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19-09

    孟津县:小核桃变身金果子

    近日,在孟津县白鹤镇王良村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内,社员们正忙着给核桃脱皮、清洗、晾晒、分拣、烘干、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王良村把核桃种植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扎根性产业,按照“建基地、抓管理、打品牌、助脱贫”的思路,着力打造“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的核桃干鲜果产业基地,并采取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施肥标准、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该村已种植核桃8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优质核桃3000多亩,核桃种植遍布荒山沟壑,实现了变扶贫“输血”为群众“造血”。小小核桃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空白,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了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推动偏远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子”。

    [更多详情]
  • 27 2019-09

    玉米加工促增收

    9月24日,宜阳县花果山乡大尖村扶贫工厂内,工人们用新收的玉米加工玉米糁。该村将山区生产的玉米、谷子等加工成玉米糁和小米,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附加值,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更多详情]
  • 27 2019-09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投放中央储备肉 增加国庆期间肉类市场供给

    9月26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继续开展中央储备肉投放工作。依据《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国庆节前再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0000吨,涵盖多个猪肉产品类别,以增加国庆期间肉类市场供应。 随着国庆假期来临,我国猪肉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国庆前夕,在市场机制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中央和地方通过促进产销衔接、增加储备投放等多种方式加大肉类市场供应,肉类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高位趋稳。据统计,9月初至今,共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肉3个批次,总计投放猪肉20000吨,牛肉2400吨,羊肉1900吨,部分地区也陆续开展了地方储备肉投放工作,市场供应总体有保障。 下一步,商务部将进一步密切关注猪肉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中央储备猪肉投放工作,保障肉类市场供应。

