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21-04

    生态园里的小番茄

    “快来!这几排小番茄都红了,我刚尝了一下,又沙又甜,快来摘吧!”正在长葛市民生农业生态采摘园里采摘的李宇激动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呼唤一同来采摘的朋友。 3月30日中午,位于长葛市和尚桥镇新张营村的民生农业生态采摘园已经迎接了好几拨前来采摘的游客。 “游客采摘的叫维维果,是新引进的水果番茄品种,具有皮薄、甜度高的特点。”长葛市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韩根田说,天气好的时候采摘园一天能来1000多人,番茄供不应求。 “微信收款29元。”采摘园门口,采摘园园长张福来正忙着给游客采摘的西红柿称重、收费。每收下一笔钱,他便会在本子上记录下采摘的大棚编号和钱数。 “张福来是我们的老社员,同时也是一名党员。他干活,我们很放心。”长葛市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韩东阳说,我和父亲都是党员,2011年我们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后,就想着充分调动党员发挥作用积极性,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采摘园现在一共有20个大棚,占地100亩。种番茄的成本由合作社来出,只要你有能力、有责任心,每个社员都可以成为大棚的负责人。”韩根田说,一个大棚里的小番茄大约能产2万多斤,负责大棚的社员除了能领正常的打工工资外,每卖出一斤小番茄,还能从中提2毛钱,张福来就是大棚负责人之一。 有了激励政策,社员们的干劲更足了。在党员模范带头下,许多社员主动要求成为大棚负责人,合作社党支部也由最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了9名党员,入社农民也由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了312名。 韩根田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一季番茄产量按2万斤算,负责社员就能从中分红4000元。下一季的黄瓜、苦瓜还能继续分红,一年下来仅分红就能获得近万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民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流转了300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在用工时,合作社优先聘用周边贫困人员参与日常管理,目前常用工达20多人,年均收入7200元;季节性用工达100余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 “合作社始终坚持‘支部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合作社、社员富在合作社、脱贫帮在合作社’的工作目标,虽然现在贫困户都脱贫了,但是我们合作社的9名党员还分包着12名脱贫户,在用工、分红时首先会想到他们。”韩东阳说,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今后合作社党支部将继续发挥起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更多详情]
  • 06 2021-04

    姜农晾晒姜种忙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河南省宝丰县商酒务镇的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把姜窖里储存的姜种搬出晾晒、消毒、催芽,为即将展开的生姜播种做准备。 近年来,宝丰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强村富民的目标,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06 2021-04

    河南省:自主创新破解种子“卡脖子”问题

    从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通过“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我省已培育发展了正阳花生、兰考蜜瓜等一批叫响全国的区域农业品牌,打造了一批“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科技示范精品样板。 其中,郑单958连续17年居全国玉米单品种种植面积第一位,目前年种植面积在3400万亩以上;郑麦366、郑麦7698、新麦26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年推广种植1000多万亩,占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远杂9102、豫花9326、豫花37等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年推广种植2000万亩左右,目前我省农业科研系统育成的花生新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90%以上。 科技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是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去年,全省农科系统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22项,其中一等奖3项;通过省级及以上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38个,其中国审52个;获得专利授权157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43件。我省育成的郑麦7698新品种,引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亩产迈上700公斤的台阶,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产量水平普遍低于高产品种的难题;开展的“高油酸花生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创制优异高油酸新种质120余份。

    [更多详情]
  • 06 2021-04

    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近日,从2021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会议传来消息,“十三五”期间,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强试点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基本建立;落实现有扶持政策,培育新增市场主体300个以上,秸秆收储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农户和市场主体节本增收达5%~8%;以用促禁,五年间焚烧火情降幅达到81%。 会议要求,“十四五”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聚焦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升秸秆利用产业化水平;聚焦绿色生态导向农业补偿制度改革,加大秸秆利用补偿制度创设力度。在完成目标上体现整县推进、全量利用和产业化链条的形成完善;在实施内容上立足资源禀赋,拓宽利用途径,合理布局秸秆利用产业和收储运体系;在工作机制上明确考核方法和责任分工;在政策支持上配套可持续运行的保障机制。探索出切合河南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路子。

