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3 2023-02

    退休干部给力“五星”创建

        “退休不褪色,我们一定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2月13日,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冶街道鸭电社区“五星”支部创建主题游园里,几位退休老干部激动地表示。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引领退休干部继续发光发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宛城区汉冶街道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发动退休干部勇当“领头雁”,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实现基层治理与退休干部作用发挥“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要建设得好,作用也要发挥好。”在鸭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退休干部钱季强对社区支部书记提出自己的建议。离退休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社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出宝贵意见。     汉冶街道以社区为单位,根据退休干部居住地、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实际困难等,将退休干部具体划分类别,鼓励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作用,加入“银发”互助团、“银发”调解队、“夕阳红”舞蹈队等志愿服务团体,由退休干部代表担任联合党支部副书记、网格长等职务,认领政策理论宣传、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督查、安全隐患排查等岗位任务,成为创建“五星”支部的“排头兵”。     “以前是不过问,现在是主动做,越来越多的老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中。”汉冶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涛表示,街道将充分利用好老干部资源,发挥好老干部优势,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让“银发力量”更加充分地绽放,为“五星”支部创建助力赋能,为加强基层治理助力添彩。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村庄环境美 就业渠道多

        “自从村里开展‘创五星’活动,村民之间更和气了,村里环境也整洁了,我们的就业渠道变得更多,生活是越来越美了。”2月15日,在许昌市建安区将官池镇董庄村,提起“五星”支部创建,村民董长法高兴地说。     董庄村村民幸福感持续提升是将官池镇创建“五星”支部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将官池镇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产业支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零”创建、乡风文明培育等工作,以“五星”支部创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将官池镇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扩建改建村室大院两个,在全镇各村建立便民服务和矛调工作站,持续优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将官池镇南石庄村不断加强文化广场、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健身场地、配置健身设施,组建广场舞队、篮球队等队伍,每逢节日开展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趣味运动,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同时,该镇持续健全巡查巡逻和示范建设机制,利用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等,并定期宣传法律知识,着力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风险,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将官池镇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分村制定2022年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并为6个村定制了村庄规划。截至目前,该镇南石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万元以上,湖徐村、董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其余村均在5万元以上。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春季绿化养护忙

        2月15日,在汤阴县人民大道侧分带旁,园林老职工郭兴合一会儿给行道树和灌木浇浇水,一会儿又用铁棍往土里插几下,看看这些绿植是否“喝饱”了水。     “立春之前,我们就开始安排员工对全县城区内的绿化苗木浇灌返青水。”该县住建局园林绿化中心主任肖金涛介绍说,截至目前,已浇灌游园、绿篱、草坪等250万平方米,各类乔木2万余棵,城区所有绿化苗木已浇灌一遍返青水,有的地方开始浇灌第二遍了。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该局抓住植物生长的良机,对路边绿化带、公园、游园里的植物进行精细化管理,促进植物良好生长,提升城区绿化环境水平。根据各类绿植不同生长习性,园林工人采取浇灌、喷灌、喷淋等不同方式,让绿植们“喝饱饮透”返青水,为生机勃勃“向春天报到”打好基础。     在汤河公园,园林工人们有的在修剪榆叶梅、美人梅、碧桃等春季开花灌木,有的在认真擦洗各类标志标牌,做好绿地、花带的卫生保洁工作。“修剪树枝可以打开光路,提高内膛枝质量,增强花开效果及观赏性。”园林工人说。     “抬眼不见塑料袋,纸屑杂物桶里待。低头没有烟屁股,草绿花美人喜爱”已经成为该县园林绿化保洁的新常态。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誓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2月13日上午,雨过天晴,郏县堂街镇紫云山西麓南山坡上,层层梯田里的桃、柿、石榴等果树享受着初春的甘霖。“山大王”赵轻杰踏着泥泞,迎着料峭山风,正带领工人对柿子树进行补栽。     赵轻杰是堂街镇堂街西村村民,2021年承包了紫云山西麓荒山200余亩。说起治理荒山,赵轻杰感慨万分:“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这里终于变了模样,总算没有白费工夫!”     早前的紫云山西麓南山坡,荆棘满山,乱石成堆,沟壑纵横。2021年秋,赵轻杰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打响了治理这座荒山的战役。赵轻杰请来2台钩机、2台铲车,在山坡上奋战了6个多月,清理了山坡上的荆棘杂草,填平了沟壑,开垦出20多层的梯田250多亩。     整理出梯田,赵轻杰又一鼓作气,每天带领几十名工人上山植树。为了确保树的成活率,他们从堂街镇恒压喷灌泵站引水上山,一边植树,一边浇水。山坡上缺乏新鲜土壤,他们就从别处运土上山。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斗,赵轻杰带领工人在山坡上栽种下桃、甜柿、软籽石榴等优质品种果树1.8万多棵。     荒山绿化重在管理。去年秋季,当地发生严重干旱,赵轻杰吃住在山坡上,每天带领工人一遍又一遍地给果树浇水“解渴”,一直持续到去年10月底,旱情才有所缓解。     今年开春后,赵轻杰又带领工人在山坡上忙碌起来,连日来补栽甜柿树苗500多棵、石榴树苗800多棵。     “补栽已经基本结束,接下来要对桃树进行修剪管理。”赵轻杰说,到明年秋季,这里就变成花果山了!     在治理荒山的同时,赵轻杰还在山坡上从事绿色养殖,散养山羊100多只、大白鹅200多只、柴鸡1000多只、土猪70多头,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给果树施肥,实现了种植、养殖绿色循环。     “待果树进入盛果期后,我打算在山上开办一家民宿,将这里打造成人人向往的花果山!”赵轻杰胸有成竹地说。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锦旗寄托感激情 登门答谢赞保安

