障水平。与交通运输、气象、通信等部门建立了联络机制,落实“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规定,提供通信和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和农机作业信息发布。     目前,该市已组建41支应急机收服务队,设立了小麦机收保障热线电话,确保“三夏”作业顺利,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麦霸”齐聚中原农谷

         5月21日,小满,中原田畴一片丰收在望。位于中原农谷“西区”新乡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各具特色的小麦长势正旺。     当天,“藏粮于技”小麦—冰草创新种质田间观摩研讨会召开,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育种单位等业界“大咖”驻足观摩,鉴评交流。     研讨会上,中国农科院多位业内院士专家、农业农村部科教司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就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种质创新、育种应用及下一步工作方向开展交流研讨。“小麦—冰草创新种质正在为全国育种单位广泛利用,已培育新品种17个、后备新品种39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立会展示小麦—冰草创新种质进展。     一直以来,小麦与冰草属间杂交始终是个国际难题。为解决这一育种界的“老大难”,中国农科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聚力攻关,历时30余年,通过幼胚拯救杂交技术,幼穗体细胞培养壮苗、扩繁技术等一系列育种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了小麦—冰草远缘杂交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创制出多穗粒数、绿色抗病小麦新种质,为突破我国小麦的产量瓶颈提供了突破性资源。     作为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区域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乡县承担着小麦、玉米、大豆等良种繁育推广的重要任务。像突破小麦—冰草远缘杂交技术一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来自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将加快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材料,将更多科技成果尤其是原创性成果应用到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通过科企合作、联合开发,促进成果落地生根,促进农民增产丰收。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鸠山黄杏 秀美田园 果香远飘

         5月20日,在禹州市鸠山镇闵庄村杏果采摘基地,一个个黄澄澄、金灿灿的杏压弯了枝头,不时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或呼朋唤友,或携妻带子,走进杏林,满载而归……     “鸠山镇是一个自然风景秀美、文化底蕴厚重、红色资源丰厚的旅游乡镇。欢迎您到鸠山来,鸠山有‘千亩杏果千亩椒’,有‘千亩艾草万亩药’,有‘千箱蜜蜂千头牛’,有‘万只柴鸡山中游’,初步形成了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当日,鸠山镇旅游文化推介暨闵庄村第九届杏果采摘节新闻发布会上,鸠山镇镇长郭浩磊盛情推介这一休闲观光游、采摘体验游的好去处。     近年来,鸠山镇紧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强镇”的发展战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大鸿寨景区和张家庄红河谷3A级景区,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景观旅游名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等荣誉称号。天垌、魏井2个村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西学、张家庄、下泉等5个村成功入选省级传统古村落。     “青山绿水促发展,产业发展助振兴。”鸠山镇党委书记朱海鹏表示,下一步,鸠山镇抓牢禹州产业调整机遇,紧盯文旅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影响力、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与乡村发展携手并进、深度融合。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杞县大蒜 诚邀天下 共同做强

         世界大蒜看中国,优质大蒜在杞县。5月18日,2023中国·杞县第十二届大蒜节开幕,当天的大蒜项目推介暨产销对接会上,杞县广邀天下客商,共同做强杞县大蒜,让杞县大蒜叫响全国、享誉世界。     开幕式上,杞县县委书记戴继田介绍,杞县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产量90万吨,年储藏能力超100万吨,年加工能力达40万吨,年均交易量达200多万吨,交易额110亿元,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51.56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并获得了“中国100大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诸多荣誉。     大蒜节当天,杞县现场签约大蒜项目6个,总金额78亿元。其中,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大蒜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大蒜育种繁育推广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大蒜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土壤修复改良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     “下一步,开封市委、市政府将持续加大对杞县大蒜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国家级大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物流国际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争创国家级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全市之力推动杞县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杞县大蒜叫响全国、享誉世界。”开封市委常委、副市长耿国庆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灵宝苹果 品牌价值 县域第一

         5月19日,记者从灵宝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新华社、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部门机构开展的“2023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灵宝苹果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位列2023中国区域品牌第十位,品牌价值达200.28亿元,持续位居县级区域品牌第一位。     近年来,灵宝市以苹果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在“扩规模、提品质、优结构、塑品牌”上持续发力,以绿色生产为抓手,夯实生产基础,全力抓好果园改造、现代矮砧苹果发展、项目建设、服务体系提升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苹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切实推动灵宝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灵宝苹果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标志着灵宝苹果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据介绍,灵宝苹果被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苹果区域公用品牌10强”“2022地理标志产业富民兴业标杆品牌”等称号,灵宝市先后被授予“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中国绿色苹果之乡”“中国富硒苹果之乡”等荣誉称号。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天山脚下写赤诚