    [更多详情]
  • 02 2021-04

    河南郏县:兄弟携手归田园,创立农场哺乡邻

    “丹东红颜是顾客最喜欢的草莓品种之一,个大皮薄,汁水饱满,甜度与颜值并存,这第二茬新长出来的草莓每天都供不应求。”3月29日,位于郏县安良镇王平庄村西部的家合农场里游客熙熙攘攘,陈攀科和陈上攀兄弟俩也在忙着采摘草莓,“都是老顾客,微信下单,一会儿得送货去。”两兄弟坚定而自信的笑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陈攀科和陈上攀两兄弟早年在上海打工,父亲中年得病,兄弟俩人早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07年,哥哥陈攀科来到上海打工,小他4岁的弟弟陈上攀大学毕业后也来到上海和哥哥一起打工创业。王平庄村两委干部了解到陈攀科和陈上攀两兄弟在外创业,就找到了哥俩问有没有回乡的意愿,村里、镇里都可以提供帮助,兄弟俩当时正愁家里无人照料重病的父亲,便趁此机会返乡了。 返乡后,两人在村两委的帮助下考察了养殖、果树种植、大棚种植等多个项目,最后选择了见效较快、群众喜爱的大棚草莓。由于兄弟俩勤学好问,头脑灵活,掌握了一定技术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创立了家合农场,农场里建起10座草莓大棚,种植了甜查理、丹东红颜、丹梅一号、章姬、隋珠等多个草莓品种;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他们又考察引进了夏黑、红地球、金手指、玫瑰香、早甜多等多个葡萄品种,形成了占地18亩的中型葡萄园。大棚草莓和葡萄园调理土壤只用有机肥、芝麻饼、牛粪,长出的草莓和葡萄不但汁多味美,而且天然健康,游客都是直接吃,因此广受欢迎,每年的12月至6月是草莓采摘季,7月到10月是葡萄采摘季,一年将近11个月,游客不断,订单不断。 家合农场共流转土地70余亩,种植的草莓和葡萄大大提高了土地效能和产值;农场雇佣工人18名,月工资人均2000元,增加了群众收入,是安良镇实现“人才回归、带富乡邻”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今年以来,安良镇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回归工程和引进工程。在镇党委的安排下,各村全面开展乡土人才大排查,通过向在外务工、创业的成功人士展示安良镇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现行的政策方向吸引人才回归。1月份以来,全镇返乡创业中青年共计16名,其中张庄村王亚玺回村里创立了箱包厂、安南村陈大攀在蜂刘村创办了玻璃厂、王平庄村姬进峰在浙江掌握技术后回村建了一个减速电机厂、高楼村郭小宁从禹州搬回了一个面筋厂、肖河村邢东东从郑州学成归来创办了防水建筑材料厂……这些小型企业解决了村里的闲置资源和劳动力,带来了成功的技术和经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将人才育出来、留下来、引进来,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振兴。”安良镇党委书记张建政说。

    [更多详情]
  • 02 2021-04

    西峡县:特色产业促增收

    3月30日,西峡县西坪镇下营村村民程付才已经开始为香菇生产忙碌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致富,自己勤劳才是路。 程付才以前在外务工,辛苦一年所获得的劳务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家用。2020年,在村干部的帮扶下种植了18000袋香菇,实现年纯收入9万元,一下子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作为我市唯一被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镇”,西坪镇充分发挥农业强镇带动优势,以香菇种植产业为支撑,增加贫困户自主发展袋料香菇产业的信心和动力。 西坪镇以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实施主体,新建了年产1000万袋标准化制棒厂、100万袋标准化生产基地、7000吨储藏保鲜库及交易流通设施等。同时,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大力引导、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香菇产业增加收入。为保证产业效益,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西坪镇多次组织相关专家、种植大户,深入农户家中实地察看,手把手解决问题。