        2月15日,来自南阳市中心城区的廖先生将一面写着“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送至南阳市保安服务公司,感谢该公司第十八勤务大队驻市民服务中心岗点保安员李德林、梁东旗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     据廖先生介绍,他爱人张女士于2月5日下午在南阳市民服务中心南区1号楼(电视台)组织元宵晚会彩排活动,忘记把事先放置在一楼演播厅门口的女式花色提包拿走。该公司驻勤队员李德林、梁东旗当日例行巡逻任务至一楼演播厅门口时,发现一女式花色提包放在观众席前排靠墙的座位上,于是急忙寻找失主,但没有找到,只好将提包存放在保安值班室。两人在清理包内物品时,发现有重要的发票、收据、账本、银行卡及数百元现金,便将其妥善保管。     2月6日下午,张女士来到保安值班室寻找提包,经过双方认证对比,最终确认是张女士丢失的提包。张女士感激不尽,便出现开篇前的情景。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商城县“微改造”让老人居有所安

        “我母亲今年90岁了,自从家里有了这些助行、助浴安全设备,老人活动方便了,心情也顺畅了,说日子越过越有味儿。”2月19日,在商城县赤城街道东街社区迎春路顾正平奶奶家,她的女儿高兴地展示着新添的“宝贝”。     与顾奶奶家不同的是,有腰椎疾病、白天独自在家的杨秀平奶奶家中,安装了升降起床扶手、自动感应小夜灯、烟感报警器等“微设施”。     群众家中的“微改造”设备是2022年商城县为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符合相关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进行的适老化改造,且优先保障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高龄、孤寡、独居、重度残疾、失独等失能、部分失能居家老人。     据介绍,改造项目结合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重点解决他们在如厕洗澡、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安装助行、助力、助浴、防滑设施和烟感报警器、防走失手环等必要的电子信息服务设备,为开展生活照料、呼叫响应等服务提供硬件与技术支持,满足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截至目前,商城县已完成200户的试点改造,为完善优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该县还按照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为200户适老化家庭购买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全县推广适老化改造,同时鼓励有条件和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自主付费参与改造;建立健全定期回访机制,确保将‘实事’变成‘好事’,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安全、更舒适、更有品质。”商城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明义表示。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民间艺术大赛丰富群众生活

        “咚锵咚锵咚咚锵……”2月17日上午9时,宝丰县李庄乡杨庄村文化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扇飞舞,该乡第四届民间艺术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     当日,来自该乡的13支民间艺术代表队轮番上演,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为群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演出现场,南牛村扇子舞队近40名巾帼队员身着红色“战袍”,个个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一;翟西村腰鼓队队员们英姿飒爽、气宇轩昂,激昂的鼓点振奋人心……围观群众纷纷掏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喜庆的瞬间。     “时隔三年,又看到了艺术大赛,搞得特别好!”杨庄村村民周着激动地说。     近年来,李庄乡创新实施“文化立乡”理念,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米醋酿造技艺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李庄乡工作站、李庄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更多详情]
  • 23 2023-02

