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7 2023-05

    房前屋后边角地变身“共享菜园”

        5月15日,内黄县繁阳街道东长固村内的“共享菜园”正式播种,原本让村“两委”和村民头疼的房前屋后边角地,变成播种希望的“连心菜园”。这是东长固村创建“生态宜居星”的新尝试,待蔬菜收成后,将端上老街坊们的餐桌。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东长固村把房前屋后边角地变为“共享菜园”,让村民自发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房前屋后土地的“包干长”,共同负责“共享菜园”周边的公共绿化和垃圾杂物清理,以持续完善的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翻开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新的一页,真正破解村庄环境卫生的“顽疾”。     据悉,东长固村完成‘空心村’整治后,村民房前屋后产生了大量零碎的边角地,东长固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服务队等种上黄瓜,豆角,韭菜,辣椒,甜叶菊等应季蔬菜,将边角地打造成“共享菜园”,不仅解决了村民种菜难、吃菜难问题,也增进了邻里和谐。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五清五拆五整治乡村环境再提质

         5月15日,走进获嘉县黄堤镇北马厂村,挖掘机、铲车、渣土车等机械相互配合作业,整个场面繁忙而有序,“五清五拆五整治”行动正在村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这些废弃建筑拆除后,要统一铺设排污管网,规划停车位,进行绿化提升。”北马厂村党支部书记孙汝栋说,该村中心街、南二街路两旁宅基地以外区域正在进行清拆,原先7米的道路被拓宽至9米,车辆来往更加顺畅,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据了解,针对村内沿街沿路乱搭乱建问题,北马厂村“两委”干部带领60余名党员群众代表,赴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他们在“五清五拆五整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多次召开“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共同商讨研究整治方案,并将村内所有乱搭乱建整理列单,摸清底数,让整体工作得以迅速推进。     截至目前,北马厂村已拆除23户门前的废弃建筑,清运渣土700余立方米,有效助力乡村风貌提质升级。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一宅变四园村庄换新颜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濮阳县王称堌镇大力推进“一宅变四园”行动,积极引导群众对房前屋后闲置地、荒废宅基地进行“改头换面”,推动和美乡村增靓添彩。     王称堌镇建立“科级干部+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按照“高标准、全覆盖、无死角”的原则,实现划片作战、分段包干、网格管理、落实到人,确保“一宅变四园”工作行稳致远。     王称堌镇开展先行先试活动,筛选出一批试点村,紧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部位,发动群众进行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宅旁、村旁、路旁、田旁“四旁”种花种菜、绿化美化,把农家院建设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同时,不断复盘总结,推动全镇“一宅变四园”全面实施。     针对各家各户的荒废宅基地,该镇引导群众改建成菜园、果园和花园;针对村级公共用地,通过专业布景造景,建设小亭子、石桌石凳、林荫步道等,变“卫生死角”为“游赏乐地”,以小游园、小景点提升村庄颜值。同时,建立人居环境整治考评机制,组织常态督查、集中检查、观摩评比等形式,倒逼责任落实,促使人居环境得到长效保持。     截至5月6日,王称堌镇先后共清理坑塘325处、整治乱搭乱建775处、清理残垣断壁783处、整治“空心院”246处、新增植树3万余株,建设游园、花园等112处,全镇实现了“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靓起来”。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横跨一千六百公里的对话

