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3-03

    农民不出村 就能学技能

         鼓励支持各镇(街道)成立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持续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推动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技术支持……2月27日,郑州市惠济区2023年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花园口镇举行。     为解决惠济区农民所需、所求,强力推动农民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收,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惠济区政府决定今年全面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强化考证持证,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人数1.6万人。该项工作已列入该区民生实事之中。     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性培训,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培训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让更多农民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充分就业。     该区将加大对参训高素质农民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参训高素质农民创办各类经营主体。     据介绍,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集招生咨询、实操教学、就业输送、创业指导于一体,将利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有场地进行理论教学,各辖区乡村振兴技能服务站进行实操练习,努力实现理论培训不出村,实操练习不出镇的便捷模式,使农民不出村即可学技能练本领。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双头村“想种玉米” 政银企都来帮忙

       “如果有资金来支持,外部条件能达到,种地真不赖!”“心放到肚子里好了,安心种玉米吧!”2月26日,伊川县白元镇双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村民侯云坡和李建立对种好地有了更足底气。     当日,双头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场发展特色产业(试点)启动大会正在举行。从北京赶来的曾任农业经管总站副站长、农业部体制与管理司巡视员刘登高;省农科院、洛阳农林科学院、伊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专家,以及种植、收购加工企业代表和银行工作人员的政策宣传和技术支持,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刘登高是双头村党支部书记史彦超专门从北京邀请来的。一到村子,刘登高便深入田间地头,看墒情、看长势,了解惠农政策。启动大会上,他结合农业农村现状、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等,鼓励要落实好土地经营机制,让会种地、敢种地的人用好扶持项目,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叮嘱要落实好耕种措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育种专家、农机部门做好服务,让好土地长出好庄稼;履行好购销合同,诚信经营,走标准化、品牌化路线,让好粮食卖出好价钱。     双头村位于伊河流域,土地肥沃,农业基础条件好。白元镇从乡村振兴实际出发,按照“因地制宜、长效发展、科学种植”的思路,推动产业发展,今年拟在沿伊河村庄种植传统玉米和鲜食玉米两万亩。     双头村鲜食玉米是该镇乡村产业振兴试点项目,作为项目承接方代表,史彦超表示,将成立合作社运营。同时,用好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兴业富民目标。     “有信心把玉米种好,采用‘十亩方’的办法,分地块批量错时播种错时采收,提高玉米附加值!”李志强是附近常峪堡村种粮大户,去年尝试种植鲜食玉米,听说有专家讲课,专门赶到双头村取经。     参会的各服务行业代表从科学种植、资金支持、收购加工等方面给政策、给保障,为群众加油鼓劲。     会议休息期间,村里的锣鼓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广场,现场锣鼓喧天,欢声笑语。群众说,有北京专家的宏观指导,有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农技部门的技术保障,有银行方面的资金支持,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沈丘县周营镇 “微改造”改出村民幸福感

        “俺村村民牛新芳,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原来这儿是个垃圾坑,牛新芳利用返乡探亲的机会,自掏腰包回填整治后,又建起了一个‘口袋’小花园。”2月24日,沈丘县周营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牛付志,为牛新芳的善举点赞。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一项大工程。当下,在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小投入‘微改造’,改变村容村貌。对此,马营村‘两委’积极探索,坚持用低投入、低成本破解人居环境长效治理难题,动员乡贤、经济能人等群众的力量一点点让村容村貌发生大改变。通过‘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方式,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打造微景观,提升乡村环境面貌。”当日,负责督导检查工作的镇人大主席张伟说。     “这个地方闲置很久了,杂草丛生,杂物堆放,垃圾成堆。今年村里对这片废地进行了地面硬化、环境美化,将脏乱差的‘垃圾场’改建成文化小广场,广大村民都拍手叫好。”孔营村党支部书记孔维明向记者介绍。     今年以来,该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以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为抓手,持续推进“三边四化五美”“一宅变四园”,实施“微改造”、打造“微景观”,使“微效应”带来“大变化”“精提升”,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收效明显。     针对断壁残垣、废弃房屋、私搭乱建、卫生死角等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点位进行集中拆除,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巧妙开辟出“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庭院”,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让家园似花园、村庄似公园,使群众幸福感指数更具体、更饱满、精气神更充盈。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镇拆除毫无保留价值的废旧危房、废旧棚舍120余处,整治大小坑塘60余处,栽种绿化树3000余棵,精心打造“微景观”“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300余处,镇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漯河市召陵区 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

