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3-02

    芝麻小镇闹新春

        2月1日,在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人挨人,车挨车,芝麻木屋小吃街里各式各样的小吃引来了八方来客,到此感受年味儿。     蓝天芝麻小镇樱花梦谷里,一棵粗壮的樱花树旁搭着新春文化会演的大舞台,台上演员脸上画着五色油彩,身着五彩戏服,圆润的唱腔,美妙的姿态,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我天天都来听戏,连着来五天了,听戏还是现场的氛围好,小时候为了听戏跑很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到恁精彩的演出!”玉皇庙乡学佃村75岁老太太张秀梅高兴地说。     据了解,平舆县新春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自1月28日(正月初七)至2月5日(正月十五),平舆县文广旅局、县文化馆组织广大文化志愿者走进平舆蓝天芝麻小镇景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营造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为广大游客、群众献上了精彩的歌曲、舞蹈、戏曲、杂技、魔术、大鼓书等,全面展现了平舆县广大文化志愿者精湛的艺术水平。他们用一曲曲动听的歌曲、精彩的舞蹈、经典的戏曲唱段、令人稀奇的杂技表演、魔术表演,为游客送上文化大餐,赢得了大家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此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天下午两点开始、五点结束,每天演出节目20个以上,现场也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加入表演的行列,活动开展以来共吸引观众1万多人次到现场观看。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我们推出了恐龙侏罗纪、军事航天展、梦幻灯光秀、打铁花、踩高跷、舞龙狮、斗鸡、唢呐大赛、大鼓书、戏曲茶座、非遗展示等活动,持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振文旅市场复苏,营造欢乐祥和的浓厚节日氛围。”平舆县文广旅局负责人介绍。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骂社火“骂”出文明

        “文化广场垃圾多,破烂乞丐都进不了,你看人家骂的;垃圾得赶快处理,不能让人家再骂一遍啊。”72岁的谢常明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扫家门口的地。     1月31日一早,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村民就开始纷纷出动,捡拾垃圾,打扫着村里的每一处角落。等到下午,村子就要迎来西常村骂社火队伍的“检阅”了。“这次肯定找不到话骂我们村子脏乱差了。”谢常明说。     让他从去年记到今年的话就是来自邻近的西常村的“骂语”,直接创造者是西常村的樊书生。从20岁开始“骂”,今年67岁的樊书生,是社火表演中坚持了47年的老“骂家”,也是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骂社火口才流利,出口成章。     东常村被骂,但也可以骂回去。这种对骂活动就是骂社火,是几千年来流传于东常村和西常村的古老而特殊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到正月里,想耍社火的村从正月初二晚上开始,由锣鼓、土炮、骂家组成,到对方村挑骂,刺激对方同意出社。     “双方都同意出社火的话,按照‘东起西落’的规矩,一村轮一天骂,如正月十一是东常村拜请,晚上西常村夜征来喊骂,次日西常村拜请,当晚东常村夜征来骂,如此往来三次,一直耍到农历正月十六。”樊书生说。     被骂过的张治生原来是东常村的村支部书记,退休之后每次到斗骂的日子,都会想起樊书生的一句话。“村里干部当得好,就是道路修不了。”     张治生说:“之前有一段路不好走,还是泥路,骂完我就发动群众集资把路修好了,不能来年再被骂了。”     骂赌博、骂陋习、骂懒惰、骂不孝不敬、骂对方村干部不作为……骂在东常村、西常村之间成了一种互相找问题的途径。     樊书生说,被骂者一般都是本村的村干部或者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骂得越狠,被骂者越欢喜,“辱骂”成了一种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     樊书生已经准备好了几句词,就等着晚上去东常村再找点问题。在东常村忙着准备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海波也早已料到樊书生会来,早早地自己发现问题先解决。     “我们这次有信心,他找不到问题,只能等着我们去骂他们。”段海波说。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钟麻口的空心挂面要“火”

