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23-01

    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征稿啦

        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日前,洛阳市委宣传部联合偃师区委等单位面向全国广大农民画爱好者,开展“奋进新征程——‘通达杯’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作品征集活动。     作品要求:追求真善美,体现新时代以来乡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变化,描绘新时代新农村新气象的农民画;全国农民画爱好者均可投稿,可个人投稿也可由相关协会(组织)集体投稿;作品尺寸不超过70厘米×70厘米,纸张材料及颜料不限,无需装裱;必须为原创,严禁使用高仿。     活动时间:截至3月15日,颁奖暂定于4月中旬。将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对作品进行评选,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入选奖,组委会将给予最高价值1000元的礼品奖励,对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并赠一本画册,河南省美术馆对获奖作品择优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获奖作品将在张海书法艺术馆和洛阳美术馆展出。     电子邮件标题命名方式:奋进新征程——“通达杯”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地区。     初选投稿邮箱:     yanshiwenlian@163.com。     活动详情见“偃师融媒微信公众号”。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乡村急需数字化人才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到花石村创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大展身手。”省人大代表、济源示范区承留镇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求贤若渴,1月16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可是现在农村太缺少人才了,尤其是懂电脑、会直播、能带货的电商人才。我已经快60岁了,还在一点一点地学着在抖音上直播、带货,一天至少直播3场。”     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以济源示范区为例,全区所有美丽乡村都设立了“乡村直播间”,探索以网络直播带货方式销售农产品,改善村集体经济。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学习、就业,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农村严重缺乏懂电脑、会直播、能带货的新型农村电商人才,这个问题已明显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年轻人在村里工作,没有‘五险一金’,就觉得没有保障,没有前途,不愿意留在乡村发展。”周全喜说。     “我建议政府派驻大学生进农村建立电商销售平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周全喜说,“希望政府为乡村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出台专门政策,定向派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农产品的大学生到农村去,以三至五年为期,服务农村发展数字乡村、打造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充分发挥大学生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农产品,同时又了解市场、能带头致富的实践型人才。”     周全喜说:“提高大学生待遇和保障,才能吸引更多‘数字’青年下乡,同时,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对服务期满且表现优秀者,在职务职级晋升、薪酬待遇、教育培训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多方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写好“三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持续做好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三篇文章’,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力量。”1月15日,省人大代表、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红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红民说,作为产粮大县,郏县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建设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高产巩固县,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争取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在36万吨以上。完成郏县恒压现代化示范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一期工程,实现农业由增产导向向体制导向转变。     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坚持“一县一主业”“一乡一特色”发展方向,谋划实施涉农项目61个,总投资55亿元,全年力争实现三个“10万”,以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饲养量达10万头,烟叶种植面积达10万亩,绿色特色农业及特色“果菌蔬”种植面积达10万亩,经济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带动群众就业10万人以上。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燃气管网等全覆盖,形成城乡协同发展格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乡村建设依靠人民、成果由全民共享,打造富有郏县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打造现代化为农服务平台

        “我们中心具备农资直供、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民培训、烘干收储六大服务功能,覆盖了从种到收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1月16日,省人大代表、遂平县供销社常庄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姚新领说。     为农服务中心是近几年来省供销社系统以社有企业或基层供销社为依托,联合当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自愿入股参与建设运营的综合性一站式为农服务平台。作为试点建设的常庄为农服务中心经过两年的发展,是其中的佼佼者。     常庄为农服务中心一共流转土地3000多亩、托管土地22万多亩,服务周边5个乡镇、26个行政村,年农机作业5.6万亩、农资直供6000余吨、智能配肥5600吨、农民培训600余人、统防统治16万亩、烘干收储粮食12.5万吨,已经彻底融为农业产业链的一环。     该中心将先进的品种、技术、农机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生产,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起来,助推农业现代化。     “我们跟科研院所合作种植试验田,不断更新种植管理技术,同时免费培训农户,为农户答疑;与农资生产厂家直接合作,做好经营性淡季储备,去年化肥涨价,我们的农户受影响不大;用智能配肥机为土地‘量身定做’化肥,为种植提质增效。”姚新领说,中心除了自购的40多台农机,还将周边农户闲置的120多台农机组织起来,免费提供场地存放,统一调配,帮助农户增收。     第一次参加省两会,姚新领建议加大对为农服务中心的扶持力度,切实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撑;采取积极措施做实化肥淡季储备工作,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农民能够用上货真价实的化肥;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加强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增施有机肥;加大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资金、项目、人才的扶持力度,拉长产业链,筑牢供应链,推动农业产业整体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支持高新区建设 加快高质量发展