        “你看咱院子里物品摆放整齐,花儿过几天全都开了,满院子香气,城里人来了都不想走!”3月1日一大早,春日暖阳斜照在漯河市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村民代贺娜家的小院里,她一边提着水壶浇花花草草,一边和邻居交谈,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召陵区推行“五美庭院”以来,各村村民家的庭院有了明显变化,从过去推着“变”向现在主动“变”悄然转变。去年至今,召陵区委坚持把“五美庭院”创建标准融入“五星”支部创建,实行区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党政部门牵头、妇联主抓、有关单位联动、家庭为主体的多元互动格局。     “通过这几年人居环境整治,村里道路平整了、坑塘干净了、绿植多了、环境优美了,村民自己的家也要收拾得干净整洁,提升家庭的面貌。”万金镇新庄赵村党支部书记赵爱亲说,村干部带头改善家庭环境卫生,争创“五美庭院”示范户,为群众做榜样。     如今的新庄赵村,村民院子里也种上了各类花草,屋里装饰有各种摆件,屋里院外环境不比城里差,村里致力于争创“五美庭院”示范村。     目前,“五美庭院”已成为召陵区的特色品牌。2022年,全区共打造“五美庭院”示范村6个、“五美庭院”示范户1460户。     “我们将以创建‘五美庭院’示范村为引领,结合各村实际,创新工作方式,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美庭院’,用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持续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召陵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银广说。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长垣市 全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月26日,记者走进长垣市孟岗镇尚小寨村,看到村内临街房屋、墙面全部统一喷涂了真石漆,村庄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特别是道路两边的绿化景观,更是提升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在丁栾镇马盘池,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街道,平坦开阔的道路,网红月亮船、小火车、多人荡秋千、3D针雕墙……惬意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长垣市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领”理念,研究制定了《长垣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掀起了示范创建的热潮。全市445个村成功创建示范(达标)村,占城市区规划外村庄总数的88%。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6个、达标乡镇7个、三星级示范村8个、二星级示范村22个、一星级示范村59个、达标村356个。依托全省“千万工程”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了云寨、上官等一批美丽乡村典型样板。赵堤镇被评为第一批河南省“美丽小镇”。持续开展以全域净化、廊道绿化、街区美化、道路硬化、夜间亮化等五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攻坚,推动垃圾动态清零、问题动态处置、环境动态保洁,探索出了“积分制”等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办法。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了市场化保洁机制,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户共计14.6万户,覆盖率达91.25%。     长垣市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家庭农场果蔬争“鲜”

        2月23日,长垣市蒲北街道的天弘农场里,一座座果蔬大棚里生机盎然,不管是前来采摘果蔬的市民,还是正在劳作的工人,以及承包大棚农户脸上的笑容,都让农场充满了活力。如今在长垣,一个个家庭农场串起了产业链,一手连着市场,一手牵着农民,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记者走进一座种植草莓的大棚,刚进入就有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鼻而来,是纯正的草莓香味,在一排排田畦上生长着草莓,其间最诱人的就是那红彤彤的已经成熟的草莓。市民李女士是闻名而来的采摘者,她笑着告诉记者:“我听邻居说这里可以采摘草莓,后天我侄女放假回家,我想带她来采摘,今天是先来探探路的,可是一进大棚,这香味就让人忍不住了,一尝这口感,就决定今天先采摘一些。”     无独有偶,在种植西红柿的大棚里,也有市民在采摘。“这里交通便利,我总觉得自己挑选采摘的西红柿更好吃,还有红色的千禧果,还能采摘到黄瓜,在这个农场里,蔬菜品质好,品种也比较多,我时不时就会过来一趟。”一名正在采摘西红柿的市民乐呵呵地说。     记者又来到一座特别的大棚,刚一进去,放眼望去,竟然看不到种植了什么,好像是一座空荡荡的大棚,但是地下的滴管灌溉设施预示着这里也是有生机的。“我们种的是一种营养价值特别高的菌类,叫羊肚菌,这种菌类湿的状态每斤也能卖到六七十元,如果烘干每斤能卖到好几百元。你看,那地上长的,白杆黑头的就是羊肚菌。”承包该大棚的农户告诉记者,一个大棚一茬这样的菌能挣6万元~7万元。     “我们在家也没事,在大棚里干活不冷又能挣钱,活也不重,带劲嘞很!”在一座种植黄瓜的大棚内,一名附近的村民正在给黄瓜苗挂绳,说起在这里工作,她满脸笑容。同样是黄瓜大棚,另一座棚里的荷兰黄瓜已经成熟,工人们正在采摘。一个个荷兰黄瓜被摘下放在篮子里,再整齐地装到箱子里,绿油油的样子甚是喜人。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我省全面推行“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

        3月1日,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司法机制建设,强化林草湿、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保护,省林长办公室、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林长﹢法院院长”机制工作方案》。     方案中明确了林长和法院院长的工作职责,林长负责分工责任区域林草湿、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工作。法院院长协助林长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及时受理破坏林草湿、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严惩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方案提出,建立省级“林长﹢法院院长”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林长办公室共同召集,听取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重点工作。     方案还明确了“林长﹢法院院长”工作任务:协助林长依法治林;做好生态司法服务保障;推动生态保护法定责任落实。针对重大事件开展工作会商、联合办公、共同研判,构建系统科学、资源共享、合作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格局,协同做好林草湿、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司法保护工作。同时,督促生态恢复达到林草部门标准,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落实,联合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地设立生态修复基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采用异地恢复的,可在生态修复基地实施。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满工达产忙建设