        2月2日,范县颜村铺乡钟麻口村,一天迎来两家客商——上海领巢信息科技公司和河南省诗和田野文化传媒公司的考察团队。     两家文化公司的争相到访,使得钟麻口这个只有600人的小村庄立马热闹起来,一下子来了多名网红主持人并现场直播,将镜头对准了该村传统手工空心挂面的历史传承与独特工艺。     这两家文化公司均有意在钟麻口村打造“乡村生活+直播带货”基地,推介革命老区颜村铺的乡间生活、分享钟麻口传统手工空心挂面等特色农产品。     钟麻口村传统手工空心挂面源于1889年,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挂面具有洁白清透、条细中空、入口柔滑、嚼劲十足的特点,被列入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评为“濮阳老字号”。     时至今日,该村127户家庭中有多半从事手工空心挂面制作,全村每年制作手工空心挂面约2.5万公斤。     信步钟麻口村内,洁白、清亮、爽滑的手工挂面随处可见,时有面香味儿扑鼻而来。春节前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点财经》等栏目及众多网络平台陆续对该村手工空心挂面进行了报道。     “正是看了报道才找到这里。”上海领巢信息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全红表示,“‘麻口’二字在粤语中是‘外面’的意思。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帮老区群众把传统手工空心挂面推出去,让颜村铺挂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红遍全国。”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马街书会响锣“开腔”

        为期3天的宝丰县马街书会于2月1日重新起航,2月2日,在宝丰县杨庄镇马街书会会场,说书艺人在麦田里以地为台,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亮艺,周边挤满了听书人。     马街书会位于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有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民间规模宏大、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的说书(表演)大会。2006年,马街书会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马街书会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今年马街书会的主题是“书说天下唱响万家”,主要活动有:祭火神、对戏、收徒拜师、亮书、书状元评选、写书下乡等民俗活动。今年的马街书会再现了“鼓子声声走雷霆,琴声悠悠流细涓。大调坠子传神韵,唱醉听客马街前”的生动画面。     据了解,马街书会是宝丰说唱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说唱文化在当下的全形态文化实践体现。为了保护、传承马街书会,宝丰县已经连续多年对马街书会期间的系列活动进行数字化记录。     专程从20公里外的宝丰县前营乡张旗营村赶来的尚永西兴奋地说:“因为疫情的原因,马街书会已经停办3年了。今年终于又恢复了,真是令人激动。瞧瞧,人气又回来了,欢迎全国各地的说书高手都能来参加马街书会,让这一传统风俗能够一年又一年地办下去!”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第一书记的新春 接力奋斗在渠首