        “王凯省长在报告中提到‘设立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一名来自潢川的代表,听后倍感振奋、倍添信心。”1月16日,省人大代表、潢川县委副书记、县长余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设立豫东南高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重大决策,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举措。”余华说,豫东南高新区样板区5平方公里全部在潢川境内。     “作为豫东南高新区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潢川县紧紧抓住机遇,全力支持和保障豫东南高新区建设,严格执行省区片价标准,仅用26天就完成样板区9302.9亩土地征收;7天内清表1715.7亩,有力保障了首批5个项目集中开工。”余华信心十足地说,在今后工作中,潢川县将继续围绕高新区“一年成基、三年成形、五年成城、十年成势”的目标,按照“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步子一个调”的思路,与豫东南高新区相融相生、共同发展。     余华介绍,在工作实践中,一是要思想统一、融合发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以实际行动支持高新区建设。二是规划对接、相向发展。打通花木大道等快捷通道,促进潢川县城与高新区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推动县区融合。三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紧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吸引更多优质项目、龙头企业落地潢川,同时,依托资源优势为高新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创造最优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县区共同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舞钢市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统领,聚焦‘五大振兴’,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市,进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名单。”1月15日,省人大代表、舞钢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志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志骞介绍,舞钢市在构建“联乡带村、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上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优先发展。与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筹建乡村振兴学院;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鸽茶菌”快速扩规提质,年出栏乳鸽930万只,江北第一白茶核心区突破1000亩,食用菌规模达3000万棒。     坚持质效全域提升。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城乡规划、交通等“七个一体化”建设和教育、公共文化等“四个均等化”,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建成320公里的全域“四好农村路”和530公里的村庄排前路;统筹推进科教文卫体、水电路气等“补短板、惠民生”项目;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     坚持全民共同富裕。以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为重要抓手,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系列政策,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700元,增长6%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年经营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40%以上。     朱志骞说,下一步,该市将聚力做优高质高效特色农业,健全规划体系和乡村建管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绘就“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和美乡村图景。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提升耕地地力 筑起“绿色粮仓”

       “为土发声,为土代言,为土建议,作为‘土代表’,我已连续十年‘提’土。”1月14日,热情朴实的省人大代表、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对记者说,他一直专注于研究解决我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污染和退化土壤的改良问题,连续十年围绕土壤提出建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代表”。     “我不嫌这个称号土,反而很喜欢。”党永富说,“今年我还是围绕耕地地力的提升问题提出建议,我愿意当这个‘土代表’,一辈子为土发声、为土工作。”     “大家问我为什么这样热爱土地?因为我经历过饥饿的年代,是土地把我们从饥饿中解救出来,没有高质量的土地,我们很难吃饱、吃好、吃得健康。端牢中国饭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要从土说起。”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把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耕地保护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     “新时代,对耕地的质量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原有的单一营养体系转变为营养体系、生态体系和障碍体系并存的‘三土三系’。”党永富说,“三土三系”既保证了粮食高产,又保证了粮食绿色、口感好,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     “现在很多地里都看不到蚯蚓了,这是土壤出现了微生物菌群下降、酸化、盐渍化等问题,需要改良。”党永富说,“大气污染、水污染看得见,但是土壤污染看不见。大家不要忘记了,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只有高质量的耕地和健康的土壤,才能产出数量足、品质优的粮食和农产品,希望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工作中来。”     因此,今年党永富建议,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要严格认真落实202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该通则在原有基础建设五个字“田水路林电”的基础上,又加强了耕地地力提升“改土、消障、培肥”要求,切实将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由单一营养体系上升为“三土三系”。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郏县富硒馒头身价高

        馒头在农村的价格一般5毛钱一个,然而郏县长桥镇农民郭亚培居然把馒头卖到了3元一个,还供不应求。这馒头缘何能卖如此高价?1月16日,记者赶赴长桥镇一探究竟。     走进位于长桥镇的平顶山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馒头生产车间,20多名女工一字排开,在揉面、制作馒头,一派繁忙景象。馒头生产车间里,一台台大型电气化蒸馒头机正在运转,散发出腾腾热气。     “时间到,出笼了!”随着蒸馒头师傅一声响亮的吆喝,一笼又一笼散发着麦香味的馒头新鲜出锅,被码放在一个特大案板上。放凉后,工人马上包装,随即通过物流给顾客们发货。“我们的馒头叫富硒馒头,是采用3种优质品种小麦经石磨磨成面粉制作而成的!”总经理郭亚培掰了一块馒头递给记者,“你尝尝味道咋样?”     一块馒头入口,面香味直入心脾,筋道,回味悠长。     “今年馒头订单有20万元,每天加班加点干还供不应求!”郭亚培累并高兴着。     郭亚培是长桥镇东长桥村人。近年来,他规模化种植小麦和玉米,并逐步把土地改良为富硒地,引进黑小麦、黑小米、黑花生等优良新品种进行种植,随后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把自己种的黑小麦、绿小麦、香小麦、糯小麦用石磨加工成面粉,以手工老酵子发面,蒸出的富硒馒头口感筋道,麦香味十足。     “我们进入腊月就开始满负荷生产了,每天生产1200斤馒头,一出锅就全部销售一空。”郭亚培介绍,他的富硒馒头一箱30个90元,经快递公司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我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6000元工资,制作馒头的女工每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还管一日三餐。”蒸馒头师傅闫旭阳高兴地说。     “我们不仅有富硒馒头,还有富硒的杂粮、蛋糕等一系列产品,一个春节仅富硒馒头就可收入40多万元。”郭亚培说。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小村也有家庭签约医生