       “到广东佛山考察学习后,我们眼界大开。做一名支部书记,我一定会带好吃亏的头、吃苦的头、干事的头,今后把各项工作做好,走在乡村振兴最前列。”5月16日一大早,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就到村里医院工地查看进展情况。     5月13日至15日,由濮阳县庆祖镇党委组织,李连成带领24名镇村干部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紫南村考察学习、互动交流。三天时间里,李连成和镇村干部先后到紫南村阿农湾农耕文化园、淡水鱼养殖工厂、党群活动中心、紫南农贸市场、紫南村史馆、紫南洛神云筑民宿、紫南船说水上游、紫南小学等地考察调研,翔实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让河南的镇村干部对紫南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治理、教育医疗、文旅融合等方面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随后,在与紫南村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交流会上,广东、河南的乡村干部畅所欲言,共话乡村未来。     这次考察源于一次偶遇。李连成和紫南村党支部书记潘柱升于4月份在北京参加全国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并分别作为典型代表进行现场授课。两人当时相约:广东佛山再见面。西辛庄村和紫南村,两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两个全国文明村、两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振兴乡村的一致目标,让这场横跨一千六百公里的对话成行成为必然。     “这次跟李书记出来考察,学习了很多东西,也慢慢找到了俺村的发展优势,我的心里现在比以前更加有底气了、干劲也更足了。”参加这次考察的庆祖镇张榆林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升腾说,张榆林头村是西辛庄综合示范区内5个村之一,下一步重点从发展优质产业、提高集体经济收入、优化人居环境上下功夫、求突破。     “我们要深入贯彻濮阳市委关于先进典型群体培育的新要求,借这次外出考察学习的精气神,进一步凝聚力量,握指成拳,找准职责定位,优化方法路径,全面提升西辛庄综合示范区工作质效,整合优势资源,努力打造可看可学的乡村振兴的典范。”庆祖镇党委书记杨龙说。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乡村建起大医院

        从辉县市区向西南行进约20公里,便到了冀屯镇,辉县市第五人民医院就坐落在这里。     别看位于偏远乡镇,医院综合楼、门诊楼、住院楼等一应俱全,灰白色的现代化高楼简约大气。5月16日,医院正式开诊,患者、医护人员进进出出,一切井然有序。     “千万不能再拖着,来了咱就仔细看看。”诊室里,医生孙清照耐心地向患者朱焕香讲解检查项目与治疗方案。朱焕香心脑血管出现了一些状况,听着孙医生的话连连点头:“大医院就在家门口,医生就在身边,咱就好好看看!”     2021年7月中下旬的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辉县市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机遇,围绕提升城乡医疗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基层医疗需求、增进受灾群众健康福祉目标,谋划实施了辉县市第五人民医院项目。     项目为何放在了冀屯镇?冀屯镇东与赵固乡为邻,南、西南与峪河镇、占城镇接壤,西北与薄壁镇毗邻,在这里建医院,有助于改善辉县西南乡镇的医疗条件,为冀屯6万群众及周边乡镇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动辉县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除此之外,冀屯镇有扎根基层25年的“太行崖柏”、党委书记赵化录,有一呼百应、说干就干的村党支部书记、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有“逢旗必夺、逢冠必争”的冀屯精神……项目建在这里,政府放心、群众安心。辉县市第五人民医院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50亩,开设35个医疗科室,现有床位数170张,拥有220余台先进医疗设备,并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辉县市人民医院和辉县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关注、大力支持下,医院仅用一年半就完成了从筹建到开诊运营。     “我们将继续开展‘健康冀屯’行动,不断完善镇村医疗卫生短板,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开诊仪式上,赵化录再作承诺。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郑麦9188预测亩产822.39公斤

         5月16日,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召开的“扛稳粮食安全,种企责任担当”暨秋乐麦·郑麦9188高产创建及现场观摩会上,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王道文教授宣布:小麦新品种郑麦9188预测产量为每亩822.39公斤。     据了解,2022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启动了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聚焦我省种子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龙头种子企业为主体、联合优势育种创新团队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推广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种。     许为钢院士团队培育的郑麦9188就是联合攻关项目成果的优秀代表。该品种的推广将会推动黄淮麦区小麦高质量生产再上新台阶。     在测产现场,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河南农大、新乡市农科院专家组成的郑麦9188测产小组随机抽取8个采样点,按照平均行距、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行综合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郑麦9188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性好,高产潜力大。”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大中原·红河南”大型纪实摄影展开幕

