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1 2023-03

    种植有特色 农民挣大钱

         搭拱棚、覆地膜、盖天膜……3月19日,在汝南县常兴镇西王庄村杨军的西瓜地里,10多名劳动力在有序作业。     “今春种植早熟西瓜5亩,五一就能上市,收入能高出普通农作物5倍。”杨军胸有成竹地说。     今年以来,该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特”字调结构,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增加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突出特色建基地。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建成以沿灌区9个村为主的3万亩优质粳稻基地,建成以常兴、大王庄两个集镇为中心的1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全镇发展特色农业面积5万亩。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可增收1000万元。     依靠科技上水平。该镇以省农科院、种子公司为龙头,加大优良作物的引进力度,成立了农业种植养殖合作社,实现良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助力农业结构调整。     建好市场活流通。该镇在集镇建成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2处,在25个村建设蔬菜、水产、花木、中药材、水稻和畜禽产品合作社100多个,100多人吃上“农副产品电商饭”,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了。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迷迭香荒山“落户”记

        3月中旬,新县箭厂河乡詹湾村春风阵阵,暖意融融,时而溢出缕缕迷迭香的芳香,引得众人对着山坡驻足远望。     “以前那块地是无人问津的荒山坡地。”3月20日,詹湾村党支部书记汪世宝指着连着箭厂河社区、杨冲村、詹湾村和石岗村的山坡说。     “因为都是黄土,荒山坡并没有被广泛利用,周围的村民也只能‘望山兴叹’。”汪世宝走路带风,双脚满是灰尘。     在新县农业农村局的推荐下,詹湾村开始尝试在山坡上种植迷迭香。迷迭香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香料植物,性喜温暖气候,病虫害少,种植方式简单,易于管理,备受市场青睐。2022年年底,詹湾村结合村内实际情况,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在山坡上开始因地制宜发展迷迭香种植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种植迷迭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汪世宝说完叹了口气,顿了顿身子,“可有部分村民就是不同意!”     “种这个能挣钱吗?”“土地被包走了,我们怎么办!”……一些村民的顾虑让迷迭香落地变得困难重重。     “后来,乡村多次召开群众会,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讲道理,算经济账,终于打消了大家伙儿的顾虑,也让迷迭香开始在村内散发香气。”汪世宝趁着歇脚的工夫,接着说。     顾虑解决后,詹湾村在村内成立合作社,通过多次沟通,引进了萃邦迷迭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面积开展迷迭香种植。同时,为确保迷迭香种得下、长得好、卖得出、效益高,公司选派中药材专家深入基地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同时负责遴选药材品种并免费提供种苗,药材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     “送技术、包收购,可为大家伙儿增收不少。”汪世宝笑着说。     目前,詹湾村有20余人在基地务工,每日工资120元,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加上每年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租金,落地荒山的迷迭香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一企带一村,一村连一乡。在基地的辐射带动下,箭厂河乡戴畈村、李洼村、黄谷畈村和仁畈村也开始发展迷迭香产业,并计划未来五年将规模化种植5000亩以上,小小迷迭香逐渐成为全乡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连翘翘开致富门

        3月20日,雪后放晴,金灿灿的连翘花开更加娇艳夺目,远远望去,连翘花海掩映下的卢氏县范里镇柏坡村,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趁着墒情,三三两两的村民栽植连翘幼苗,给连翘树除草、松土、放盘、施肥,个个干劲倍增、笑靥如花。     “我家这几年栽种的20亩连翘有一半挂果了,去年收入6万多元,今年有望达到8万元!”村民刘认自豪地说。     柏坡村位于卢氏、洛宁两县交界处的深山区,距范里镇区30公里,过去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发展缓慢,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大量坡耕地撂荒,加之少雨干旱,导致贫困发生率较高,村民生活十分艰难。     2017年以来,柏坡村搭乘扶贫开发的快车,严格落实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金融扶持、产业奖补等优惠政策,激励村民因地制宜实施野生连翘抚育、人工连翘种植产业增收项目,制定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效益,五年成规模”的产业发展规划,抓基础、兴产业、强管理、增效益、美环境,推动柏坡村旧貌换新颜。     6年过去,柏坡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人工种植连翘面积10200亩、野生连翘抚育2000亩,种植烟叶460亩,养殖肉牛400头,种植、养殖业年收入2000余万元,实现了留在村里有活干、产业发展有钱赚、人居环境有人管的乡村振兴目标,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成功创建“产业兴旺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     柏坡村今非昔比,平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户户建起了小洋楼,80%的农户有了小轿车,小游园、微景观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每年的连翘花开和果实采摘时节,柏坡村车来人往,看花赏景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     “以柏坡村为引领,范里镇不断壮大连翘产业,高效连翘发展面积18.9万亩,三产融合引资建成了6个千亩以上连翘示范种植基地、2个连翘茶叶加工厂,推动农旅、文旅经济全面发展。”范里镇政府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百企评局长评股长

