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12月8日,在淅川县马蹬镇千亩大闸蟹养殖基地,几名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在清澈丹江水的滋养下,在技术人员的持续管护中,一批批鲜活的大闸蟹发往全国市场,走上百姓餐桌。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该县生态产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护清水、促脱贫、保增收的重要途径。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我们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有机化、品牌化发展,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逐渐走出了一条优质农业发展之路。”
在封装好的大闸蟹盒子上,“绿色食品”标签十分显眼,盒内鲜蟹生龙活虎。“我们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化养殖,蟹的品质稳居多数同类产品之上。”马蹬镇大闸蟹养殖基地负责人寇元钦说。
该县编制了《淅川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制订了全县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指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出台扶持政策,激励农产品生产者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两手抓,对“三品一标”认证成功者进行万元奖励,对创成知名品牌者予以财政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倾斜支持;以龙头企业、“三品一标”生产单位为重点,开展可追溯制度建设,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流程,确保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严格的日常监管也是该县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有力保障。“我们紧盯农产品生产企业、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监督检查,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淅川县农业局局长严国良说。
在规范化的种植生产模式下,在严苛的管控与污染防治中,淅川县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32个、有机食品53个,“丹江鱼”、“石臼辣椒”等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淅川的绿色农产品正走出大山、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