    [更多详情]
  • 02 2021-04

    宁陵:发展立体养殖 提升带富能力

    春暖花开,万物勃发。穿行在拥有万亩林场的宁陵县逻岗镇,绿意满眼,粉花翠浪中一处白壁青砖马头墙的徽派大型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该县新上马的现代化立体养殖项目——河南天浚牧业有限公司宁陵分公司。 “现代化立体养殖就是不一样,这驴舍建设得真漂亮,不知道的谁敢说这是养殖场!”3月29日,正在河南天浚牧业有限公司宁陵分公司干活的村民韩晓明说。 韩晓明看到的是“表”,其实天浚牧业的“里”更先进。在综合体车间施工现场,天浚牧业董事长杨衍圣兴致勃勃地讲述着:“综合全国各地及国外现代化立体养殖的模式,这是我们创新设计的两纵五横立体恒温生态养殖棚,一共三层,上层设计的是太阳能、风能,下层是地下河,循环流动的水用于调节气温和水产养殖,中间这层才是标准化、集约式的驴舍。整个场区占地50余亩,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存栏5000头、出栏1万头肉驴。” 刚进天浚牧业大门,就可看到忙碌的工人,垒墙粘瓦的、描彩绘画的、焊接水电的,现场干劲十足热火朝天。漫步场区,办公生活区、量子水工艺处理区、智能化种养综合区、冷库屠宰区、观光休闲区等布局错落有致。 在场区西北角,还存留着两个用铁皮、塑料布搭建的传统驴棚,它不仅与整个现代化的养殖区形成鲜明对比,也见证着这里的变迁。正在喂驴的杨衍圣一身民工打扮,边用手抚摸驴头边笑着说:“别着急老朋友,我们马上就要搬新家啦!” “这些都是品种乌头驴,是从山东黑毛驴基地采购的。它全身乌黑,个头大、体型重、生长快,是我国优良的品种驴。”杨衍圣介绍,他养驴的饲料不是简单的麦麸和粉碎的玉米粒,而是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这种饲料是将玉米连秆带穗一起粉碎,掺入发酵剂、中成药和多维素进行储存,不仅营养更丰富,还能提高驴的免疫力。 从养殖场地的建设设计到养殖品种的改良革新,从养殖室内温控技术到未来机器人无接触供料喂养,从养殖物废物循环净化利用到地下水产品的养殖,从有机蔬菜无土栽培到量子水动态循环系统,从驴血、驴乳分离到驴皮阿胶熬制工艺……这个项目无不体现出满满的科技感,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带富项目,天浚牧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创办了宁陵县祥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同时,养殖场还安置了100多名农民就业。今年下半年开始正式投产后,杨衍圣打算引进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高蛋白质饲草,和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回收加工成高营养的颗粒饲料,形成种养一体化,多方获益。

    [更多详情]
  • 02 2021-04

    手机成为刘堌堆村群众致富新“农具”

