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豫浙肉类协会预测 行业将从“调猪”转向“调肉”

文章来源: 河南商报

今年的生猪和猪肉行业,遭遇多事之秋。尤其是生猪价格行情,在五六月份稍稍上调之后,又再次遭遇冰冻。


由于生猪行业当前遭遇的困境,地区之间的供求发生了较大的不对称:包括河南在内的部分养殖区域,生猪,甚至猪肉产品调运一度或持续受限,而东部如上海、浙江等市场,则存在较大的消费、调入需求。


为此,河南省肉类协会与上海市肉类协会、浙江省肉类协会联合,近期先后举办了两场产销对接会。仅对接会上,就达成2000多吨供货意向。


现状1 沿海地区猪肉调入需求加大


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生猪养殖量不断下降,猪肉的调入需求不断加大。


比如浙江省,在猪肉产品产销对接会上,浙江省肉类协会会长陈金象介绍,自2013年以来,受畜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态、淘汰落后产能影响,浙江省肉类产业已发生深刻变化。从生猪产能看,总存栏由2012年底的1339万头,下降到2017年底的550万头,降幅六成。也就是说,当地猪肉的自给率,只有40%左右。这几年,浙江省从外省调入的生猪持续增加,2017年调入生猪达到1136万头,调入的冷鲜肉相当于400万头。


前段时间,由于生猪及猪肉产品调运受限,消费端也随之受到影响。


现状2 河南每年要调出半数以上生猪


河南省肉类协会会长刘承信介绍,河南省是我国畜牧养殖及肉类加工大省,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河南的畜牧业总产值排全国第一,肉类总产量排全国第二,其中生猪存栏量4390万头,出栏量6220万头。


“每年我们省要有一半以上的生猪调运出去,量很大。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也看了,我们的生猪养殖和出栏量,升到了全国第一位。”刘承信说,多年来,上海都是河南生猪和肉类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他说,这次到上海、浙江两地举办产销对接会,很及时,效果也很好,对于养殖业、肉类加工企业和消费地居民这三方来说,都很有意义。


在上海的对接会,双方有100多人参加,达成供货意向近千吨。在浙江的对接会,双方有150多人参加,达成供货意向1000多吨。


趋势


两地协会均预测:调运生猪将向调运冷鲜肉转变


中国是猪肉产品的消费大国,占全世界消费量的一半。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有个习惯:以热鲜肉消费为主。


刘承信说,热鲜肉就是畜禽宰杀后不经冷却加工,直接上市的畜禽肉,这是我国传统畜禽肉品的生产、销售方式,一般是凌晨宰杀、清早上市。


与冷鲜肉相比,它有个很大的缺点:因为没有进行冷却处理,微生物就得不到抑制,易污染,运输、销售的环境也比较差,而且因为肉的温度较高,细菌也容易繁殖。


消费热鲜肉的习惯,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一定要离得近。


但眼下,我国一些地区的生猪和猪肉自给率已越来越低,加上今年发生的特殊情况,浙江省肉类协会会长陈金象介绍,冷鲜肉消费在当地正成为趋势。以杭州市区为例,猪肉消费中,冷鲜肉消费比例已经达到七成以上。


他认为,今年生猪行业发生的这一情况,可能会对浙江更多地区的冷鲜肉普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后,从“调猪”向“调肉”转变将成为趋势。


刘承信也提醒,对于这个趋势,我们河南省的生猪经纪、屠宰等行业从业人员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