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9 2023-01

    沁阳﹃廉﹄花别样红

         新春伊始,年味正浓。走进沁阳市王召乡东王庄村村民家中,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福”字挂历映入眼帘。     “这是我们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创新举措之一,旨在让全村父老乡亲感受浓浓福气的同时,接受村风家训的熏陶。”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佳佳说。     为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该村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着力弘扬“崇俭尚廉、孝老爱亲”的廉洁文化,以良好家风推动社风民风淳朴。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完善相关廉政制度;村党员干部带头撰写廉政家书、廉政箴言,开展家风教育。“水清润民心,风正好扬帆”……在该村新建成的廉洁文化一条街上,随处可见的廉洁格言、清廉典故等,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村民们茶余饭后驻足欣赏。     据了解,清廉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沁阳市纪委监委聚焦“镇镇有示范、村村有特色”,着力打造“一乡一品”廉政教育阵地,因地施策、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该市纪委监委坚持边建设、边总结、边改进、边提升的原则,对清廉村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协作区联合监督、交叉监督,开展重点村居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加强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走访等系列举措,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同时,将清廉村居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对工作不落实、搞形式走过场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清廉村居建设见行动、见实效。     “清廉村居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清廉沁阳’建设在基层落地的有力抓手。”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示范样本,串点成线形成集群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许慎故里家风扬

     “许慎为官忠于职守、勤于公务、廉洁奉公;做人尊养父母、尊师崇贤、敬长爱幼。这些精神历久弥新,值得我们后人去品味、去学习、去践行。”近日,漯河市召陵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刘政在参观完该区许慎文化园后说。     为传播新时代廉洁文化,营造崇廉拒腐的社会风尚,召陵区纪委监委深入挖掘传承优秀本土廉洁文化,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延伸廉洁文化触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许慎故里好家风”品牌,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家庭形成“克己奉公、崇俭尚廉、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风。     “父亲不太善于言辞,每次见到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要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和知足常乐这几句,以前总感觉他说得很俗。现在想来,就是这些简单朴素的谆谆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劝诫,让我受益匪浅,帮我走稳走好了脚下的每一步。”召陵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刘红杰在《父亲的账本》一文中分享道。该区纪委监委开展了“许慎故里好家风”主题征集活动,通过述家风故事、晒家规家训、写勤廉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家庭和党员干部自觉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活动共征集到家风故事35篇,家规家训56则,勤廉家书21封。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我们将持续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教育,严格领导干部家教家风,抓好家风问题警示教育,夯实反腐倡廉家庭防线,以优良家风滋养民风社风政风。”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夜经济催热烟火气

        1月3日晚上8点30分,走进淮滨县一家购物广场,只见来来往往采购物品的人络绎不绝,广场附近的小吃街,摊位业主正忙碌着烹饪食材,鸡蛋饼、烤肉串、臭豆腐等深受市民喜欢。     连日来,随着“新十条”优化防疫措施的落地,淮滨县通过金融扶持、税费支持,全力帮助企业、商家纾困解难,并适度放宽夜宵摊点、厂区周围、市场周边等场所的占道经营条件,紧抓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和年货节等,开展系列打折让利促销活动,激发消费活力,加快市场回暖。与此同时,融入创意、全面城区夜景工程,着力打造地标建筑、公共广场、水系河岸、旅游景点的光彩景观,塑造“淮滨八点半美好夜相伴”城市夜经济品牌;先后两批投放100万元政府消费券,鼓励商家推出打折优惠、抖音直播推广、美食评选等消费活动,打造淮滨特有的夜市经济,完善“吃喝住行游购娱”链条。     淮滨县商务局局长鲁付森表示,截至目前,淮滨县住餐企业已复工复产1112家,复工率达100%。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禁毒宣传“赶大集”

