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19-07

    农业农村部: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按照《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部署,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此前已生产、进口的相应兽药产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 二、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 三、2020年1月1日前,我部组织完成既有促生长又有防治用途品种的质量标准修订工作,删除促生长用途,仅保留防治用途。 四、改变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方式,不再核发“兽药添字”批准文号,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可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2020年1月1日前,我部组织完成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质量标准和标签说明书修订工作。 五、2020年7月1日前,完成相应兽药产品“兽药添字”转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变更工作。 六、自2020年7月1日起,原农业部公告第168号和第220号废止。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灵宝:早熟葡萄抢鲜上市

    7月8日,灵宝市函谷关镇梨湾园村村民在采摘早熟夏黑葡萄。近年来,地处丘陵山地的梨湾园村大力发展葡萄、石榴等小杂果5000余亩,其中葡萄的采摘期从每年7月一直可持续到11月,每亩葡萄纯收入达1万元。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南乐县李苑村发展虫产业闯出致富路

    7月8日,南乐县西邵乡李苑村村头的黄河古道林果专业合作社内,绿油油的大豆长势喜人,却成为状似蚕的、绿色的虫子正在吞噬的“温床”。 “这种虫是俺专门养殖的,比大豆值钱10倍以上。”李苑村党支部书记李殿雨说,这种名叫“豆丹”的虫子,以吃豆叶为生,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特殊功效,是苏北一带风行餐桌的天然有机食品。 据了解,豆丹的生长期需要一个月左右,李苑村这批豆丹将在7月10日前后出栏,每亩产量6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35元的价格计算,101亩豆丹总产值达20多万元,村集体能分红6万元。 “多亏‘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才将致富经念进群众心里。”李殿雨说,最初推广时,不少村民对养殖豆丹持怀疑态度。为此,李苑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化解难题,村委会与经济合作社一套班子,合作社发展产业,产业带动村民,党员冲在一线,蹚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富民强村新路径。 跟很多村庄一样,李苑村以前没有集体产业,村“两委”收入几乎为零。“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这是该村党支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出发点,也是李殿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经过多次外出考察,李苑村“两委”最终决定引进周期短、收益高、无污染的豆丹养殖项目。 2018年6月,李殿雨带头腾出自家7亩地,跟其他3名村干部一起,每人出资4000元进行豆丹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同年11月,该村成立黄河古道林果专业合作社,并经营润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由村党支部领办,负责经营管理。李殿雨任总经理,其他3名村“两委”干部成为管理人员。在出资构成及分成上,4人按比例出资,集体控股,股份分为5份。“如果赚钱了,拿出一份分红当村‘两委’收入;如果赔钱了,俺4个共同承担。”李殿雨说。 对比虫卵、协调价格、学习技术、联系市场,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李苑村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得益于“保姆式”的服务,101亩豆丹养殖顺利运转起来。李殿雨成为村民口中的“急先锋”,带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决心。 今年6月初,正值大豆开花挂虫卵,公司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招聘13名贫困户做零工,工资实行日结算。“俺都60多岁了,没能力出去打工。在这边可以干除草、捕虫、挂放虫卵的简单活,每天还能挣50块钱。”村民曹素环说。 谈起未来的发展,李殿雨说,下一步李苑村将实施“25851”规划目标,即一年养2茬豆丹、养殖规模扩展500亩、带动贫困户就业80户以上、实现产值500万元、稳定吸纳务工人员100多人,并计划建立豆丹虫卵培育基地,打造特色品牌。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新一轮马铃薯即将集中上市 价格或将走低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广泛,一般4、5月份集中上市,8月前后,市场将迎来第二波马铃薯集中供应。有不少经销商和种植户认为,马铃薯的两次集中供应前后有衔接,价格会相互影响,7月份的价格行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这段时间马铃薯的行情也让不少业内人士关注。 据记者了解,近期,部分地区马铃薯价格上涨,由于马铃薯耐储存和运输,部分经销商、种植户选择囤货等待更好的行情。那么,马铃薯价格近期出现上涨的原因是什么?这对8月份第二波集中上市的马铃薯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5月份第一波集中上市的马铃薯行情不错,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收益。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敏:今年整体来看,种植户的收益比较不错,从4月份开始,山东大棚还有地膜的马铃薯都是正收益。 分析师张敏所说的马铃薯货源以中原二作区为主。总体来看,价格不错并且保持平稳。进入7月份,这批货源供应进入尾声,从而导致在部分地区马铃薯价格出现了一定上涨。 