    [更多详情]
  • 27 2019-09

    驻马店将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2013年以来,7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去年,全市GDP增长8.5%,居全省第三…… 9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驻马店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 GDP去年增长8.5%,居全省第3位 自1965年建专(行政专署)以来,驻马店生产总值从建专时的4.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37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00元增加到33771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32亿元增加到139.27亿元。 2018年,驻马店市生产总值增长8.5%,居全省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居全省第2位。今年上半年,驻马店市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2位。 在脱贫攻坚方面,2013年以来实现855个贫困村退出、72.2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个国定贫困县、3个省定贫困县摘帽。 据介绍,驻马店常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40亿斤左右,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过80亿斤;依托正阳、平舆全国花生、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优势,打造了全国粮油生产基地;依托夏南牛品牌优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夏南牛生产基地;依托确山竹沟肉羊品牌优势,打造了全国肉羊集散地;依托君乐宝、花花牛品牌优势,打造了全国重要的奶业生产基地。十三香、一加一面粉等一批本地企业也日益做大。 如今,驻马店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85家,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 另一方面,驻马店的现代服务业日新月异,现代金融业、文化旅游业、物流和电子商务都呈蓬勃发展之势,年均增速都在20%以上,对税收的贡献率超过60%,已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 连续成功举办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 近年来,驻马店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深入开展“十城联创”。共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000多个,完成投资1000多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人。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交通方面,加快周驻南、息邢、许信、内罗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占全省“十三五”时期新增高速里程的1/5,构筑了“五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平舆通用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驻马店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将更加凸显。 在对外开放上,连续成功举办22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结出丰硕成果,驻马店借力农产品加工业会展经济助推大发展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农业农村部批复驻马店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标准,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驻马店还被评为2018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南阳宛城张庆永:不忘初心助脱贫 月季开出“幸福花”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近日,在南阳宛城区瓦店镇的古桩月季园,张庆永正在一块月季地里修剪枝丫。一个围绕着张庆永的“用月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正徐徐展开…… 勤劳致富拔穷根 自古豪杰多磨难。张庆永是河南南召县石门乡黑龙村人,自幼家庭贫困,兄弟姊妹多,仅靠父亲侍弄几亩地,因地处山地,土地贫瘠,庄稼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成年后,张庆永对此有深刻的记忆,捡垃圾、卖冰棍、去拉板车挣钱,十多岁的张庆永吃尽了苦头。 因家庭条件差,学习成绩一般,初中上完后,张庆永兄弟几个就相继辍学,他先后干过挖沙工、泥瓦工,后来又外出务工。前些年,张庆永得益于党的好政策通过开办家具厂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就。走出穷山沟的张庆永从来没有忘记乡亲们的困难,他利用自己行业优势,免费将办公家具送给家乡的学校、医院等,乡亲们有困难到南阳或者打电话求助,从来都是二话不说,尽心尽力得帮助他们,黑龙村群众笑着说,“庆永家成了咱黑龙村的南阳办事处。” 南阳是月季之乡,发展月季产业潜力巨大、前景良好。2017年,经熟人介绍,张庆永来到了宛城区瓦店镇来庄村,在镇政府和来庄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仅3个月时间,张庆永就在村里流转土地200余亩,搭建大棚4座、小棚110多座,种植大型古桩月季1100棵、中小树状月季60000余棵。从建园初,古桩月季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园区刚开张,就产销两旺,周边客户慕名前来订购苗木,订单供不应求,产品除供应南阳市月季展外,还远销福建、浙江等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的局面。 初心不忘报社会 来庄村民李敬录,来庄村的典型代表性贫困户,不到60岁却满头白发,家里老伴有病,照顾自己都困难,两个女儿都还在上学,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老李身上,可是多年辛苦劳作让老李的身体不堪重负,瘦弱的身体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家里的庄稼地都需要别人帮着种收。看到这样的家庭情况,让张庆永深感扶贫责任重大,决心为扶贫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多来,他心系贫困冷暖,先后出资12万元为全村所有贫困户购置棉被等生活用品,每逢节日,上门慰问贫困群众,先后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110多件,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直赞誉。 “给钱给物,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贯彻精准方略,在镇政府、村委的支持下,张庆永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两年多来,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户和广大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助力脱贫促增收 张庆永在注重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月季种植销售和就业带动等优势,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将园区打造为瓦店镇的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基地。 入股分红让贫困群众拿“股金”。古桩月季园紧紧依托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村基层党组织的牵头带动作用,与贫困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7—2018年,先后有65户贫困户用到户增收资金32.5万元入股到古桩月季园,搭建小棚30座用于古桩月季种植,贫困户每户每年享受分红500元以上,三年可累计增收1500元以上。 就业帮扶让贫困群众挣“薪金”。月季园从兴建到成立两年来,先后与周边60名群众签订了长期劳务协议,其中来庄村贫困群众有20人,男工月工资1800元左右,女工月工资1500月左右,有效帮助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在园区的带动下,先后有18户贫困户通过务工稳定脱贫。 土地流转让贫困群众获“租金”。古桩月季园发展至今,园区共流转周边农户土地300亩,其中贫困户土地60亩左右,一年一亩地土地流转金为800元,明显高出周边普通的土地流转金,2017年至今,园区都提前足额支付流转金,信誉良好,周边的群众都愿意把土地租赁给月季园。2020年古桩月季园将实施二期项目,扩大月季种植规模,种植面积将达800亩,进一步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致富不忘助乡邻,月季开出“幸福花”。随着月季园的规模扩大,月季种植数量、品种也愈来愈多,特别是月季园独有的嫁接古桩月季,吸引了周边群众到园区赏花游玩,每逢五一、十一重大假日,月季园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有力地拉动了全村一三产业的发展,2018年全村年旅游收入达70多万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古桩月季已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幸福花”。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永城:迎丰收 晒丰收 庆丰收