    “我们先打开手机上的抖音APP,然后点击下面中间位置的加号,再选择右下角打开直播……”3月30日,在宁陵县孔集乡刘堌堆村委会,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昊拿着手机正在给村民讲解如何通过手机直播带货。 半个小时的讲解后,不少村民都纷纷尝试用手机开始直播。随后,王昊又开始讲解在直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0多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手机就是新‘农具’,直播就是新农活,我们就是新农人!”走进刘堌堆村委会,西墙上的大红条幅标语分外醒目,这是该村立志发展农村电商、直播销售农产品的目标。刘堌堆村位于孔集乡西北6公里,地理位置偏僻,辖刘堌堆村、刘洼、党庙3个自然村,有446户1494人,耕地面积1832亩。多年来,该村没有村办企业,无集体经济收入,村民靠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增收。 “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从事地产工作,月收入约两万元,尽管工资不低,但一个人漂泊在外,心里还是有些空荡荡的感觉。”谈及返乡的初衷,王昊打开了话匣子。 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王昊发现,老家还是与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没有接轨。老家乡亲们辛辛苦苦种植的优质甜瓜、山药、红薯等农产品,质量虽然很好,但大多是自产自销,费事费劲不说,还卖不上价。于是,他萌生了发展农村电商,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帮乡亲们销售农产品,帮助大家增收致富。 在朋友的推荐下,王昊到县科创电商产业园参加了专业的电商培训。带着年轻人的思维和活力,他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开始从事线上直播带货。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交流、总结、提升,他很快就掌握了电商直播的诀窍,摸索出了一套经验,粉丝量一路飙升,单次直播最高人数超30万人次,获得了300多万的流量,这让他信心大增。他开始招兵买马扩大团队,成立了大胖商贸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通过电商直播销售本地优质农产品。 2020年下半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拉开序幕。而立之年的王昊认为,既然选择了返乡创业,就要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这也是新时代年轻人的新担当。于是,他积极参选并在众多侯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为刘堌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同时,新当选的其他4名村委会班子成员也都年富力强。平均年龄40岁的刘堌堆村委,成为宁陵县村级换届选举最年轻的村党支部。 “当村干部不能光说不做,我们开会研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实施‘党建引领+电商直播’目标。”刘堌堆村委委员王尊介绍说。当时,他们有计划、尝试性地组织了部分村民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但效果不理想。个别村民不理解,认为他们这些年轻村干部做法偏激,甚至有人说他们“不务正业”。 万事开头难。刘堌堆村地处明清黄河故道区域,属于沙质土壤,适宜种植山药、红薯。山药种植只要科学管理,亩产量可高达400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约5元,经济效益可观。 前些年,刘堌堆村引进山药种植后,村民们看到种山药收益不错,纷纷效仿发展山药种植,规模最大时全村种植面积有500余亩。但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村民不少出现赔钱现象。特别是2017年冬季,山药售价跌到每斤0.6元,一季的辛苦劳作不说,就连每亩7000元的投资都“捞”不回来。第二年,全村山药种植面积缩减到百亩。 “我流转了四五十亩地,种了山药、大蒜等经济作物,就是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村民摆脱传统作物种植模式和观念,积极发展新的种植模式。”捧着刚从地里挖的一根约5斤重的大山药,刘堌堆村委会副主任宋汉刚介绍,往年种植属于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今年有电商直播做后盾,销路不愁了,现在只要有订单,都是精品包装、地头发货。下一步,他们还要利用创办的民丰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再流转300亩土地带头搞规模化种植,注册自己的商标,做品牌农业。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倡议不返乡、就地过年。刘堌堆村委班子达成共识,抓住过年想吃家乡特产的有利时机,通过电商直播、手机微信接龙等销售形式,将西军牛肉、烧饼、富硒甜瓜、酥梨等宁陵特色美食包邮到家,利用村头便捷的物流站发往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仅西军牛肉和烧饼这个美食搭配,就销售了1000多单。当时,他们在直接带货的同时,组织村民现场观摩,激发村民参与电商直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一个在外的宁陵人都能吃到家乡的味道,我们要做一家有温度的宁陵电商。”刘堌堆村妇女主任高士琪就是村电商物流站负责人。她一边装卸着三轮车上的快递,一边兴奋地说,她经营着一个物流快递网点,随着村里电商直播工作的推进,她的业务量也逐渐增加,下一步她计划在村里再招聘几名快递员。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里可以大有作为。“党建引领+电商直播+自产自销=刘堌堆村致富新模式”,这个刘堌堆村的宣传口号已生根发芽、落地开花。面对今后的发展,王昊已有了明确的目标,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将村里的民间剪纸手艺、武术洪拳盘龙棍、手工五香变蛋等特色,通过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包装推销,从而让手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农具’。

    [更多详情]
  • 02 2021-04

    睢县农业农村部门抢抓农时服务生产

    鉏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春耕时节,记者从睢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1年睢县小麦种植面积86.1万亩,整体苗情好于去年。 为了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获得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该县在电视台制作播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预防倒春寒等春耕生产技术指导类专题节目,通过电视、微信公众号、手机微信推送等形式,并印制发放《睢县2021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4万余份。同时,“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行动”迅速启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开展早春生产,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该县通过对全县春播农作物种植意向、全年农作物种植意向、春耕春播农资供需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积极协调农资部门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目前,共储备玉米种120万公斤、花生种子150万公斤,除草剂8.5吨、杀菌剂13.5吨、杀虫剂22吨,化肥3.4万吨。为扛牢全县粮食安全责任,该县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全县农民合法权益和群众消费安全;同时,对全县种子、肥料、农药等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未发现违规经营及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

    [更多详情]
  • 01 2021-04

    商城县:用无人机给油茶喷“药”

    3月25日,商城县长竹园乡白沙岭万亩油茶园郁郁葱葱,春意盎然,油茶幼果挂满枝头。 当日,该油茶园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河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团用植保无人机向油茶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减少油茶生理落果。 “喷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油茶树生理机能,增加油茶树养分供给,以减少油茶幼果的脱落,促进油茶果增产。”服务团专家、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良厚博士介绍说,“一年进行三次无人机作业,3月和6月各作业一次,进行油茶生理落果防治,第三次在11月初进行,开展无人机为油茶花授粉,促进油茶树坐果。” “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近两天分别对我县河凤桥乡、观庙镇、长竹园乡等三个乡镇的1000余亩油茶免费进行了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该县林业和茶产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义林介绍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