张敏:供应量逐渐减少,前期供应充足的状态正在改变,价格方面,目前新马铃薯的价格维持平稳,局部地区受天气的影响,以及受暂时供应量比较小的影响,价格有小幅上涨。但总体来看,主流行情还是比较平稳的。 在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大致可分为北方一作区和南方二作区,一作区范围主要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气候较寒冷,无霜期短,夏季气温不太高,雨热同季,或夏季雨少、春季干旱。这些地方多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马铃薯栽培一般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九月份收获,一年只种一季。这些区域被称为马铃薯一作区。二作区范围主要在中原及南部地区,也就是黄河、长江的中下游,这些地区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偏高,秋霜来的晚,这里一年可以种植两次马铃薯,称之为马铃薯二作区。 当前,二作区的马铃薯货源供应进入到了尾声,马铃薯的价格出现了局地上涨,而接下来市场集中供应的马铃薯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上涨的范围有多大,最大的参照物就是一作区马铃薯栽培的情况。 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敏认为,总的来说,内蒙古赤峰、河北围场的马铃薯将会陆续上市,将填补市场货源的真空,因此后期,马铃薯价格缺乏大规模上涨的条件。 张敏:因为8月初河北围场和内蒙古赤峰的土豆也会逐渐上市,8月份之后的供应量也会越来越大。据我们了解的数据,今年北方一作区土豆的种植面积比去年同期略微增加。从河北和内蒙古主产区来看,比例增加了10%左右,如果后期没有特殊自然灾害,产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悬殊。 分析师张敏认为,当前马铃薯价格的上涨是部分地区的个别表现,马铃薯价格缺乏大范围上涨的基础。此外,由于北方主产区纷纷进行了品种改良,预计会丰产丰收,8月以后,马铃薯上市量将会增加,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 张敏:今年河北、内蒙古种植的品种(冀张薯12号)面积增加了,这个品种的亩产比其他的品种亩产高,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天气影响,总的供应量应该不会太小,与去年相比是呈增加趋势。从供应面看,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后期上市的价格,后期预计上市的价格应该不会超过一元钱。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行情不错,马铃薯种植户、经销商的利润可观,加上马铃薯耐储存和运输,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存货行为。分析师张敏认为,由于接下来马铃薯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大家抓紧卖出存货。此外张敏还建议马铃薯种植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在保证利润的基础上,做到随行就市。 张敏:每年种植时期,不要盲目扩大或者减少,尽可能了解市场供需状况,根据具体市场需求来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不要盲目扎堆种植。在销售过程中,要随行就市销售,不要过于追求高价格积压了存货,要合理安排销售进度,避免扎堆销售。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5G将给农村带来哪些新变化?

    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上的最大传输速度可达每8秒1G,比目前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几百倍。 速度的变化,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这么快的网络传输速度,如何与农业相结合产生更大的效益呢?什么是5G? 5G的G是英文的Generation的缩写,也就是“世代”的意思,简言之,5G就是下一代通信技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5G主要的优势是:速度快,不卡顿。 根据一项互联网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4G网速63M/s和最快的家庭宽带189M/s网速加起来,远远不及5G的网速10000M/s。就相当于开拖拉机和坐高铁的差异。 此外,平日里,手机刷视频、看直播,遇到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地铁或者体育场等,往往会因为上网的人数较多,网络信号差,而出现卡顿。而5G可以支持每平方公里100万台设备同时上网,就好比10万人一起在足球场看球刷手机,也不会觉得卡顿。 5G给农业带来什么变化? 5G能给乡村带来的最大变化,无异于实现智慧农业了。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例如手机)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通俗来讲,就是利用设备收集大气、土壤、作物、病虫害等多方面的数据,来随时随地指导农业生产。智慧农业必须依托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就是让所有的农业生产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5G如何改变智慧农业现状? 其实,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络容量不够。各设备之间出现通信故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5G的出现就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5G网络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必将助力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畅想很快实现:我们早上起来,打开手机便可知作物生长情况,随时随地了解土壤水分和肥力状况;遇到病虫害方面的问题,也可在田间地头,远程是视频咨询农技专家;收获的农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展示它成长的过程,让消费者放心;为吸引乡村游的游客,远程展示项目实景,带游客提前感受美丽乡村…… 5G技术必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各要素的流动,在技术上带来新的突破,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洛阳:“音乐养殖法”让他的羊儿肥又壮