        援疆捷报千里传,三年奋战奏凯旋。近日,从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传来喜讯,漯河援疆工作队荣获第十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工作先进集体、4人被评为援疆工作先进个人、1人荣立二等功、6人荣立三等功。     河南省第十批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漯河市委积极响应党中央、河南省委号召,精选21名优秀干部人才组成援疆工作队对口支援哈密市伊吾县,用真情、精准、创新、深度的援疆理念,持续深化医疗援疆、创新人才援疆、打造产业援疆、实施文化润疆,为伊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应有贡献。     “漯河所能”融入“伊吾所需”     三载援疆路,漯河市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援疆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为援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坚强后盾。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漯河市委想伊吾人民之所想,急伊吾人民之所急,紧急筹措1.2万只医用口罩和价值近8万元的生活物资送达伊吾县,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抗疫援疆”的地市。随后,伊吾县委、县政府专门致信:“真情厚意永不忘,漯伊人民一家亲!”     2020年10月,漯河市委组织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伊吾县召开援疆工作推进会并签订对口援建框架协议,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把援疆工作推进会开在受援地的地市。     打造“医疗援疆”金字招牌     入疆以来,漯河援疆工作队从伊吾县干部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切的“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入手,把“医疗援疆”摆上首要位置,打出医疗帮扶“组合拳”。     漯河市先后选派10批次116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医疗技术人才赴伊吾县开展“小组团柔性援疆”,为当地医院量身打造提质工程,填补当地康复、骨科、儿科、麻醉等领域空白,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康养在基层”。同时,坚持“输血”“造血”并重,精准实施“青蓝工程”,选派伊吾县优秀年轻医生赴漯河学习,因地制宜建立“师带徒”工作机制,传帮带教,授之以渔,为伊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三年努力,漯河援疆工作队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扎根基层的“医疗援疆”新模式,打造了河南援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把实事办到边疆人民心坎上     漯河援疆工作队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水利建设等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精心谋划并推动实施援疆项目16个,总投资达2.9亿元。其中,以中驼集团为代表的驼奶产业、犇鑫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伊吾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教育援疆为边疆孩子打开另一扇窗户。针对当地艺术教育薄弱现状,漯河市精选多名优秀教师赴伊吾任教,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伊吾县不少孩子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艺术追求和到内地求学的渴望。     文化润疆是漯河援疆工作的特色工程。漯河援疆工作队推动成立了哈密市首家旅游协会——伊吾县旅游行业协会,成功举办“沙澧文化润情边疆”主题交流活动,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交融。     互帮相助中不断升华情谊     三年来,漯河援疆干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号召,与当地干部群众心相连、手相牵,想在一起、干在一处,在此过程中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热情的回报。     2021年7月,暴雨突袭河南。伊吾县号召爱心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捐款37万余元支援漯河灾后重建。2021年8月,在漯河疫情防控最吃劲关头,伊吾县筹措2400件优质哈密瓜送抵疫情防控一线,为漯河抗击疫情鼓劲加油。     历经抗洪救灾和疫情防控两场大考,两地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战斗情谊进一步巩固升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佳话在天山脚下和沙澧大地永远流传。     “干部人才援疆是大局,是责任。三年来,漯河市委站位全局,坚持把人才援疆作为重点工程建,把精准选派作为关键环节抓,先后精选15批次228名柔性干部人才充实到教育、医疗、住建等多领域开展对口援建,为伊吾现代化建设注入漯河智慧。”漯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英敏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邓州小麦喜开镰

      5月20日,在邓州市罗庄镇任岗村,金黄的麦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联合收割机往复穿梭,拖拉机、卡车满载新收获的小麦奔波于田间道路上,邓州市喜开今夏小麦收割“第一镰”。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宝丰 争创“五星”激发振兴新活力