    “大牛”领“小牛”致富有“犇”头

        “脱贫户来我这儿都是买的小牛犊,育肥一年后,他们自己能销售就销售了,不能销售的,我们给统一销售。这种养殖模式,能让脱贫户一年一头牛收益3000至5000元。”2月20日,柘城县惠济乡刘屯村盛牧养殖场负责人王磊说道。     走进刘屯村盛牧养殖场,一座座标准化牛舍映入眼帘。王磊介绍说,圈舍里的肉牛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4个品种,一般养殖一年左右便可出栏。近几年,随着肉牛养殖业行情的上涨和养殖技术的提高,王磊在柘城县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我以前养了100多头,现在发展到300多头,这得益于我们乡给予的土地、贷款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王磊说。     2021年,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扶持和当地龙头企业莲旺牧业的带动下,王磊与乡政府签订了产业发展资金合同,流转20亩土地,创办了盛牧养殖场。由于缺少肉牛管理经验,王磊经常到莲旺牧业学习、取经。遇到难题时,乡政府主动联系技术人员上门帮忙解决。在乡党委、乡政府和龙头企业莲旺牧业的扶持下,王磊的养殖场逐步走上了正规化、规模化。     “我们主要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卖牛主要靠屠宰场上门收购,去年已经卖了100多头,净利润60万元左右。”王磊高兴地说。     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盛牧养殖场采取“公司+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牛犊,同时提供饲料配方技术、防疫、收购加工和市场销售服务。养殖场所需的饲料玉米小麦秸秆,也主要来源于周边农户,这不但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大气的问题,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眼下,乡政府又给我协调了10余亩地,这更增添了我养牛的信心。我争取扩大养殖规模,把养牛事业做大做强。”王磊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柘城县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产业的重点项目,健全组织保障,制定支持政策,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存栏5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70个,存栏1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212个,肉牛养殖场户441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其中,惠济乡存栏肉牛就达2万余头,规模养殖场13家,现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1家。     惠济乡宣传委员黄瑞英介绍说,下一步,该乡将探索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行千家万户搞养殖的模式,全力打造肉牛产业强镇,真正让群众依托肉牛产业“牛”起来,开启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门。

    [更多详情]
  • 22 2023-02

    无人机田间保电助春耕

        “通过查看无人机回传的高清图片和视频,可以精准定位隐蔽性较强的故障点,结合红外测温结果,提前完成消缺,为春灌保电打下基础。”2月20日,国网泌阳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穿梭于王店镇乔庄村田埂旁的杆塔间,进行巡视拍摄。     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正常有序开展,国网泌阳县供电公司按照春耕春灌用电特点,组织员工“零距离”服务农户,对农业排灌的配变和低压线路等进行全面维护检修。开辟办电“绿色通道”,及时满足农业灌溉用户用电需求,对农业排灌用电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台区客户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作用,向广大客户宣传农业灌溉用电管理和服务等相关政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安全用电宣传,发放便民服务卡,帮助农户了解农灌安全用电规范,解决客户关注热点,同时供电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抢修人员随时待命,出现故障迅速抢修,确保春耕春灌生产用电安全可靠。

    [更多详情]
  • 22 2023-02

    科技让春耕更“智慧”

        2月20日,沈丘县周营镇广袤的田野里,伴随着旋翼的嗡鸣声,无人机低空掠过麦田,白色雾状的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绿油油的麦苗上,进行化控除草、防治小麦病虫害,织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别样“春耕图”。     春耕农机“挑大梁”     “我们合作社有大型旋耕机、植保机、撒肥机、播种机、自走式喷灌机等,在做好自家1600亩良田耕、种、管的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农机保姆’服务。现在正值春耕时节,我们的农机大都分散在田间地头进行作业。”周营镇欧营村平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尚飞说。     “这几天,有很多农户前来购买农业机具,现在农户慢慢地接受并能很好地使用这种先进的小型农机了。”一家农机销售公司经理韩江涛说。     沈丘县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杠杆效应”,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2022年我们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45万余元,补贴机具1342台,受益农户1072户,农机装备助力农业现代化跑出了‘加速度’。”沈丘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李涛说。     水肥一体化受追捧     “前几年种田,大把撒施化肥,大水漫灌浇地,结果造成土壤板结,种地成本上升,种田效益不高。”该县新征程生态农业蔬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佳润介绍,现在园区内100亩订单生态瓜果蔬菜用上水肥一体化高端智能技术后,每季节水30%~60%、节肥30%~50%,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需要施肥浇水时,打开智能电源开关,就能自动滴灌,五六个小时干完活。     如今这项新技术,已进入该县40余家以瓜果蔬菜为主的农业种植合作社,亩均效益1.8万元以上。     “微信课堂”解难题     “拍张图片,发条微信,很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这办法真不赖。”洪山镇王油坊村王振营创办了家庭农场,提起镇农业服务中心开设的春耕生产“微信课堂”,赞不绝口,他根据微信群里农技专家的指导意见,对350多亩小麦进行了化控除草,并补施了专用肥,以促进弱苗转壮,效果不错。     “以前农户碰到问题,我们就得下乡一趟,一天下来解决不了几个问题。现在通过建立农技培训微信群,我们能随时随地解决农户反映的问题。”洪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沈丘县已利用“微信平台+线下”,为3000余农户解决4000余个春耕生产技术难题。     沈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崇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强涉农资源整合、项目包装、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使现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