    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后营村村民许建立,每天都乐呵呵地在小院里精心饲养着自己的十几只羊。很难想象,就在3年前许建立还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2016年他开始了肉羊养殖脱贫路,为了提高羊羔质量,许建立摸索出一套“音乐养殖法”,通过按时给羊羔播放音乐帮助羊羔上膘、快速成长,高兴起来他还会为羊羔们跳上一曲。通过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许建立家不仅顺利脱贫,还成为村里的养羊专业户。 贫困户成了养羊专业户 见到许建立时,他刚为羊割好白天吃的一车青草。入夏以来,天气日渐炎热,许建立每天都早早起床割草、喂羊,再趁着天还没热起来,到地里把农活干完。 许建立今年69岁,熟悉他的邻居都说,像他这样年纪还辛苦劳作的人,在村里也没有几个。许建立却乐呵呵地说,自己还能干。 “我们家原来挺好的,如果不是那次事故,我们也不会成为贫困户。”3年前,许建立的老伴因交通事故做了开颅手术,十几万的医疗费,让家里欠下了外债。 2016年,许建立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孟津县国税局进驻后营村扶贫,为他家送来了6只小羊羔,并帮助他修建羊圈。随后,在平乐镇扶贫办组织的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中,他又学到了科学配比、绿色养殖等专业的畜牧知识和养殖方法,养羊之路逐步走上正轨,成了村里少有的养羊专业户。那时,许建立的外孙也从学校顺利毕业,在平乐镇扶贫办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许建立一家顺利实现脱贫。 听上流行乐,羊儿上膘快 脱贫后,许建立开始琢磨怎样让日子越来越好,“刚开始羊羔接连出现死亡的情况,可把我急坏了。”许建立说,为了学好养殖,他每天都要到专家那里请教饲养知识。渐渐地,小羊羔的情况愈来愈好,即使出现一些小意外,他也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顺利解决。 然而,保证了羊羔的成活率,却无法满足羊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们家院子小,羊圈也不大,十几只羊挤在一起经常会出现打架的情况,小伤不断。”许建立介绍,羊的排泄物比较多,拉出去放养会污染村中整洁的街道,如何才能疏解羊羔们焦躁的心情让人犯愁。有一天,他喂羊时在院里放了音乐,发现羊圈里的小羊竟会不时跟着音乐扭动,此后,他连续多天定时定点给羊放音乐,羊不仅吃得多了,就连日常打架也明显减少。许建立自创了这套“音乐养殖法”后,还运用自己的养殖技术,给羊配上玉米秸秆、玉米糁、豆腐渣、胡萝卜等“营养快餐”。心情好、吃得好,他说自家羊羔明显比没有受到音乐“熏陶”的羊羔长得壮。 在许建立的精心呵护下,他饲养的羊膘肥体壮,肉质细嫩紧密,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许建立家每年可出售绵羊20多只,还喂养了几只山羊,每天还可以卖出鲜羊奶20多斤。再加上许建立家的几亩农田收入,家庭年收入4万多元,“现在我们家里的生活也好了,下一步我们家就要赶着羊儿唱着歌,齐心协力奔小康。”许建立说。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商丘现“巨无霸”南瓜 个个都能长到200多斤