    金秋九月,永城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忙收获、庆丰年,喜庆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0日,永城市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演集镇时庄村拉开帷幕。 走进时庄村,到处是一派丰收的喜悦。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内,勤劳的农民用玉米棒搭建成了金灿灿的房子,用南瓜、冬瓜、洋葱、西红柿、红辣椒等蔬菜拼出了“丰”“丰收永城”字样和中国地图、丰收笑脸,创意别出心裁;现代化农机展示区内,各种大型高端、绿色环保、智能控制等高性能的翻犁机、播种机、喷药机、无人机整齐排列,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众多游客观赏体验、拍照留念。 “今年不仅是永城的丰收年,也是藏红花的丰收年!”在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该市龙岗镇返乡创业青年陈志看着手里捧着的藏红花高兴地说,他种植的藏红花品质好,花丝主要供应北京、上海、西藏三地,北京的用于各大药房,上海的出口到日本,西藏的投放至旅游市场,每公斤能卖到2.1万元。 藏红花被誉为植物中的“软黄金”,自2014年起,陈志便开始种植藏红花。如今,他种植的藏红花面积已经达1000余亩,目前已带动30户贫困户、100余人长期工、400余人临时工增收,并积极引导40余户农户加入种植队伍,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 陈志的丰收,只是该市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缩影。新桥镇刘新全示范种植3000余亩优质小麦,今年夏粮平均亩产1200余斤,订单小麦被面粉企业抢购一空;李寨镇薛景奎,2014年流转土地500亩创办了桑椹种植基地,他将桑椹加工成了桑椹酒、桑椹茶卖到全国各地;苗桥镇李先中,巧妙“变废为宝”,做足水文章,依托采煤沉陷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带动全镇共有水产养殖大户12家,规模养殖户200多家…… 今年,永城又是一个丰收年:夏粮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070斤,总产达到16.64亿斤,实现了十五年连丰;目前,秋粮长势良好,预计秋粮总产将达到10.7亿斤,全市总产超过27亿斤。近两年来,永城市以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农村“四大革命”和“3030”工程,加快推进1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土地,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全市上下将乘着丰收喜悦的东风,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习近平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为动力,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永争一流,众志成城,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永城绚丽篇章。”该市市长高大立在活动开幕式上如是说。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孟津县:实施节水灌溉 助力农民增收

    日前,在孟津县白鹤镇沟口村山药规模化种植基地里,农民们正利用智能化喷灌设施灌溉山药。近年,该镇把铁棍山药种植作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型产业来抓,通过现场培训、示范带动、惠农补助等方式,引导群众种植山药3000多亩。同时,该镇还加大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节水灌溉作为提高山药产量、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积极鼓励种植户采用地埋管道滴灌、地面高压喷灌等节水设施,使山药种植实现节水灌溉全覆盖,促进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商丘:推广农业现代化建设 带动休闲农业发展

    9月25日,工人在睢阳区闫集镇夏庄村生态采摘园内采摘成熟的火龙果。近年来,睢阳区全面推广农业现代化建设,扶持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恒温大棚等农业技术种植火龙果等,带动了休闲农业发展。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河南南召:废弃矿山结“金果” 喜获丰收笑开颜