        3月16日下午,在新县机关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一场特别的会议正在举行。     “营商环境好不好,我们自己说了不算,企业家最有发言权;政务服务优不优,局长股长说了不算,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今天,就让企业代表当‘评委’,评一评我们的营商环境,测一测我们的干部作风。”会议现场,新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庭琳言辞恳切、诚意满满。     当天,由新县中小微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工单企业等市场主体组成的百人“评议团”,围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规范权力运行、服务企业、坚持廉政建设等方面,采取无记名方式,为38个涉企服务单位“一把手”及涉企服务关联度高的126个股室负责人进行现场评议打分。     “今年,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有哪些”“人社局在企业用工方面有没有新举措”“如何保障乡村振兴企业的用地问题”……会议现场,涉企服务单位负责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一一作出承诺,并接受企业代表问询。     据了解,“百企评局长、评股长”活动是新县“三晒三评一公开”专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县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的重要载体和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达到以评促改、以评提效、以评促干的效果。     “县里出实招、动真格,不断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我们企业越来越有获得感了。”泗店乡铁皮石斛产业园负责人刘庆华说。     “‘百企评局长、评股长’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对评议排名前3位的局长、前10位的股长所属单位,予以全县通报表扬,分别挂红旗。对评议排名后3位的局长、后10位的股长所属单位,予以全县通报批评,分别挂黑旗,并限期整改。”新县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负责人卢福耀介绍道。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科技赋能蔬菜生产

        3月20日,登封市大金店镇雷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种植园,刚种植一个月的番茄枝叶繁茂、青翠无比,长势喜人,种植户郭大猛悠闲地在大棚里转悠查看。     “我承包了3个日光温棚,种植的是水果番茄,平时的管理只需要我一个人。”郭大猛说,“我的番茄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在篷布上面的有机营养槽里,水溶肥滴灌解决了浇水和施肥的问题,省去了很多人力。另外,温棚挡住了外面的虫害,篷布挡住了地下的虫害,连农药喷防也省了。”     “以前一个大棚三人管,现在三个大棚一人管,科技让农业生产从‘体力活’转向成了‘技术活’。”大金店镇相关负责人说。     农业科技让蔬菜种植户尝到了“甜头”。大金店镇专门邀请郑州市蔬菜研究所专家担任技术团队专家顾问,负责日常技术培训,并聘请扶沟县蔬菜种植专家为专业技术指导员,负责全镇蔬菜大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镇里每月都召集蔬菜种植户、村级农民技术员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目前,大金店镇已建成蔬菜大棚610座,有985户参与了蔬菜种植,12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蔬菜产业发展。去年,该镇凭借蔬菜产业发展优势,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录。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栾川土特产“坐”火车销全国

          酸甜可口的猕猴桃汁、无核柿子醋;晶莹剔透、筋道爽滑的红薯粉条;软糯可口、营养丰富的高山小米……让与会者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3月19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系统2023年消费帮扶栾川县推介会在郑州举行。     近年来,郑州局集团公司协同栾川县对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进行整合,助力打造“栾川印象”全品类、全产业链条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目前,“栾川印象”已发展帮扶基地27个,集结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生产加工线23条,产品涵盖高山杂粮、食用菌、特色林果等6大系列107款,其中12个品类农产品获国家商标注册。     为帮助栾川土特产走出大山,增加当地群众收入,郑州局集团公司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在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核心——郑州东站,帮助建设“栾川印象”旗舰店;在郑州东站、洛阳站、洛阳龙门站免费设立广告位,大力宣传推介特色农产品;帮助“栾川印象”农产品进驻11家国家级电商销售平台和铁路帮扶网络销售平台。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临颍县 “五访”把问题化解到群众心坎上