    “你看这个瓜,它又大又圆,我活了7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200多斤的南瓜。”7月8日下午,在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夏庄村的万联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少村民围观大棚里的“巨无霸”南瓜。这两天,万联生态农业合作社的巨型南瓜成了商丘的“网红”瓜,周边不少群众专门赶来观赏。据商丘万联生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豫皖介绍,他种植的南瓜个个都能长到200斤以上,需要三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抬动。 商丘惊现“巨无霸”南瓜 个个都能长到200多斤 “里面最重的一个长到了432斤,前阵子被外地客商买走了,卖了6400元,” 吴豫皖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20棵大南瓜,目前还剩11个,个个都能长到200多斤。 为了验证真伪,在记者的要求下,大家在大棚里随机挑了一个南瓜现场称起了重量。吴豫皖招呼来了两名成年男子,三人一起非常吃力地将南瓜抬在了称上,重量显示为231.2斤;随后记者又用钢卷尺量了一下周长,大约为2.5米左右。 据吴豫皖介绍,南瓜的种子是从国外引进,人家承诺能长到80斤,经过他多年的研究培育,现在每颗南瓜都长到了200斤以上,巨型南瓜已经成功种植了三年,三月份种,七月份熟。 “南瓜成长最快的时候每天都会增加15斤,一天一个模样,看着非常喜人。”吴豫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成功种植了三年,但是南瓜什么味他还不知道,“邻居都说我的一个大南瓜够一个村子吃一顿了。但是吃的话就太浪费了,它的观赏价值要远远大于食用价值。”吴豫皖说。 “网红”南瓜每天都会吸引不少看瓜群众 吴豫皖的巨型南瓜成熟以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渐渐地,“巨无霸”南瓜也小有了名气。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村民带着孩子过来合影拍照,“这大南瓜稀罕,拍照发个‘快手’。”该村村民李女士说。 现场观赏南瓜的76岁村民赵大爷感慨道:“我活了7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200多斤的南瓜,这得做多少顿饭。” 吴豫皖介绍,除了周边村子的村民,还有周边省市的群众专门开车过来赏瓜。“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半一直都不断人。谁来看南瓜欢迎,不收费,要是谁能一个人把南瓜抬起来走20米,我免费送给他。”吴豫皖豪言道。 从贵州省专门赶来学习技术的李大俊对吴豫皖的农业技术非常有兴趣,他已经在吴豫皖的农场住了4个月了,除了学习吴豫皖的巨型南瓜种植,他还看上了这里的网纹瓜。 据了解,吴豫皖在2015年注册了万联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面积70余亩,合作社成员有50人多人,其中网纹瓜是大家最看好的产品。 网纹瓜被称为“瓜界LV”,经过七年的研究,吴豫皖在种植网纹瓜上技术非常先进,他经常担任技术员去各地讲课,今年他在自己的地里种了20亩网纹瓜,“现在意向订单已经有500多亩,根本供不应求。” “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非常落后,我的梦想就是把家乡的人都带动起来,以点带面,让网纹瓜成为商丘的一张名片。”吴豫皖说。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农业农村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

