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23-02

    民俗表演抱团亮相

        2月5日,汤阴县夏都大道人和公园段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韩庄镇以部落村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孙庄村背阁、秧歌,大黄村盘鼓、民俗表演为代表的演出队,在韩庄党建、文旅、现代农业等元素组成的漂亮彩车引领下,依次闪亮登场,在精彩的演出中徐徐通过人和公园路段。表演者身穿鲜艳的节日盛装,一个个精神饱满、激情四溢地敲击着鼓乐,热情奔放地舞动着龙狮,展示着武术,扭动着秧歌,划舞着旱船,尽情开怀地表达着6万余韩庄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豪迈。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大黄村组织的这个盘鼓队今天来给大家演出了,现场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明年我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把最好的表演展现给大家,讴歌我们的幸福时代和美好生活。欢欢喜喜闹元宵,为全县父老乡亲送上一道年味大餐。”韩庄镇大黄村参演人员秦女士高兴地说。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文武社火竞相上演

        2月3日上午,“天地之中·美丽登封”群众文化展演在登封市区主轴少林大道盛大举行,体现“少林武术之乡”特色的猩猩怪、舞狮、舞龙、舞虎等嵩山“武社”,与彰显深厚嵩山文化底蕴的踩高跷、旱船、闹歌、独脚舞等嵩山“文社”竞相上演,让市民与游客一次看个够。     据介绍,猩猩怪是流行于登封市一带的社火形式。表演者身穿缝制的表演道具猩猩怪皮表演滑稽、搞笑的动作。社火表演在中国很常见,但大多是文社火,武社火则是登封特有的,登封人把传统社火和登封特有的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社火,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猩猩怪。     当天的群众文化展演分别在少林大道东、西两段举行,15个乡镇(街道)的4000余名群众及武校学员参与表演,吸引3万余名群众观演,10余万粉丝通过“云上登封”“登封城事”等当地线上直播平台围观这场少林功夫展览会、嵩山文艺擂台赛。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卢氏县 万人欢聚闹元宵

        2月4日上午,卢氏县“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3年元宵节群众文化大集社火展演精彩上演。该县2万余名群众观看了社火展演,共庆元宵佳节。     社火展演在范里镇代表队表演的《威风锣鼓颂盛世》中拉开序幕,来自范里、文峪、横涧、东明、城关等五个乡镇的12支代表队、800多名演员参与了历时2个小时的演出。会演的节目内容形式多样,既有舞龙、舞狮等社火表演中的“重头戏”,又有旱船、秧歌、腰鼓、盘鼓、歌伴舞、花棍舞等精彩节目。伴着铿锵有力、欢快热烈的锣鼓声,《狮鼓迎春》《张灯结彩庆元宵》《祥狮献瑞》等社火表演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一只只雄狮踢跳翻蹬、追逐绣球,或勇猛憨厚,或惊险逗趣,赢得满场喝彩。雄狮演罢龙登场,只见一条长龙翻腾起舞、穿梭前进,预示着兔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个个精彩节目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演出现场,城区及周边乡村前来观看的群众多达2万余人,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观看会演的不少乡村干部评价说:“节目展演,一方面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传承了这项文化,使咱们老百姓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日子也越来越好。”     据了解,卢氏县此次元宵节群众文化大集包括社火会演、戏曲公演、锣鼓书展演、非遗文化展示、灯谜竞猜、惠民电影放映、乡村文艺联欢、农民运动会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邓州市张楼乡 红灯笼下猜灯谜

          “元宵节到了,我们来到这儿唱两段,心里乐呵着呢,政府给我们搭建这么好的一个平台,非常开心。”2月3日,邓州市张楼乡居民金先华高兴地说。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天,张楼乡举行2023年“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猜灯谜暨传统文化表演活动。     活动现场,曲剧、豫剧、古筝表演、舞蹈,各具特色的民俗“视听盛宴”,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精彩的表演。200多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寓意着吉祥如意。红灯笼下悬挂的灯谜也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竞猜。活动不仅活跃了节日氛围,更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的是文化,渲染的是年味。近年来,张楼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并以此助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新乡村。     “我们通过这次活动,让老百姓共享‘五星’支部创建成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元宵节传统民俗风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传承下去。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张楼乡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平桥区 “嗨”玩小桥胡同

