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3-04

    三月三 拜轩辕

         4月22日,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海内外华夏儿女循着祖先的足迹,再次汇聚黄帝故里,共拜始祖轩辕黄帝,祈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和睦。     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延续“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主题,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政协郑州市委员会承办,新郑市人民政府协办。     当天,经过整修提升全新开放的黄帝故里园区旌旗招展、庄严肃穆。嘉宾们整肃衣冠,佩戴黄帝丝巾,沿拜祖通道,通过寻根门,景仰系祖坛,踏上轩辕桥,探访故里祠,步入拜祖广场,仰望轩辕殿前威武庄严的黄帝像,仿佛聆听到来自历史的悠远回响,崇敬、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9时50分许,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礼开始,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的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等九项仪程依次进行。10时40分许,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典礼告成。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鲁山县 杜鹃花开迎客来

         山岭上,一株株红色杜鹃开得烂漫热烈,山间云雾缭绕,绿树葱茏,雨中的鲁山县四棵树乡平沟村杜鹃岭别有一番韵味。4月23日,尽管春雨霏霏,天气寒冷,仍挡不住众多游客观赏杜鹃花的热情。     当天,第三届鲁山杜鹃花节开幕式暨“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四棵树乡平沟村举行。     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河南日报农村版、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中共鲁山县四棵树乡委员会、鲁山县四棵树乡人民政府、鲁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承办。     平沟村处于深山区,其境内绵延数里、山势陡峭的杜鹃岭上,生长有500余亩20余万株野生杜鹃。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以红色和浅紫色为主的杜鹃花竞相开放,从岭脊一直铺展到沟底,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密密匝匝,蔚为壮观,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当天的杜鹃岭上,春雨中花儿显得愈发的妩媚妖娆,山间雾气蒙蒙,更是别有一番风韵,撑着雨伞或身着雨衣的游客忘情地拍照、摄像,尽情地观赏大自然的美景。     “尽管下着雨,我们全家还是趁着周日休息来了。真是太美了,美得令人陶醉。”来自平顶山市的游客陶民说。     开幕式上,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宣布了《关于命名鲁山县为“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并建立“河南省丝绸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河南日报农村版主编王泽远为鲁山县颁发“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牌匾。     “心悦杜鹃,缘聚鲁山”。当天下午,20家企业代表还参观了四棵树境内的文旅及生态产业,进行了云栖谷旅游度假区项目、龙潭花溪二期、鲁山县德厚养老服务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签约。     “举办杜鹃花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既为四面八方的朋友提供了赏花度假、感受春天的美好去处,也搭建了一个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的有益平台。”四棵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朱康说。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昔日废坑塘 今日打卡地

        4月21日,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醉湖鸟瞰。这里曾经是污水横流的废旧坑塘,近年来经过挖掘、疏通、浆砌、绿化、美化等治理,变成了景色宜人的休闲娱乐景观和游客的打卡地。  本报记者 杨远高 摄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做好“土特产”文章

         4月20日~22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暨202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河南省40余家企业200多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集体亮相。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在国家农安中心统筹领导下,河南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产品559个,位居全国第1位。本次产销对接活动由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组展工作,参展产品涵盖粮食、肉类、蛋品、蔬菜、果品、茶饮、中药材等多个种类,体现了河南品牌农产品的丰富种类、优良品质和区域特色。     本次产销对接活动,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展团取得丰硕成果,现场销售额达22万元,现场签约额达130万元,意向签约额达336万元,展团10多个产品荣获最受欢迎产品奖,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荣膺“最佳组织奖”。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桐柏县 聚才引智激活力

         “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了。多亏了前不久的‘三乡’(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及‘春风行动’企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大大缓解了我们企业的人才紧张状况。最近,我们上马了负离子高速吹风机项目,正在安装调试中。”4月21日,位于桐柏县的南阳智创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军告诉记者。     李德军是南阳市第七届“回乡创新创业之星”。自2021年返乡创业以来,他的事业发展风生水起,公司生产的儿童电动汽车遥控器、控制器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5%,无刷电机吹风机项目市场占有额逐年攀升,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60余人。     眼下,像李德军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全国聚拢而来,成为推动桐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统计,去年以来,桐柏县共回引青年人才369人,培育“中原创业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企业家”等省级以上人才9人,“南阳市功勋企业家”“南阳市十大杰出工匠”等市级人才12人。围绕人才事业发展,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1个,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7个,实现了人才引育数量和创新创业平台数量的双提升。     桐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刚介绍,近日通过举办在外人才恳谈招商推介会、重点产业链招才引智活动、“喜看家乡新变化”返乡人才项目考察等系列活动,凝聚各类桐柏籍在外人才,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移、资本回流、技术回归、智力回哺,发挥人才(项目)落地的长期带动效应。“三乡”活动中,集中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128.3亿元。     2022年以来,桐柏县已兑现人才引进安家费、大学生生活补贴等人才奖励资金382万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实现人才“拎包入住”;打造桐柏青年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提供免费周转性住房;660名领导干部包联733家企业,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精准服务。识才、爱才、敬才在桐柏县已蔚然成风。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南乐县 “码上办”便民利民