        “这是罂粟壳,又叫‘御米壳’,俗称‘米壳’,它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等生物碱类物质,是制作毒品的原材料,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1月3日,在禹州市一峰城市广场入口,禁毒民警和志愿者向群众详细讲解识毒、禁毒相关知识。     临近春节,各农贸市场、超市的年货琳琅满目,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拒毒、防毒意识,禁绝毒品原植物在辖区内种植和流通,从源头上禁绝毒品,禹州市禁毒办组织民警和志愿者走上街头,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开展禁毒宣传“赶大集”活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讲解禁毒知识、现场解答疑问等形式,向过往群众介绍罂粟的具体特征以及种植罂粟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并结合涉毒典型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禁毒防毒工作。同时,禁毒民警还深入各商户进行全面排查,严查非法售卖罂粟壳及其种子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群众欢度双节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氛围。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性,提高了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一定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高庙粉条变“金丝”

        1月5日,在西平县焦庄乡高庙村红薯加工基地,30余名群众正忙着加工、晾晒粉条,千丝万缕、晶莹剔透的红薯粉条整齐地悬挂在宽阔的晾晒场上,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咱们村的红薯粉条经过20多道工序,由纯手工制作,原材料都是自家种植的红薯,保证绿色天然、味道纯正。这段时间市场需求量很大,俺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干活,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收工。”正在搓红薯的村民刘彦平高兴地说。     高庙村种植红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中期,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庙红薯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绵密香甜。以高庙红薯为原料制作的红薯粉条爽滑柔韧,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采用‘西地红薯业公司+村集体经济+村民股民’的模式,加工出红薯粉条、红薯醋等产品,已经形成‘三品一标’农产品绿色认证两个、商标两个。”高庙村党支部书记焦通说,“目前,村里仅加工制作红薯粉条这一项,年产值就已突破3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7万多元。”     “红薯粉条经过统一包装后除运往县城及周边城市的商超外,也会留下一部分在网上进行销售。”西地红薯业公司负责人焦献中说,“下一步,我们打算招聘专业主播进行直播带货,争取让高庙村的红薯粉条走得更远,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林下种菌菇村民学技术

       1月3日,在宝丰县李庄乡马庄村的生态廊道里,10余名村民正忙着翻地、浇水、放底肥、置菌包、压地膜……大家分工合作,忙碌而有序。     “羊肚菌是冬种春收,一年一季,市场价格高,且供不应求。今年我们一期林下试种5亩羊肚菌,目的是让村民学习种植技术,带动他们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李庄乡副乡长谢宝锋说。     得益于丰富的林下资源,李庄乡通过多方考察,将周期短、投资小、效益好的食用菌种植引进马庄村,采取“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宝丰县裕丰源农业产业园统一提供菌种、技术、后期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着力走出一条稳健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     “冬闲时节,地里没啥活,俺来这儿种植羊肚菌,每天能赚60块钱工资。”马庄村村民杨锐开心地说。     “我们将于2023年2月份进行二期食用菌种植,主要以熊掌菇为主,预计种植面积30余亩,现已与裕丰源农业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村民掌握种植技术,为全面推广林下食用菌种植打下基础,力争使林下食用菌产业成为全乡的特色产业、致富产业。”李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冯宇航说。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豫见村味馆”遇见美好事

       “两个多月2550元,真不错!”1月4日,说起2022年年底在“豫见村味馆”领到的分润,宫向玉仍十分开心。     宫向玉是栾川县陶湾镇唐家庄村香菇酱厂负责人,她说的“豫见村味馆”位于陶湾镇西沟村,是陶湾镇2022年乡村振兴和乡村运营重点项目,由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将闲置展厅改建而成。     该公司与栾川县签订乡村运营协议,于2022年2月入驻陶湾镇,为协心、红庙、唐家庄和西沟4个村所在的“南沟片区”设计了核心IP——“伊水之源·鲜养陶湾”,指导建设的觅野仙踪露营基地、帐篷市集、土乱爬越野基地、香菇酱和烧烤炉加工厂投入运营;开发了桃胶奶茶、桃花酒、伊河源矿泉水、老君的茶、百合雪梨速溶茶饮等5种文创产品;培养乡村运营人才20余人,举办“相约百合·趣享陶湾”文化旅游节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3次;发布桃花节、樱花节和端午节活动、项目建设等网络推送和媒体宣传59篇(次),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豫见村味馆”作为栾川县首家村味馆,4个村的经济合作社均占有股份,群众土特产均可入馆售卖,并参与分红。据了解,开馆以来共入馆产品152类,接待游客3550余人次,销售收入6517.8元。     为兑现承诺,2022年12月30日,陶湾镇在“豫见村味馆”举行了乡村运营“南沟片区”集体分红及供货商分润大会,4个村分红756元、8名群众分润5762.15元,鼓舞了士气,提振了村集体和群众参与的信心。     “这次分红虽然不多,但为农特产品在家门口直接变现开了个好头!”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冯建省说。     宫向玉说,2023年争取“打包”更多产品入馆,让村民于年底领到更多分润。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城里人下乡认养“一窝蜂”