         5月16日上午,“大中原·红河南”大型纪实摄影展在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红色画廊开幕。     本次活动由河南日报社与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民委员会联合主办,旨在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重要论述,奋力实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进一步擦亮河南红色名片、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本次摄影展共展出河南日报社老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天定多年拍摄的照片近3000幅,集中展示河南109位开国将军所在的96个开国将军村,以及122个留有革命先辈足迹和红色遗存的“中国红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次摄影展是继2020年在此举办“走百村·看脱贫”大型纪实摄影展之后,河南日报社牵手里罗城村打造河南“最红山村”的又一行动。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850余台收割机备战

         为确保颗粒归仓,5月15日,淇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农机合作社社员、农机手等50余人参加的“三夏”农机工作筹备会。会议组织收听收看了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和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培训会议,观看了农机事故警示教育片,学习了《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三夏”农机作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和农机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方案等内容。     会上,淇县农业农村局为农机手发放了农机安全手册、致农机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并现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会议开得很及时,专家的讲解内容翔实,对农机安全生产和机收减损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安全意识,收获颇丰。”淇县西岗镇沙窝村农机手张振说,为备战“三夏”,县农业农村局还贴心地联合邮储银行现场为他们50多名农机手免费办理了意外险。     据了解,为全面做好“三夏”生产工作,淇县农业农村局还制定了农机应急处置工作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三夏”机收跨区服务站3个、农机应急服务队8个,组织开展了农机“送检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全县85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相应的配套农业机械全部检修保养完毕,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到能收就收,应收尽收。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正阳麦田里的“科技经”

        5月14日,正阳县清源街道黄磊家庭农场的麦田里,小麦长势良好,即将迎来收获。     种粮近20年,从优良品种、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到田间的各种高科技设备,科技活水源源不断地进入田间,黄磊坚信科技能带来好收益。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胡琳研究员介绍说,郑麦1860的高产性突出,其优质效能高、品质优异,生产加工高效,实现了小麦生产高产、绿色、高效。     2021年,省农科院与正阳县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来,省农科院发挥人才、科技优势,组织小麦所、植保所、农信所等专家团队,先后在正阳县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示范效应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示范项目,黄磊就是受益者之一。     针对正阳县小麦产量、质量待提升,加工相对滞后等问题,省农科院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采用小麦量—质协同提升高效绿色栽培调控技术,集成适宜正阳县的优质高效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优质绿色小麦生产模式。省农科院通过微生物菌肥土壤处理、高效生防菌剂包衣处理和小麦生长关键期叶面喷施处理,有效解决了小麦土传病害加重等连作障碍问题,实现减药增效,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同时,专家团队利用田间安装的各类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升级改造田间智能装备,采集各项田间数据,辅助作物管理、病虫害监测等。“有了这些监测设备,土情、墒情、苗情、虫情一看就清楚,小麦管理精准施策,效果显著。”黄磊说。