        帮扶更周到 事事暖民心     “多亏了范书记和刘书记帮我们联系省胸科医院的专家,刚过完年就专门派救护车来接俺闺女去郑州治病,还是全免费治疗,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2月1日,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村民方志存夫妇带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3岁女儿,在两位驻村书记的陪护下顺利入住河南省胸科医院。     方志存家是武店村的低保户,他口中的范书记和刘书记,是省委组织部派驻武店村的两位第一书记,驻村近3年的范志峰和去年12月到任的新派第一书记刘强。新年刚过,范志峰和刘强就和省胸科医院对接,让孩子尽早得到救治恢复健康。     驻村后,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范志峰明白只有解决好村里“一老一少一青壮”关切的问题,才能真正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过年前村里给我们70岁以上老人送棉鞋,还提前让大家报好尺码,你看这红棉鞋我穿着大小合适哩很!”村民范立珍高兴地说。今年春节前,省委组织部开展暖冬行动,为武店村196名70岁以上老人送上了爱心棉鞋。     为了激励关爱青少年学习成长,2022年,范志峰发起成立了武店村育苗教育专项基金,以资奖励考上大学的武店村优秀学子、帮扶困难学生。范志峰率先捐出3万元,村集体出资3万元,得知情况后的村民也踊跃捐款。就这样,短短10天时间就募集资金9.6万元。     为了更好守护村民健康,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协调努力,促成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胸科医院等医疗机构与武店村签订帮扶协议,每年组织专家到村义诊不少于三次,并为武店村民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村内80岁以上老人和五保户,生日时还会收到村里送来的蛋糕,被村民亲切地称作“爱心糕”。     范志峰说:“如今有了刘强的接力更让我放心了,原本村里只为80岁以上的老人送生日蛋糕,刘强到任后建议给村里的五保老人也过生日,比我想得更周到!”     产业促振兴 风景变“钱”景     绕渠首漫步,登汤山观景,入果园休闲采摘,品特色乡村美食……如今的武店村,处处孕育着生机与活力。地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武店村,距离中线工程渠首800米,这既给武店的发展带来限制,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产业发展选择上,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为武店村设计了“短中长”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短期抓“现钱”,中期谋“致富”,长期造“恒业”,并将绿色发展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武店村的香菇种植、黄粉虫养殖、饼干加工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在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内流转1800多亩土地与龙头企业合作种植的软籽石榴已进入盛果期,通过智能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如今的水源地优质石榴已通过线上、线下各平台销往全国。同时通过农户与合作社“绑定”发展,让群众就业更稳、钱包更鼓。2022年,武店村通过扶贫车间租赁、车辆出租、入股林果种植公司等,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70万元,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2022年,范志峰想方设法将在外从事蝴蝶兰种苗培育的陈星、陈辉两兄弟拉回九重镇,创办蝴蝶兰培育基地,现在每天在基地的组培室和驯化棚里务工的武店村村民就有二三十人。     武店人短期“抓钱”、中期致富的目标相继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恒业”该怎样打造呢?连续四任第一书记有一个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那就是依托渠首生态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春节前后,刘强和范志峰在入户走访之余,一直和村干部及武店村产业联盟企业商讨移民产业园更新提质及发展乡村休闲游的具体事宜。     “武店村生态好、环境美,发展近距离、短周期、慢节奏的乡村游非常适合,但怎么丰富乡村业态,拓展休闲度假和体验活动功能是我们接下来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我们将立足特色产业构建乡村旅游大格局,将武店村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示范点,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把风景变为‘钱景’。”接过驻村接力棒的刘强信心笃定。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春风“吹”来两千就业岗

        “从1月27日至30日开展招聘会活动以来,现场求职咨询人数达9000余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近2000人。”2月1日,刚刚拿到最新数据的正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姚顺瑞说。     “这次招聘会我们收获满满,带过来的招聘登记表和意向书都不够用!”河南万锂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这场招聘会有效解决了我们节后用工短缺的问题。”     据了解,正阳县“春风行动”暨开发区专场招聘会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持续运用“直播带岗”“隔空送岗”等新媒体招聘方式,为企业用工做好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力促有就业意向的人员和企业用工岗位精准对接。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唐河县 政策红利带来就业暖流

        “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不用出远门每月就能拿4000多元工资,真不错。”2月1日,唐河县城郊乡的涂新生拿着刚刚与河南三合百邦塑胶科技公司签订的就业合同,难掩心中喜悦。     据悉,唐河县2023年“春风行动”设有七个招聘会场,吸引了包括国有企业、优质民营企业在内的116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首日共接待求职者1749人,接收简历932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51人。     “我们此次举办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春暖农民工’活动系列招聘从1月15日开始,将持续进行到3月底,重点服务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有用工需求的各类企业。”唐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清文介绍说。     春节假期刚过,唐河县提前谋划,组织人社局、开发区、助企办及各乡镇(街道)对企业用工需求及劳动者求职意愿进行摸排调查,制订详细招聘方案;宣传该县创业培训以及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在外群众返乡就业创业。     一系列举措密集落地,一项项助企纾困、稳岗拓岗的红利加速释放,就业的暖流不断涌动,唐河社会经济的脉动愈发强劲。     “我们将聚合力、激活力、提效力,让就业方式更多元、空间更广阔、结构更优化,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唐河县县长乔国涛表示。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杞县 把劳务输出做成品牌