       1月15日一大早,西峡县阳城镇后营村贾有法敲响了村医值班室的门:“均山啊,我嗓子有点咳嗽,你帮忙看看哪里不得劲啊!”孙均山赶紧招呼贾有法坐下,给他把了脉量完血压,对他说:“叔,你这没事,就是天气变换时的正常咳嗽,我给你拿点中药回家吃两天就好了,甭担心哈!”     孙均山是阳城镇后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医,他经常琢磨怎么把村这一级的医疗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几个村还有一支义诊巡逻队,这支队伍由各组党员、群众代表、村医组成,每村都是5到6人,一般临近的3个村联动出勤,充分整合医疗资源,走村串户,对群众特别是重点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平均3天一次。”后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尹伊介绍。     在村里,重点人群的家门口都悬挂有“家庭签约医生”标牌。群众如果有需求,通过指示牌上的电话、微信,可以直接联系到义诊巡逻队。除此之外,巡逻队在村道路上,或在田间地头,只要遇到街坊邻居,就会主动与村民聊天,简略讲解一下当下时令病的注意事项,提醒大家常通风、多饮水,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戴好口罩。     在阳城镇,除了后营村的村级医疗保障外,这几年镇一级的医疗保障也在不断优化发展,能满足农村群众的正常看病就医需求。     在阳城镇卫生院,中医有着很好的传承。闫高献是该镇金花村的村医,也是当地的名中医。2021年他来到镇卫生院坐诊,鉴于中医在预防治疗疾病方面的功效,和镇卫生院院长谢付元共同努力创建了中医药诊区,在全镇范围内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中医义诊日”活动,主要针对孤寡老人、脱贫户、弱势群体等,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据谢付元介绍,镇上的幸福大院居住有100多位孤寡老人,镇卫生院每月开展1次义诊,有1名医生1名护士对老人们进行“签约”服务,免费上门进行健康检查和日常监护。上个月,面对冬季气候变化和外出人员返乡潮,镇卫生院提前配制了600多公斤中药,免费发放给镇上的老人、妇女、学生等5063人。     “对我们村医来说,这个远程会诊中心非常实用,‘培训+业务’学习的方式让我们能及时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技术,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孙均山口中的健康服务总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是该县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建成的,近三年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上一级的专家,对于疑难杂症及时交流,转运病人,不耽搁治疗。每周四开展业务培训,覆盖到17个村的村医。”该镇卫生院培训负责人张璞说。     据了解,西峡县现有17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乡镇卫生院6个,普通乡镇卫生院11个,14个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该县针对性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老年医学、妇产科、儿科和急救等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推进县、乡、村三级双向转诊,全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更多详情]
  • 18 2023-01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1月17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选举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选举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选举河南省监察委员会主任,选举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河南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表决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草案。     大会执行主席楼阳生、王凯、孙守刚、陈舜、曲孝丽、陈星、赵钧、李亚、马懿、李公乐、何金平、刘玉江、宋争辉、孙运锋、张敏、郑海洋、胡道才、段文龙、杨青玖、刘尚进、刘南昌、张建慧、史秉锐、吉炳伟、苏晓红在主席台就座。马懿主持会议。     孔昌生、刘伟、周霁、江凌、王战营、安伟、张雷明在主席台就座。     王全书在主席台就座。     穆为民、徐济超、乔新江、祖雷鸣、黄雪平、孟双月、王京武在主席台就座。中央组织部督导组有关同志到会监督指导。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有代表945人,出席第三次全体会议的880人,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首先表决通过了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随后,大会开始选举。代表们认真填写选票,依次到指定票箱郑重投票。经过投票和统计回收选票,马懿宣布,所发选票全部收回,选举有效。     根据选举结果,楼阳生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李亚、何金平、李公乐、刘南昌、张建慧、苏晓红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吉炳伟当选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王凯当选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孙守刚、刘玉江、宋争辉、孙运锋、张敏、郑海洋、杨青玖、刘尚进当选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曲孝丽当选河南省监察委员会主任;胡道才当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大会选出了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大会选举产生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83人。大会选举产生河南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74人,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刘国中、张军同志当选。     新当选和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了宪法宣誓。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