    “今年的梨子大获丰收,你们看,满树结满了果子,而且果子又大又圆,这个黄金梨估计有七八两重,黄灿灿的,大腾腾的,看着这些丰收的梨子,心里美滋滋的。”梨园深处采摘黄金梨的焦长军的母亲兴高彩烈地对乡亲们说。 南召县白土岗镇柳树沟村有一处铁矿山尾矿库,这片尾矿库有70多亩,复耕后村里5户贫困户种植上晚秋黄梨。今年进入盛果期,满树累累硕果,贫困户焦长军和母亲正在梨园采摘黄金梨,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母亲的脸颊。10分钟过后,他们谈笑风生地从梨园里抬出三大筐鲜梨。 焦长军高兴地说:“今年晚秋黄梨树丰收了,按照市场价一斤梨子两元多,预计卖梨收入15000元。非常感谢镇政府复耕矿山土地,免费让我们贫困户在这废弃矿山上种上了梨树和核桃,这样增加了家庭收入,致富门路宽广了,收入有保障了,我相信只要勤劳实干一定会脱贫致富奔小康。” 焦长军是南召县白土岗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3口人。儿子岀生后就患上先天性肺源病,一年看病吃药花费10多万元。17年来为儿子治病债台高筑,负债数十万元。 因病致贫,让这个家庭背负沉重的负担。人穷志不短,焦长军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引导下,利用3万元小额贷款在复耕的矿山土地上种植6亩晚秋黄梨,依靠种植林果业增长收入。 同样,村里的贫困群众都看好在废弃重新复耕的山地,大伙合计后,认为这片土地更适宜种植林果,纷纷种植上晚秋黄梨。贫困户焦长远原来平时在镇上打零工, 2015年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的动员下,他在自家门前的复耕的废矿山上种上了8亩黄金梨。黄金梨每亩亩产1500斤,亩收入3000元左右,比种植庄稼效益高几倍,2018年焦长远一家光荣脱贫。 贫困户焦长松的儿子焦庆勋正在采摘黄金梨,他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实用种植技术培训,他家的梨子果子大、果型好、果味脆甜可口。焦长松一家7口人,焦长松在复耕的土地上种植了6亩梨树、2亩油桃、养了4头猪,依靠种植果树收入连年攀升。2019年焦长松家进行七改一增,户容户貌焕然一新。焦清勋自信地说:“昔日废弃尾矿库,今朝果子结满园。我家梨子比前两年结得多,果子大,今年收入一定很可观,脱贫一定没问题。” 南召县白土岗镇党委书记王树高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绿色产业,强力实施生态扶贫。这一片尾矿库经过综合治理后,全部分给村里贫困群众,动员群众种上了黄金梨、核桃、油桃、花生等,让群众种上‘发财树’,端上‘绿饭碗’,鼓起‘钱袋子’。下一步,我们镇政府要把剩余废弃的矿山全部复耕,动员更多的贫困户在复耕的尾矿库上种植梨树、桃树,结出致富金果子,变废为宝,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探索走出一条由荒变绿、由绿变富、由富变美的新路子。” 南召县留山镇上官村铁矿资源丰富,2008年铁矿被外地客商承包后,矿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遭到严重破坏。2013年铁矿开采被当地政府叫停。上官村村民刘国华把废弃矿山流转过来,投资1400万元进行土地综合整理,建起200多亩果园,栽种红香酥、玉露香、考密斯等新品种梨树,种植各类梨树10000多棵,把废旧矿山变成群众致富的花果山,帮助22户贫困群众找到增收的“钱途”。 据统计,南召县太山庙乡罗汉村率先种植晚秋黄梨,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种植晚秋黄梨4600亩,亩均效益10000多元。每年国庆节前后,外地客商蜂拥而来采购黄梨,群众依靠销售晚秋黄梨致富。

    [更多详情]
  • 26 2019-09

    河南永城:种下“小”核桃 实现大丰收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近日,顺和镇金沣苗木合作社负责人蒋金栋望着自己种植的核桃笑着说。 眼下正是核桃成熟的时节,核桃喜获丰收,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这些日子,在金沣苗木合作社核桃园,10余位村民从早到晚,忙碌地采摘着已经成熟的核桃。 作为顺和镇东街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何才能带动群众致富?蒋金栋说,只有发展产业。核桃作为四大干果之王,营养丰富,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十分走俏。2011年,蒋金栋通过考察,流转土地140余亩,成立了合作社,开始种植核桃。蒋金栋说,种植核桃相对来说比较好管理,不用像其他果树那样频繁打农药。“今年一棵核桃树结果200多斤,可以去壳销售,也可带壳销售,一亩地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蒋金栋算了一笔账,不由得喜上眉梢。 “核桃树前几年不挂果,时间越长,挂果越多,回报率越高。”蒋金栋告诉记者。核桃树下面,还可以套种大蒜、花生等农作物,每种农作物每亩地的利润也在2000元以上。除了这些以外,记者还发现有少量桃树、梨树、枣树,以及桂花、紫薇等树木,又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收入。 在这收获的季节,不仅种植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在合作社里的务工者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我一直在这里干活,一年能干七八个月,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像我这样不能离开家的,既挣钱又能顾家。”正在采摘核桃的吕秀英乐呵呵地说。据了解,核桃从种植到施肥、浇水、收获,全部由人工完成,平均每天用工10人,最多时每天用工50余人。 金沣苗木合作社不仅帮助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也帮助了贫困户实现脱贫梦,吸纳贫困户6人,成为该镇扶贫产业基地。高永光的老伴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平时在家照顾老伴。核桃需要管理或采收期间,他便来这里干活,一天能挣50多元,一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现在的生活很好了,我很满足。”高永光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