        3月1日,第一缕晨光照到卢洛高速淤泥河大桥桥墩顶端时,中铁大桥局栾卢豫陕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李鑫正在组织薄壁空心墩施工。     桥墩高达78米,下边是幽深汹涌的河流。李鑫全神贯注,通过对讲机精准发出一道道指令。     卢洛高速起于河南省卢氏县止于陕西省洛南县(豫陕边界),是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中重要项目,建成后连接连霍高速和沪陕高速,为豫西山区新增一条出省通道。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一标段,全长12.226公里,途经4个乡镇,沿洛河峡谷布线,为典型性山岭重丘区综合性工程,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河谷纵横,桥隧比高达76%,施工难度高,安全风险大。     “这个标段有互通式立交1座,特大桥、中长桥6座,空心薄壁高墩数量多、密度大,多数还是涉水施工。另外,长隧道2座、中隧道4座,四五级围岩占到86%,施工风险极高。”李鑫说,“桥梁隧道是工期的控制性工程,我们丝毫不能松懈。”     鏖战关山筑通途,高峡深谷有铁军。峭壁之上,劈山炸石,修建路基;机器轰鸣,掘进挖洞,6座隧道全部进洞作业。钢筋场、搅拌站加班加点工作,运输车队在蜿蜒的山道上奋力前行。     “中铁大桥梁上部结构的高空作业,大长隧道的安全掘进,安全风险急剧增大,同时工程沿线穿越公益林地、水资源保护区,做好水土资源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工作既要快速推进,赶工期、赶进度,又要科学规范、细心谨慎。”中铁大桥局栾卢豫陕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经理李兆伟说,“我们坚决抓住进度、安全、质量三个重点,把承建路段建成优质样板路,建成高速艺术品。”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做起产业带富群众

        “现在市场行情很好,这里再规划6座蔬菜大棚,把咱们村的蔬菜产业继续做大做强。”2月23日,笔者在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见到今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保超时,他正带领着村班子成员在该村的西红柿大棚基地做着产业规划。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动身赴京之前,村里的西红柿产业发展,仍是他心中一直牵挂的事情。     “说一千,道一万,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就得让群众富起来。怎样让群众富起来呢?就是要靠产业!”陈保超说。     2017年,在外已经打拼出一片天地的陈保超,在白云山村乡亲们的热切相邀下,毅然回到村里,决心带领村民做好西红柿产业发展。     在陈保超的带领下,白云山村目前建有165座西红柿温室大棚,年产西红柿1000万斤左右。村里招商落地两家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极大解决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白云山村采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发展模式,建有13家养殖场,200亩苗木基地,200亩小杂果采摘园,持续壮大种养业。实现了农民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逐渐在稳步增长。     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陈保超在心里就给自己设定了目标:让家家户户盖上洋楼,买上汽车,再有几十万元的存款。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他的计划一点都没跑偏。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仍然花在研究西红柿怎么种、怎么发展产业、怎么引进人才。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保超认为,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放弃在外创办的企业,毅然返乡兴办产业,陈保超多年来始终带着一股拼劲,领着村民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

    [更多详情]
  • 03 2023-03

    追逐咱农民的健康梦

        “新时代全球第一村级医院”这十一个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已经连续练习着写了不下500遍了,写好这十一个字对于李连成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2月26日,本报记者奔赴濮阳县西辛庄村采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时,李连成正在一笔一画认真地书写着。     “不管是老人小孩有了医疗保障才能有健康,以我们西辛庄村为例,在民生医院原有500张床位的基础上,我们又投资1.2亿元建成了十六层医疗大楼,能够增加500多张床位,这是我几十年来追逐的梦想,就是要破解濮阳县数十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看病还得花路费的难题,实现几十万农民花小钱甚至不花钱看大病的梦想。”刚落座,李连成就直奔主题。     李连成说:“西辛庄村有全国和全球第一村级医院民生医院,可容纳上千人就医住院治疗,还有可容纳600多人学习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十年间,已经有31个省区市及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共计上万人次前来培训学习。”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农民的八个梦想。”李连成回忆说,“从读书梦、健康梦,说到就业梦、环境梦……我一口气汇报了六分钟。”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连成道出了农民的八个梦想。     转眼4年时间过去,一个个梦想在西辛庄村正逐步成为现实。西辛庄村新建的民生医院病房大楼拔地而起,建成后将再新增500多张床位,承载着濮阳县及周边兰考、滑县和山东东明县上百万农民健康梦的希望。     李连成已经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李连成始终把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中。“建设现代化的强村,我绝对得带个好头,不光俺村奔小康,还要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走好健康富裕路。”李连成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