         “我是一名来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毕业后,政府和人社部门就关心我的就业问题,把我列为就业帮扶对象。今天在家门口参加这种大型招聘会,这么多企业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岗位选择,我非常高兴。”1月30日,杞县举办2023年“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及送工仪式专项活动,家住五里河乡徐楼村的徐慧慧早早来到招聘会现场,通过多方了解,选择了一家公司填写了简历。     杞县是全国农民工转移就业示范县,有富余劳动力40万人,通过政府引导,年均外出务工人员在26万人以上。该县相继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多项荣誉。     “我们通过这次招聘活动共建供需平台,与市内、省内、省外甚至国外实现用工对接,全方位地走出去,然后挣到钱、学到技术,回家创业,实现生活更美好。”开封市人社局局长薛兆武说。     杞县县长黄宗刚表示:“我们要架起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连心桥’,把杞县劳务输出做成品牌、做成产业。同时,提升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使其用双手改变未来。”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活动启动

        2月2日,由省人社厅等11部门共同主办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河南专场活动在叶县启动,并同步举行“1+6省际劳务协作联盟”签约仪式。     人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俞家栋出席并致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致辞并宣布活动启动。     俞家栋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把“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强化劳务对接,拓宽劳动者外出务工增收渠道。强化招聘服务,将岗位送到劳动者身边。强化稳岗支持,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强化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创业服务,助力全年就业创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孙守刚指出,做好就业工作既是稳经济、扩内需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加群众收入、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通过专场活动示范引领,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就业服务平台快速精准对接,实现群众就业有支持、企业用工有保障;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加强对接协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劳务协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此次活动共设置招聘展位260个,入驻参展企业2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叶县龙泉乡返乡创业园,上海、江苏、浙江等6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更多详情]
  • 03 2023-02

    送工路上话打工

        2月2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河南专场活动启动仪式后,一行20辆大客车从叶县北驶上宁洛高速,浩浩荡荡向江苏昆山和福建泉州等地进发。     “这次共送工1000余人,其中驶往昆山15辆车713人,预计明天上午9点左右到。”随车队赴昆山的叶县人社局劳动就业局局长樊建峰说。     来自叶县邓李乡许庄村的孙亚军今年20岁,此前在平顶山市一家中型饭店当厨师,这几年因为疫情防控影响收入不稳定。     “60岁的父亲、母亲身体都不太好,弟弟上八年级,去年家里养的30多头猪、20多只羊得病死了一些,家庭收入情况不好。父亲就让我外出打工,说在昆山老乡多,收入也稳定,学一门技术才是根本,其实我内心里还是想当厨师。”在宁洛高速安徽三角元服务区,吃着泡面的孙亚军说,到昆山工厂里打工,期望每个月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     “在昆山打几年工,等家里条件好了,我再干厨师,也考试拿个厨师证。”孙亚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辛店镇辛店村今年38岁的杨志红2013年到上海打工,2017年到昆山圆和纺织公司打工,每月工资6000余元。     杨志红说,她和今年42岁的丈夫卢秋峰2006年结婚后,夫妻两人平时打点零工只能顾住吃喝,逢年过节时亲戚都走不起,夫妻俩便决定外出打工挣钱。目前,她的父母在家照顾她15岁的女儿和12岁的儿子。     “他正月初八就回昆山上班了,我把家里安置停当才出来。家里有老人、孩子,我请假多,两个人打工一年也就落个七八万元。”杨志红说,现在打工得有技术,有技术工资就高。     她看到女儿学习成绩一般,早早安排女儿上了县里的职业中专,学技术。     今年58岁的常村镇常村村的范新义已在昆山打工十五六年,目前在一家电线厂从事辅助工作,月薪5000元。     “我和老伴、儿子、儿媳都在昆山打工,最大的变化是在昆山买了房,10岁的孙子户口也转到了昆山。”范新义说,他儿子、儿媳春节放假时间短,就在昆山过的年,他和老伴带着孙子回到老家过年。     “年龄大了,每年还是想回到老家过年,到亲戚家串串门,和发小们在一起坐坐说说话,体会到那种乡情、亲情的年味儿。”范新义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