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初冬时节,气爽风清,宁陵大地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项目推进有条不紊,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蝶变绽放新颜……
地处豫东平原的梨乡宁陵,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走过45年发展历程,今日绽放新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陵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开拓者、创业者、奋斗者的姿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坚持“项目为王”
聚链成群起高峰
11月28日,走进宁陵县东隆商丘服装有限公司,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厂房内现代化服装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上千台全自动缝纫机一字排开,工人们正在各自的机位忙碌着赶订单,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是宁陵县委、县政府重点招商企业,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面积180亩,是一家年产700万件服装的大型服装基地,可安排5000人就业,年产值10亿元。
与此同时,宁陵县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智能机器人设备将一袋袋化肥运送装车,这些化肥将送往全国各地。这家企业年产100万吨化肥,年产值达7亿元。
宁陵县多措并举,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围绕化工、生猪、酥梨和信息与设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持续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产业迭代升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以持久之功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汇聚转型强劲动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宁陵已形成以史丹利、嘉施利、三宁复合肥等为重点企业的20家农资化工产业集群,复合肥年设计产能近1000万吨,是全国县级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商丘宁陵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强劲,已落地福润食品、牧原肉食、中科世生等10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建成投产的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屠宰企业,形成了牧原饲料生产、养殖、屠宰为一体的完整农产品产业链;信息与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智慧产业园筑巢引凤,已落地金坤科技、华坤电子等6个骨干项目,并投资10亿元启动智慧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全力保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截至目前,该县91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开工88个,完成投资330.73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36.88%,其中10个省管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2.18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34.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陵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宁陵,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宁陵县县长栗团结说。
发展“多彩农业”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在宁陵县梨产业孵化暨冷链物流中心,包装精美的梨膏、梨醋、梨酒、梨木工艺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格外吸睛。
“自己承包了梨园1200亩,其中有468亩是有机梨园。还开办了酥梨深加工企业,现有酥梨深加工产品30多种,大多是通过网上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小梨妹”张艳敏说。
一只酥梨激活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为把小梨果做成大产业,宁陵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锚定以酥梨为龙头的农业特色产业,将小梨果打造成了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自2004年以来,该县依托万亩梨园景区,已成功举办20届梨花节,17届酥梨采摘节,年接待游客突破80余万人次。该县充分利用梨产业特色资源优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共建了宁陵梨试验站,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40余项。目前,该县梨种植面积达22万亩,总产量达6.5亿公斤,总产值20亿元,拥有酥梨、秋月、丹霞红、翠冠、园黄等150多个品种。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在宁陵县,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不仅仅是农业种植和加工,还有成规模、有体系的养殖产业。近年来,该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展牧原养殖、豫东牧业、聚民养殖、天明鸽业等生猪、山羊、肉鸡、肉鸽等特色养殖业。通过不断强链延链补链,运用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与科研院校强强联合,加强羊、鸽等养殖品种改良选育,推进国家级、省级原种场建设,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品牌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多年来,该县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优势,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体系,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4个乡镇电商物流共配站和180个村级电商帮扶服务站,打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线上线下通道。目前,宁陵注册农特产品品牌40余个,采取“县电商帮扶公共服务中心+村电商帮扶站+脱贫户”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帮扶体系,实现村电商服务站对106个脱贫村服务全覆盖,有效带动了1000户3000多人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宁陵电商工作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
聚力“民生提质”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非常齐全,居民休闲娱乐的去处也多了,生活真是越来越舒心!”正在人民公园散步的市民郭富光,提起县城的新变化,开心地说个不停。
近年来,宁陵县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全力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乡环境,群众在家门口的公园游园里乐享“生态福利”,随着迎宾公园、滨河湿地公园、人民公园等公园绿地的建成使用,该县城区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汴水日驰三百里……夜泊宁陵月正南……”进入新时代,拥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宁陵老城区,正在经历新一轮历史性的蜕变。“四湖改造”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复建的宁陵古城北城门(钟祥门)、东城门(延和门)已初具规模,葛天文化城道路、景观、绿化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湖改造”项目是宁陵县建城史上征迁范围最广、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该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操盘,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的路子。项目全面建成后,四湖片区将实现“净”起来、“活”起来、“新”起来、“富”起来,一个厚重又不失现代,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城将拔地而起,再展芳华。
近年来,宁陵县以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为中心,不断补短板惠民生。该县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按照“全域规划、多规合一、优化布局、生态优先、彰显文化”编制理念,以城市水系为框架,以道路绿化为网格,以公园绿地为亮点,在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城市色调等各个方面充分融入葛天文化元素,强化突出“精、优、美、特”的城市规划特点,着力体现文化底蕴和民生需求。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根基,随着该县城区框架不断拉大,主要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近年来,该县新修改造长江路、迎宾大道、人民西路等主次干道路10余条,并将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断头路全部打通,真正形成“十四纵十九横”路网框架。
如今,宁陵县的城市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砥砺奋进创辉煌,扬帆启航新征程。宁陵县委书记蔡勇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陵县将以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坚持培养壮大新型工业,着力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聚焦“一化两区五基地”发展定位,积极主动融入商丘市中心城区建设,持续掀起建设热潮,奋力谱写宁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