        “不出正月都是年”,尽管春节小长假已经结束,但浓浓的“年味”仍未消散。2月3日~2月5日,信阳市平桥区小桥胡同的“小桥胡同·元宵节·汉服创意集市”吸引了广大市民争相前往。市民们面对面观看舞龙舞狮、划旱船等踩街表演,零距离体验汉服、茶艺、叶雕等传统文化展示。     2月3日上午10点整,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民俗踩街表演开始了。在小桥胡同口,表演者们为市民带来了舞龙、舞狮、鹬蚌相争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非遗节目。祥瑞的巨龙舞动四方、威武的醒狮翻滚嬉戏,表演者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踩着欢快的节拍,扭得精神抖擞,舞得神采飞扬。     这边民俗表演异彩纷呈,那边汉服集市也热闹开“市”!叶雕、面人、剪纸……特色摊位鳞次栉比,摊主们身着汉服,或叫卖,或介绍。游客置身其中,仿佛跨越千年,回到了那个喧嚣繁华的盛世。糖画摊位前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勺子在老师傅手中左右腾挪,糖浆宛如一道道金线,在大理石板上铺成一条腾飞的“金龙”。糖浆冷却,老师傅用刀片将糖画轻轻起下来,排队购买的孩子早已急不可待,接过来,贪婪地咬一大口,憨态可掬的模样惹得旁边的家人和游客哈哈大笑……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欢欢喜喜闹元宵

        2月5日,汝阳县付店镇群众欢天喜地打排鼓。当天,付店镇开展“在水一方、醉美汝阳”伏牛山首届“福地游”社火节活动,欢天喜地闹元宵。康红军 摄     2月5日,尉氏县两湖街道西门村村民在人民广场进行舞狮表演。李新义 摄     2月5日,濮阳县濮水小镇精彩的舞龙、舞狮表演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元宵节期间,濮阳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群众乐享文化大餐。     本报记者 段宝生 通讯员 赵少辉 摄     2月3日下午,安阳商都农商银行在总行机关举办了“猜灯谜、庆元宵”活动。此次猜灯谜活动,让全行广大干部员工在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度过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小山村的“生态红利”

        “门前的这条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村里500多住家户墙上彩绘有近百幅……”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宗保一边走,一边介绍说。     山路上少有人行走,村委会广场停着白色的小汽车,小山村干净整洁,新春佳节面貌一新。     “我们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林地就占了28600亩,森林覆盖率近100%,村庄绿化率在80%以上,是国家评定的森林乡村。”张宗保说。     大庄村偏远,离南召县城有十多公里,坐落在伏牛山余脉,生态环境是大庄村的王牌。     冬日,大庄村天空湛蓝,民居散落在山中,保持着原生态。“夏天,山上树木茂盛,空气清新,更是避暑纳凉、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张宗保说。     大庄村始终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村里成立护林队,对全村林地巡逻看管,杜绝乱采滥伐,护林防火。我们对全村道路河流进行了全方位栽树绿化;治理河流污水,配备污水管道,垃圾都是当天收集装箱运到垃圾场处理分离……”张宗保说。     “大庄真美!村民真幸福!”置身其中,记者不由感叹。     山地是大庄村特有的资源优势。2019年以来,大庄村利用特有的生态自然禀赋,开始发展香菇种植,建造香菇大棚40余座,种植香菇30余万袋。     依山而建的香菇塑料大棚前,村民正三三两两地将刚采摘的香菇进行简单处理。村民余德高兴地说:“我今年50岁了,不用外出在家就能打工,一天工资100元。”     “去年全村香菇总产值500余万元!香菇生产旺季,吸引村里70余人打工就业。”张宗保说。年还没过完,大庄村成筐成筐的鲜香菇开始外销,不只是销往国内,还销往国外,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为大庄村带来了生态红利。张宗保告诉记者:“去年,大庄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其中香菇大棚租赁费收入10万元!”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180口大锅角逐 比比谁家味最美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洛宁县在景阳镇南洞村举办首届“‘非遗代代传’洛宁蒸肉争霸赛”,共有来自18个乡镇的180口大锅参加角逐。     洛宁蒸肉是洛宁乃至豫西传统名吃之一,由来已久,由肉片、大葱、粉条、调料、面粉搅拌后,笼蒸而成。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洛宁民间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和重大节日的必备佳肴之一。洛宁蒸肉可口亲民、好吃不贵,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2009年10月,洛宁蒸肉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县级非遗名录;2010年2月,被洛阳市选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是洛宁县一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叶县到昆山 跨越800公里的双向感动

