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以周边农户的农作物秸秆作为肉牛饲料,不仅成本低,还无污染。现在,公司养的有400多头牛,还有鸵鸟、鹅等,每年大约消化利用7000亩农田的废弃秸秆……”8月1日,正在给肉牛添加饲料的西平县二郎镇健杰综合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康建波说。
近年来,西平县千方百计拓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渠道,积极促进秸秆回收、变废为宝,持续推进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切实提高废弃秸秆利用效率,走出了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好路子。
“秸秆粉碎还田,比较容易腐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养分增加,地肥了很多。”芦庙乡潘老庄永征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征说,“还田”确实比“焚烧”划得来。
从不接受秸秆还田,到自觉进行秸秆还田,王永征把成本账、增收账、生态账算得清清楚楚。
“其实,秸秆不仅可以粉碎还田作肥料,还可以造纸、做饲料等。”西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范俊涛说。在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强力推进秸秆还田的同时,该县还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打捆离田、集中存放,鼓励、引导造纸企业、有机肥生产厂家、食用菌种植业和养殖场及时回收利用,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据了解,西平县还有优然牧业、启明肉牛场、丰润食用菌科技等50多家企业、合作社积极收集秸秆,变废为宝,“榨干”秸秆最大价值,在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养殖效益。今年以来,西平县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总面积108万亩,综合利用率96.4%,其中秸秆粉碎还田91万亩,秸秆饲料、饲草加工利用面积9.5万亩,食用菌秸秆基料加工1.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