         “现在‘码上办’贴在了家门口,想办啥事儿都能扫码查询,省得我们办事来回跑了,有些事儿还能直接网上办,真方便。”4月19日,南乐县寺庄乡利固村村民王某仅用了5分钟时间,就在乡便民服务中心为孩子办好了社保卡。     近年来,南乐县持续优化乡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创新推行“码上办”服务,全县12个乡镇便民服务“码上办”二维码已全部上线运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便民功能全覆盖。充分考虑老百姓需求,丰富完善二维码功能,将二维码与南乐县政府门户网站、豫事办等系统链接,集查询、咨询、办事、监督于一体,实现码上知、码上办、码上督。群众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可以知县情、知乡务、知村事,能够通过链接跳转河南省政务服务网、豫事办、“i”濮阳等网上办事平台进行办事,同时还可以一键咨询窗口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了利企便民。     高频事项全上线。在二维码“码上办”模块,将工商登记、投资项目、社会民生、农林牧渔等乡村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制作成电子版办事指南,推出“码”上告知服务,群众通过扫码可以查看政务服务事项对应的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联系电话等信息,准备好材料后可以直接去现场或者网上办理,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网格服务全方位。将二维码与包户信息牌融合,张贴在百姓家门口,实现了“一乡一码、户户有码”;依托南乐县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将帮办代办职能纳入各村网格员职责,通过入户走访,实行“随手帮”,积极为群众帮办代办养老认证、残疾人认证、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生育证申报等事项,切实提升基层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目前。南乐县154项乡级政务服务事项和33项村级事项已全部纳入“码上办”服务范围。12个乡镇便民服务“码上办”二维码自去年全部上线运行以来,各乡镇日均扫码量达1000余人次。

    [更多详情]
  • 24 2023-04

    2024年我省高招艺考将迎“大变革”

         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4月23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河南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今后我省高招艺考将迎来“大变革”。     从2024年起,我省艺术类专业招生分为美术与设计、音乐、舞蹈、书法、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类、戏曲类专业7个科类,其中我省组织专业省级统考的为美术与设计、音乐、舞蹈、书法、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类6个科类。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2024年起,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按教育部要求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更多详情]
  • 23 2023-04

    发展“卢五味” 开出“富民方”