        “常书记接待我时,用力握着我的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事有着落了。”3月15日,提及自己多次反映的问题在接访中得到解决,宋少堂依旧感动不已。     宋少堂是临颍县城关街道的一名职工,因为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岗位,没有进行正常的职级晋升,多次到信访局要求解决未及时晋级以及补发工资问题。     2月16日上午,临颍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常国庆接访时,了解到宋少堂的诉求后,亲切地与其“握手”进行安抚慰问,并现场对接访的信访局、人社局、城关街道负责人进行交办,要求在做好政策解释工作的同时,加快问题解决进度,并进行跟踪督办。     随后,经过回访,宋少堂对落实和处理情况非常满意并表示感谢。这是临颍县持续推进“三零”创建和“六防六促”活动深入开展,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以“下访、约访、面访、回访、握访”“五访”为主的“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带来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五访”活动是该县在认真总结新时期化解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注重的是从细微之处入手,理顺当事人的情绪、化解怨气,使问题在和风细雨中得到解决。     “五访”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握访”。该县要求党员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反映问题时,首先要同群众进行“握手”,以亲切的态度接待群众的来访,以温暖的语气化解来访群众的怨气,以便为成功化解矛盾打好前提和基础。     “推出以‘握访’为代表的‘五访’工作法,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体现的却是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与群众主动‘握访’,握的是温度、握的是沟通、握的是尊重,是为化解问题打基础,把问题化解到基层、解决到当地,使群众对党员干部更加信任,从而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常国庆深有体会地说。     因此,常国庆在每一次对待群众的来访中,都以有力的“握手”、亲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让群众充分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也为临颍县组织开展的“五访”工作法做出了榜样和示范。     随着“五访”机制的不断完善,临颍县把该活动作为深化“三零”创建和“六防六促”活动的有效载体来抓,纳入平安建设专项考评体系,对全县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在接待受理群众来访时,不仅要首先做到“握访”,还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交办、及时办理。     不仅如此,临颍县还注重运用周例会机制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坚持每周召开周例会,认真筛选疑难复杂议题,并召集相关县级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研究解决办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限时整改到位;要求各成员单位对所分管领域全面排查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和交办制并跟踪督办。     “五访”开展以来,极大地促进了矛盾调解的成功率,使临颍县的各类矛盾纠纷有了明显下降。特别是在全国两会期间,该县超前谋划、及早部署,扎实解决突出问题,圆满实现了“六个不发生”和护航“两会”的工作目标。     “要用将心比心、人心换人心的态度来做信访工作。在接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各环节中的细节,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堵塞工作上的漏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接、真管、真解,才能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常国庆说。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花香伴春耕

        3月20日,光山县北向店乡何寨村农民正在用旋耕机进行稻田深耕。为确保今年水稻能按时插秧,光山县水稻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纷纷抢抓农时忙春耕,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谢万柏 摄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村校结盟谋振兴

        3月20日上午11时30分,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河南禾合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车间里,40多名工人被分为四组,紧张赶制着一批校服。     裁剪、缝制、整烫、质检、包装……车间流水线分工明确、运转高效,与生产车间紧邻的时装展示大厅里,一场签约也在有序进行。当天,河南科技学院与禾合服饰公司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签约挂牌。     禾合服饰建在偏远山村,河南科技学院为何选中这里做实习基地?“被禾合服饰集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实力‘击中’,更被它所承载的裴寨创业精神感动。”该校服装学院院长常丽霞解释。     吃“百家饭”长大的裴春亮,当上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后,建成裴寨社区,用十几年时间圆了群众的脱贫致富梦。为让山区群众稳定就业,几年前,结合河南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政策,裴春亮拿出此前建新村的魄力,发力服装产业。     出资1000多万元,平山头、填荒沟,在荒山坡上整出了30多亩地,1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产业发展配套场地“现身”;拿出十足的诚心,一次次与上海、苏州公司对接,让进行全品类服装定制的禾合服饰“扎根”。裴春亮又一次让人“想不到”,用“无中生有”的新产业带领1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间接带动5000多人创业。     这些,河南科技学院都看在眼里。合作是全方位的,该院将与禾合服饰公司在服装生产研发、服装面料开发、时装设计发布、生产实习、生产技术培训、对口就业、创业孵化等方面深度结合。     “简单说,咱们是要一起干出点儿名堂。”签约开始前,裴寨村、河南科技学院、禾合服饰三方坐在一起讨论合作的具体事项,裴春亮说得直截了当。     校村合作的目标定下了:短期,做出畅销、别致的衣服;长期,建好全品类高端定制的裴寨服装产业园,打出能叫响全国的品牌。

    [更多详情]
  • 21 2023-03

    滑县 “红色阵地”便民又贴心

         “党群服务中心是我们村最热闹的地方,文艺汇演、‘两好两孝’表彰、健康义诊等一系列活动,切实让党员群众感受到浓浓的‘家味’。”3月12日,滑县高平镇大子厢后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振高兴地说。     走进大子厢后街村,街道绿化成景,村内文化体育广场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村民都说,过去的村委会,只有办事才会去;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更像是县里的文化馆,越是节假日人越多。村民王玉巧说:“出来下下棋、健健身、跳跳广场舞,感觉非常舒心。”     自2020年以来,滑县连续3年每年投入1500万元财政资金,按照“1+3+X”模式,着力打造服务群众的“红色阵地”,建设集便民服务、文体娱乐、议事协调等于一体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140个。经过提档升级,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了颜值,覆盖全县的一张党群服务网逐渐拉开、越织越密。     “我们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公共设施最优化的要求,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硬建设’与服务功能‘软支撑’精准对接,在‘楼门口’‘家门口’努力满足企业和党员群众实际需求。”道口镇街道办主任林云说。     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滑县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擦亮党建服务的“金字招牌”,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让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零距离服务群众;开展“群众需求,党员跑腿”志愿服务活动,744个村(社区)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册志愿者总人数15.4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89.7万小时,让辖区党员和群众百姓“贴心”更“舒心”。     此外,滑县各村(社区)还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党建+”模式,深入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技之长。截至目前,滑县40000多人接受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技能人才2674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973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党建资源,推动活动场所共用、党建资源共享,提升治理能力,以便民服务的实效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海青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