    7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称,2019年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通知指出,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农村,2019年农业农村部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通过在局部地区开展先导性、创新性试验,总结可复制、易推广、贴近农民需求的金融支农模式,为研究出台具有区域性、全国性的重大支农政策建立储备,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2019年度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服务事项的购买主体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承接主体为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总部及其地方分支机构均可单独承接;各金融机构既可单独作为承接主体,也可通过机制创新联合起来作为承接主体。 同时,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将充分发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作用,使购买服务的内容及数量、质量、标准等要求,与当地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有效结合,并加强合同履约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实现。 购买内容和任务目标 2019年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服务事项购买的农业农村公共金融服务,要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围绕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迫切需求,立足破解农业农村金融瓶颈制约、打通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的渠道、形成金融重点倾斜的多元投入格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提高农业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开展农业农村金融保险创新,充实农村金融、农业保险政策储备。根据地方农业农村金融需求,选择创新的主题和内容,编制服务事项方案和规划,试点区域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倾斜。为了引导各地打好财政撬动金融和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组合拳”,今年拟在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各采购不超过4个符合条件的创新试点服务事项。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问题。每个创新试点服务事项年度采购资金额度上限100万元(不含),主要用于鼓励金融机构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成本,不用于信贷风险补偿。每个创新试点服务事项须创设至少一个信贷产品或保险产品,突出创新性、前瞻性、可行性和持续性。其中:信贷类产品贷款综合成本不超过8%、单笔贷款规模不超过300万元,且应为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不低于采购资金50倍的贷款,在贫困地区可适当降低倍数要求;保险类产品应设置科学合理的费率水平,且应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不低于采购资金20倍的风险保障。 紧密依托互联网手段,探索相关涉农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创新试点服务事项产品均应在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下称“直报系统”)中上线,点对点为使用直报系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保险服务,并及时核验反馈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信息,为探索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积累经验和数据。 购买程序和要求 (一)编制方案。金融机构根据上述购买内容和任务目标,根据地方实际金融服务需求,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对于具有相对固定性、连续性的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同步编制期限不超过3年的规划方案,将总体绩效目标在三年内统筹设定,并明确分年进度安排,做到衔接有序、切实可行。 (二)推荐排序。金融机构将年度实施方案、规划方案报送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结合本地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创新试点服务事项推荐工作,统筹平衡信贷类、保险类服务事项数量以及承接主体情况,确定拟推荐的创新试点服务事项,排出优先序,并及时向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报送创新试点服务事项推荐函,以及各服务事项当年实施方案、意向情况表、绩效目标表、规划方案。 (三)审查备案。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组织有关专家,对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报送的试点材料,就创新性、可行性,以及方案质量、放大倍数等因素进行审查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将不予采购。 (四)合同签订。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与各创新试点服务事项承接主体逐个签订当年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订立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目标表。 (五)资金支付。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根据签订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和承接方出具的服务费发票支付资金。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河南省“四优四化”食用菌两项工厂化生产新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新郑市召开

    7月4日至5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主办,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联合承办的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食用菌专项平菇、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新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新郑市召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郑州市农委负责人、郑州市农委相关委属单位、新郑市农委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河南省四优四化食用菌专项承担人员、国家食用菌体系专家、河南省食用菌体系专家、部分县市食用菌管理部门、企业、种植大户等近150人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到新郑市薛店镇“四优四化”双孢蘑菇和平菇示范基地、国家食用菌体系、河南省食用菌体系示范基地--郑州鼎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郑州久鑫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先后观摩了双孢蘑菇和平菇工厂化生产。观摩结束后召开了技术交流会,董锐首先介绍了近年来郑州都市农业发展情况、尤其是菜篮子工程中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项目主管单位介绍了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目的及意义,并对食用菌专项所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经作处通过对近些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切身感受,肯定了项目所做的工作成效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新郑市薛店镇负责同志汇报了薛店镇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情况。随后,河南省“四优四化”食用菌专项首席专家康源春汇报了食用菌专项的执行情况并做了“平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最后,食用菌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研究、工厂化生产模式下平菇生长发育、食用菌菇房环境调控设备、生长素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添加剂在平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食用菌装袋机等进行了汇报交流,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工厂化生产技术骨干纷纷表示颇受启发。 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郑州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指明了方向,为河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将极大地促进郑州市乃至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乡村振兴和菜篮子工程做出更大贡献。

    [更多详情]
  • 10 2019-07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获悉:自1999年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20年来,我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说,2014年,国家做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到目前为止,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涉及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6年来,工程实施规模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时的424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8000万亩,工程实施省份由2014年的14个省(区、市)扩大到目前的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7年起,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由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600元。 又讯 我们报道: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福建、浙江、湖南、云南、海南等12个省,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透露,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祁连山、东北虎豹、三江源、神农架、钱江源等试点区初步搭建了自然资源监测平台,为实现国家公园立体化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监管格局打下了基础。国家公园试点区分别启动了林(参)地清收还林、生态廊道建设、外来物种清除、茶山专项整治、裸露山体生态治理等工作。 目前,各试点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正稳步推进,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管理办法正抓紧制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协调相关部委,推动落实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资金保障,积极探索构建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