        1月3日上午,在平顶山火车站附近居住的退休干部张彦召骑着电动车,沿着乡村小路来到该市湛河区姚孟村养蜂户张兴元的养蜂合作社,“看望”他认养的小蜜蜂,并带回纯正的蜂蜜。     “每次都是老张现场取出蜂巢,将蜂蜜直接倒入瓶中让我们带回。”张彦召说,前几年,他从张兴元手中租了一箱蜜蜂,蜜蜂由养蜂户代管,隔段时间,他便和家人一块儿骑着电动车前来游玩顺带取蜜,这也成了他和家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68岁的张兴元是一位养了30余年蜜蜂的老蜂农,早些年,他联合当地蜂农成立了养蜂合作社,由他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加工包销蜂蜜,其他养殖户只管到指定地点安心放蜂。这样分工明确的养殖模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地养蜂业的发展,最多时发展社员300多户。     张彦召是在购买蜂蜜时认识的张兴元,当初因为她不停地询问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张兴元就把她带到了合作社,现场摇取蜂蜜,张彦召也由此成了该合作社的“铁杆”客户。     受此启发,张兴元专门召开了社员大会,提出了蜜蜂认养的销售模式,合作社的不少顾客像张彦召一样转身成了认养者。张兴元介绍,“一窝蜂”认养活动一方面解决了蜂蜜的销售难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消费者寻求优质蜂蜜的难题。认养以一年为周期,认养者可以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挑选一窝蜜蜂,并贴上自己的专属信息,然后由蜂农严格遵循自然原生态的方式为其代养,等到蜂蜜产出的时候由蜂农联系认养者,认养者既可以跟着蜂农实地前往掏蜜,也可以委托蜂农代为掏蜜。     “我们和认养者约定,一窝蜜蜂的认养费用为每年1000元,我们保证每窝蜜蜂每年产蜜不少于20公斤,不足20公斤的,由我们补足。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窝蜜蜂一年少则产蜜20公斤,多则达到30公斤左右。”张兴元说。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寒冬姜茶暖人心

        1月5日,市民正在品尝姜茶。连日来,柘城县退役军人志愿者联合会每天熬制两大桶暖胃又暖心的爱心姜茶,送给未来大道和郭口桥地段的环卫工人、返乡乘客和过往市民

    [更多详情]
  • 09 2023-01

    “板凳会”上议民生

        “我建议在中心学校旁边设立交通劝导站,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交通劝导”“我建议由派出所民辅警、学校老师和社区志愿者共同成立交通安全小分队,每天上下学在国道两边维持交通秩序……”1月5日,在固始县徐集镇中学操场上,大家在热烈地讨论着,走近一看,原来是镇村干部、学生家长代表、村民代表、学校负责人、派出所负责人正在讨论中心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问题。     由于328国道在该镇穿境而过,每天大小车辆来往频繁,部分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徐集镇综治办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板凳会”,倾听大家的呼声,让群众自己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固始县徐集镇探索建立“板凳会”议事制度,搭建一个群众议事协商的平台,将“板凳会”议事与乡村治理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群众有难题,“板凳会”上议一议,通过“板凳会”这个平台,组织镇人大代表、村(社区)“两委”成员、政法干警、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利用夜间等闲暇时间,与群众促膝长谈,了解社情民意,共商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徐集镇已经累计召开“板凳会”48次,收集意见建议39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9个,化解矛盾纠纷79起,为民办实事21件,真正实现了“板凳会”助力基层治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