    [更多详情]
  • 17 2023-05

    伏枥仍存万里心

        2023年5月4日,在西峡县丹水镇敬老院会议室里,李石头接过镇政府干部递过来的“光荣退休”牌匾,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工作生活了22年的敬老院。     “今年我72岁,组织上安排新人来接任,今天就卷铺盖回家喽!老伙计们,现在党的政策好,大家都要保重自己的身体,长命百岁啊!”李石头噙着眼泪,与朝夕相处的院民一一告别。     “你走了,大伙有个头疼脑热了咋办?俺们舍不得你啊!”66岁的院民邢来志拉着李石头抹着眼泪。     “敬老院日常打交道的有38个单位,镇卫生院张医生的电话是135982*****,电工的电话是139493*****,仓库里存放有凉席、棉衣、灭火器等,咱们有2亩菜地、7亩小麦……”李石头对接替他的人员仔细叮嘱。     22年,从年过半百到年逾古稀,李石头以敬老院为家、精心护理每位老人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     10本护理日记     见证初心和坚守     李石头出生于1951年5月,1969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时光荣入党,1975年3月退役。回到家乡后,先后干过村医、村会计、镇民政所会计。2001年3月,他被派往镇敬老院任护理员,这一干就是22年。在全院工作人员中,李石头年龄最大,也是同事的老大哥、主心骨。22年间,在他的带领下,敬老院从当初的12位院民、17间瓦房,到如今的95间房120个床位,面积2160平方米,看护设施齐全。     “22年,他真正做到了以院为家,一到假期、过年,他都让俺们回家过节,自己留守值班照顾老人。”护理员高燕说,“给老人个人护理,陪老人说话解闷,他样样都做得好!”     在李石头的住室里,按老人们出生年月日排序制成的表格十分醒目。“每逢有老人过生日,他都会在‘祝寿厅’里为他们庆生。”护理员席志平说,“他写的护理日记就有10本!”     “2017年9月12日清晨5点15分,给李庚怀打针;2017年8月23日下午6点40分,送王旺到镇卫生院看病……”细细翻阅这一本本厚厚的泛黄的护理日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坚守。     4000次健康服务     甘当老人“保健卫士”     “现在院里共有93人,女8人,年龄最大的是93岁的陈桂花,平均年龄72岁,每个人名字的后面是他亲人的名字和手机号码。”李石头对新任护理负责人彭银举逐一介绍每位院民的情况,“刘俊召,患间歇性精神抑郁症,吃饭时要到屋里找他;盲人李小国,得给他端饭递到手上……”李石头对每位院民的情况了如指掌。     李石头在部队和地方都干过卫生员,对头疼脑热、打针输液、体温血压测量都得心应手,他利用这些技能为院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2017年3月15日,李石头发现李庚怀吃饭吞咽困难,当天就把他送到县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是食管癌晚期。李石头为他办好住院手续,全程跟进治疗,出院后细心照顾,直到当年12月3日李庚怀安详地去世。     2016年4月27日,院民薛发满入住敬老院,在为他铺被褥时,薛发满站立难安引起了李石头的注意。掀起薛发满的上衣,一阵腥臭窜入鼻孔,李石头仔细查看,发现薛发满身上长疮,立即送医治疗。直到2019年老人去世,他先后四次带老人外出治疗。     院民袁江河大便干结,李石头就戴着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帮其通便;2011年除夕前,院民周文汉感冒咳嗽止不住,李石头陪他到医院治疗直到康复;精神病患者刘俊召半夜发病,李石头连夜抓药让病人服下安然入睡……     这样的事数不胜数。     “不是一家人但比一家人还好,他是真正把俺们当亲人了啊!”院民赵宗钦情真意切。     22年的保康记录显示,李石头给院民们提供的健康服务超过4000次。“共产党员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我的职责就是为院民服务!”李石头经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165位院民辞世     他都含泪相送     敬老院的院民大多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李石头从他们入院到去世,全程陪伴,陪着他们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2019年3月15日,院民张华六在敬老院因病去世。在宿舍里,李石头含着眼泪用热毛巾把张华六的遗体反复擦洗后,为他穿好衣服,送出院门。“我要看着他们干干净净地走。”说话时,李石头已哽咽。     2017年11月24日夜,院民赵振章因病在镇卫生院去世,那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接到通知后,已经入睡的李石头匆忙赶到镇卫生院为他整理仪容、擦洗身体、穿好衣服,入殓结束后,看着亲人把遗体拉走,次日凌晨一点多李石头才回到敬老院。     “他们活着的每一天,我尽己所能照料好,他们离世,我一一送走,这些年来我总共送走了165位老人。”李石头记忆犹新。     在李石头的带领下,丹水镇敬老院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集中供养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敬老院,李石头本人也被评为西峡县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民政系统劳模。如今,他光荣退休,当他怀抱“光荣退休”牌匾走出敬老院大门时,情不自禁地回望自己工作了22年的地方。夕阳照耀下,院门口的那副上联“有吃有穿心情舒畅”、下联“无儿无女照样养老”、横批“共产党好”的对联在落日的余晖中格外醒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