        停车堵车、小雨雪、寒冷夜;泡面、火腿肠、卤鸡蛋……     历经22个多小时的艰辛奔波,2月3日上午9时许,满载700余名叶县籍务工人员的大客车顺利抵达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     昆山市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向务工人员发放了包含150元补贴的移动话费卡和日常生活物品的爱心大礼包。此后,多家企业的大客车将返岗务工人员接回厂里……     “真的十分感谢,感激叶县、昆山两地党委、政府为我们这些普通打工者所做的一切。”来自叶县辛店镇辛店村的杨志红说。     “昆山市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人是最积极、最重要、最根本的要素。昆山市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以叶县为代表的劳务输出县的支持,他们是昆山发展的功臣,是支撑昆山制造、昆山创造的坚实基础和中坚力量。”刚刚从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河南专场活动返回的昆山市人社局局长何智勇说。     有了“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叶县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县,全县有2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其中仅在昆山市就有4万多名,占河南省在昆山市务工人员的五分之一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务工人员综合素质,近几年,叶县以“人人持证技能叶县”为统领,利用县域内的职业中专、技能培训学校等教育资源,对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     从去年春节开始,叶县专门开通了“技能叶县春节云课堂”网络直播,以用工需求为依据,对劳动力进行就业创业政策、职业技能、安全意识等专业培训,帮助群众实现从“普通工”到“技能工”的跨越。     “从昆山的用工情况看,普通工人月薪一般在6000元左右,若拿到职业技能证书,月薪就可达到8000元。近几年,叶县每年免费培训劳动力都在8000人以上,还有一定数量的人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拿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叶县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局长樊建峰说。     记者在对务工者的采访中,发现多名首次赴昆山务工人员或接受了县里的技能培训,或是技校毕业。     来自常村镇常村村44岁的李娟说,她和叶县职业中专毕业的儿子第一次到昆山打工,职业介绍机构已为他们联系好工作,到昆山后进厂再进行简短培训就可以上岗。     让务工人员享受温馨贴心服务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被打乱,务工人员岀不了门返不了岗,昆山市的一些企业因缺人手而开不了工。怎么办?叶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做出县里租赁大客车送务工人员返昆返岗的决策。     护送近千人乃至上千人奔波800余公里返岗,这些人几顿饭的吃喝、一二十辆车的调度、路上的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个小事情。为此叶县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针对路上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抽调一至二名县领导带队,县人社部门和各乡镇派出工作人员跟车护送,县医院派出医务人员随队前往,县交通运输局派出引导车,购买方便面、火腿肠、卤鸡蛋分发到每个外出务工人员的手中,规划需进入的几个高速服务区……     因春节后正处于返岗高峰,进入安徽境内后几条高速汇集,向东方向车辆较多,路上擦碰小事故频发,车队走走停停,堵车几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成为常态,一遇到这种情况,各车车长都尽力做好务工人员的情绪引导,防止人员下车。每到一个服务区,上千人的队伍加上各方旅客,服务区人满为患,茶水间排起长队,后来者只能用温水泡方便面。凌晨大客车禁行时段,有人在车上睡觉,有人在车下溜达,各路护送人员责任在肩,一刻不敢大意,四处查看,默默地守护着这些务工人员……     “县里这几年‘点对点’包车送工,非常暖心贴心,真的十分感动。”连续3年乘专车返岗的一名务工人员说。     “叶县这几年的‘点对点’送工也让我们企业十分感动,‘好孩子’集团这次第一次同叶县合作,专门招收100名叶县籍的老乡到集团务工,同时派专车来接人。”欢迎仪式后,昆山好孩子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王瑜说。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叶县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一大批企业落户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和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尽管如此,劳动力富余的态势依然比较突出。县主要领导的态度很明确,提供贴心保姆式的服务,尽量多输出富余劳动力,让农民朋友通过转移就业致富。这几年,叶县籍来昆山的务工人员就增加近万人。”叶县人社局局长虎永福说。

    [更多详情]
  • 06 2023-02

    汤阴县春耕备播打好“科技牌”

        2月2日,汤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5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为春耕“保驾护航”,力争开好头,起好步。     春节假期刚过,汤阴县农业农村局就在全县集中开展了春季科技培训活动,按照“组织到乡、培训到村、指导到户”的要求,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在全县各乡镇、村集中开展了农业技术培训。     技术人员根据当前苗情、墒情、虫情、施肥、气候特点等,向农民讲解田间管理要点及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截至目前,汤阴县已开展科技培训125场次,培训农民2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600余份,使全县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基本都得到了培训。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