            河南省卢氏县被称为“天然药园”,因此卢氏县很多村民熟知中药材。今年60岁的横涧乡代家村农民牛金会不仅精通药材,还发了“药财”。 “去年我的合作社销售中药材1300多吨,销售额1个多亿。”牛金会告诉记者,去年销售连翘干品1100多吨,1公斤的价格在110元到120元。另外,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四味药材,供应药厂有200多吨。 和中药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牛金会,创办了卢氏县金宏连翘合作社,目前入社村民88户,户户种植、加工连翘等中药材,年收益在10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牛金会提到的连翘、黄精、五味子、苍术、天麻五种中药材,在卢氏县被称为“卢五味”,是卢氏县具有地域特色、量大质优的五种道地中药材。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实现规模由小变大、产品由粗变精、药材变成药品,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把山区老百姓熟悉的五味药材做成富民‘良方’。”卢氏县县长刘万增说。 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境内盛产1225种中药材,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品种21个。如何变资源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卢氏县科学处理“少与多”的关系,品种少才能规模大,有重点才能创品牌,围绕“卢五味”,建立组织体系,制定生产和招商“双图谱”,建强中药材产业链,10多万药农链接产业、企业和市场,走上致富路。 2016年以来,卢氏县相继出台中药材种植、管理、加工等全产业链奖补政策,促进了产业发展。目前,卢氏县已建成连翘万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34个,连翘总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黄精等其他道地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今年春季,卢氏县兴起“卢五味”种植热潮,新发展“卢五味”中药材2.3万亩,其中高效连翘8000亩。 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卢氏县强力培育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工业体系,该县开发区已入驻8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中,新建投资额上亿元的两家中药材加工厂已开始试运行,连翘等中药材提取、中药兽药数条生产线试产成功,黄精系列药食同源产品已开始试生产;投资10多亿元的乐氏同仁经过重启改造,近期4条生产线将量产40种药品。 为持续推进以“卢五味”为重点的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卢氏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以岭药业、北京康仁堂、汇辰实业公司供货商分别入驻潘河乡、官道口镇、双槐树乡,促成以岭药业和金宏连翘专业合作社订单合作,实现中药材加工基地多点开花,全域发展。 为有效解决中药材贸易资金不足问题,卢氏县还探索创新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亿多元,以销促产,实现产销两旺。 “卢五味”渐成品牌、越叫越响,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80余家、药农1.9万户,建成初加工、烘干车间和冷库1000多个。 此外,卢氏县通过打造“中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发了艾草、黄精等系列保健品,建成连翘、五味子等中药材研学实习基地10多个;连年举办连翘花季,培育发展文旅康养专业村20多个,建成康养民宿和农家乐300余家,开发了药浴、药膳等文创品牌,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更多详情]
  • 23 2023-04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曾衍德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指导服务,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有力支撑。 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夏粮丰收基础较好 据农情调度,截至4月19日,全国春播粮食已近两成、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其中,早稻栽插已近七成,玉米、大豆播种也过了一成,春播的进展比较顺利。潘文博说,从各方反映情况看,预计今年粮食的意向播种面积在17.7亿亩以上,其中春播粮食面积9.5亿亩,均比上年稳中有增,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品种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当前正值春耕用肥高峰,刘涵介绍,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化肥供应总量充足,价格运行基本平稳。据农业农村部调度,截至4月12日,省、市、县三级春耕化肥下摆到位率分别为94%、93.7%、83.7%,分别比去年同期快4.1、6.9和3.2个百分点。 夏粮夏油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从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农技人员实地调查情况看,小麦面积恢复增加,长势好于上年。潘文博介绍,去年秋种小麦大部分是适期适墒播种,越冬前苗情基础较好,壮苗越冬比例大。冬季经历了几次大范围寒潮天气,华北部分小麦出现了枯黄,枯黄面积有2400多万亩,占整个冬小麦面积的7%左右。返青以后,枯黄的麦田大部分都已经恢复生长。清明前后,冬麦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雨过程,前期缺墒田块旱情基本解除。同时,各地抓住这个时机,趁墒趁雨施肥,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最新的农情调度,小麦的一、二类苗比例上升到90.5%,同比高了2.7个百分点。 目前,油菜从南到北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南方小麦正在灌浆,北方小麦正在孕穗抽穗。把丰收的基础转化为丰收的果实,还要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等多个关口。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将全力打好“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行动”的后半场攻坚战,技术路径就是“保穗数、攻粒数、增粒重、减损失”。要分区分类开展田间管理,因墒因苗适当补水补肥,抓好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全覆盖,精心组织好跨区机收,持续抓好机收减损,确保适期收获。 针对今年农业气象年景一般到偏差、旱涝并存、极端天气事件偏多的情况,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制定印发了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各地落实主动避灾、科学抗灾、有效减灾的关键措施。 打出大豆生产政策“组合拳” 能繁母猪存栏量合理 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内容。潘文博介绍,年初已明确了各省区市的大豆油料生产目标任务,首次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严格考核,对大豆油料面积或产量增幅靠前的省份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奖励。为稳定今年大豆生产,国家及时出台了一揽子支持大豆生产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政策“组合拳”。黑龙江已明确大豆生产者补贴每亩达到350元以上,内蒙古大豆玉米补贴差额扩大到260元以上,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豆积极性。此外,农业农村部今年要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聚焦大豆和玉米,全链条、全环节地查找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制定综合性解决方案,全力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尽快落地见效。在100个大豆重点县、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启动高油高产大豆品种攻关。从春播开始就指导各地研究主攻方向、技术方案、工作机制、配套措施,把各项增产关键措施落实到田。 “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刘涵介绍,今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品种间有涨有落,波动基本正常。 猪肉产品是事关民生的产品。近年来,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农村部实施了生猪产能调控方案,核心指标是能繁母猪。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05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5%。曾衍德说,按照目前供求状况,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的95%-105%都是合理区间。 当前正值猪肉消费淡季,由于前期一些养殖场户压栏惜售,猪肉产量还在增加,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些养殖场户出现阶段性亏损。 对此,曾衍德表示,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有所回落,利于缓解养殖亏损局面,加上五一、端午节日拉动,猪肉消费需求将会增加。综合判断,生猪养殖有望在二季度末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养殖亏损程度整体将轻于上年同期,价格起落有望趋于平缓。 增加农民收入 扩大农村内需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拉动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措施。曾衍德表示,今年一季度,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也应该看到,经济回升和就业形势好转的基础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将加大力度、多措并举,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要以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为政策取向,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等政策,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通过实施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一次性补贴等扶持政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带动农民就地创业、就近就业。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还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通过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启动一批全产业链开发项目,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曾衍德说,一方面,我国农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乡村需要建、应该建的还有很多,而且这些对基础产业拉动很大。 激活农村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找准方向,明确路径,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曾衍德表示,要突出“土特产”要求,发展壮大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和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现代设施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建设领域。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引导食品消费升级。健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促进家电家具等耐用品消费增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消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沉睡资源焕发新的活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农民和农村紧密相联、深度融合,曾衍德表示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联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据介绍,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抓紧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明确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聚焦重点发力,推进耕地保护建设全面加强、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全领域突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环节覆盖、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同时,还要以农业强国建设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更多详情]
  • 23 2023-04

    农业农村部召开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4月19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寿光召开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成长。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3万家,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超过400万个,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依托。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顺应农村劳动力的变化趋势,与当地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农业分工分业程度相适应,因地制宜培育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要引导农民合作社内强素质、外强能力,进一步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盈余,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合作,积极引领小农户参与市场竞争,为建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持续实施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持之以恒抓好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推广“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建立健全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千员带万社”行动,强化示范引领,争取各方支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