        5月11日,走进宝丰县前营乡袁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一座座大棚排列有序,“五星工坊”牌匾悬挂在入口处,大棚内一个个彩虹西瓜挂在吊绳上,务工人员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瓜,几辆车在大门口等待拉运。     “西瓜种在含有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沙土地里,‘喝’的是龙兴寺水库天然矿泉水,‘吃’的是一家奶牛养殖企业的沼液,种出的西瓜特别甜,已基本订购一空。”袁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生说,村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再与村合作社签订协议,多方筹资建起大棚,带动85个农户家门口就业,平均年增收2万余元,每年利润的20%分红给村集体,去年村集体收益17万元。     这是宝丰县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用“双绑”机制推动“产业兴旺星”创建取得实效的生动体现。     “五星”支部创建中,宝丰县在全县开展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机制,探索“土地流转收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三产服务挣现金”等多种收益方式,让村集体、农户在“五星工坊”建设中切实受益。     该县石桥镇是有名的“粮仓”。为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石桥镇师庄村成立了村经济合作社,与平顶山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6000亩小麦、玉米制种基地,收获后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进行回收,年可增加收入近200万元。“村里还投资40余万元建成了服装代加工厂,解决3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1万元。”师庄村党支部书记胡清锋说。     “五星”闪亮耀星空。去年以来,宝丰县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书记工程”来抓,运用系统观念,强化统筹谋划。县委书记挂帅领导小组,县级领导全员上阵,每月召开推进会,听取乡镇“五星”支部创建推进情况,集中攻坚难点堵点。     “我们对321个村(社区)逐个过筛子,全覆盖帮助制定创建目标,明确创建举措。今年,全县谋划创建农村‘五星’支部6个、‘四星’支部40个、‘三星’支部115个,打造‘五星工坊’100个。”宝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庆说。     为激发基层组织创建“五星”支部的热情,该县每双月份组织观摩评比活动,采取“乡镇推荐+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28个村打分排序,以绩定优激发创建活力。每季度综合双月观摩、资料展评、日常督导等情况进行量化排名,对排名前三的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分别予以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     “全县要抓好‘五星’支部创建这个载体,实施‘三抓三强’行动,推进‘五星工坊’建设和‘八大助力行动’,在全县上下开辟‘创星’一盘棋、‘争星’一条心、‘摘星’一股劲的良好局面,让‘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闪耀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宝丰县委书记王代强如是说。

    [更多详情]
  • 22 2023-05

    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并在全国助残日之际,向全国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向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组织和各方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指出,康复国际是残疾人事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为维护残疾人尊严、保障残疾人权利、增进残疾人福祉作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积极支持康复国际工作,用实际行动推动发展中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增进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为国际残疾人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习近平强调,中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国际残疾人事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     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由康复国际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承办,21日在北京开幕。

    [更多详情]
  • 19 2023-05

    孟诜采药地种出优质金银花

        “孟诜采药地、樊窑村金银花种植基地”,15块白底红字的巨型牌子,分上下两行排列在村道边的北山顶上。由此到山脚下,是陵头镇樊窑村的327亩金银花种植基地。     孟诜是孟子的第31代孙,公元621年出生于大唐汝州梁县子平里孟庄村,自幼对医药很感兴趣,是药王孙思邈唯一成名的徒弟,也是与孙思邈齐名的唐代十大医学家之一。与樊窑村相距不远,有一处名为鹿台山的地方,相传孟诜晚年在此隐居采药。     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史学者尚自昌说,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山,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     5月17日,樊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武杰介绍说,樊窑种植的327亩金银花,是村集体经济项目鲁花四号,2021年落地生根,今年是第三年。     同为金银花,但樊窑村的金银花的确与此前报道的寄料镇徐庄村的金银花不同(见河南日报农村版5月12日RⅠ版《遍地开花是“金银”》),樊窑村种的是鲁花四号,徐庄村种的是四季花。     鲁花四号,耐旱耐寒,适应性广,一年只采摘一次。四季花,花蕾期长,一年可以采摘四次,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这两种金银花均为优良金银花品种。     因为是第三年,樊窑村金银花本季的采摘期为20天左右,采摘工作量大时,每天用工100多人,1斤湿花的工钱为5元,用工多为女性和年纪大的劳力。手脚麻利的人每天能采摘20多斤,慢一些的也能采摘七八斤。     能在家门口挣钱,还不耽误照看老人和孩子,采摘期开始后,樊窑村村“两委”就没有为用工问题发过愁。为了提高金银花的品质,村里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廊下,建起了两座烘烤房,等金银花种植基地山脚下的加工基地建成后,就搬过去。     毛武杰说,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产业兴旺星”既是重中之重和基础关键,也是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为此,村“两委”把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融合赋能行动,与平顶山市开展的“五星工坊”建设相结合,以山东泰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金银花项目种植技术依托单位,以“食疗鼻祖”孟诜隐居采药、潜研食疗本草奥妙地为基地,创“孟诜金银花”品牌,促进樊窑村振兴。     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提供了强大支撑,樊窑这个地处丘陵的小村庄建起了游乐园,又将20世纪50年代水利工程改建成了蓄水、游泳两用的综合体。因为这些变化,几年前,郑州市退休干部刘荣跃和老家在邻村的老伴儿一商量,花了12.5万元买下了一栋两层楼,成了新樊窑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