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打击医保骗保需要专业化手段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医保基金的任何‘跑冒滴漏’,都是对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双重伤害。”

□本报评论员 赵志疆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一患者家属反映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收医疗费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安徽省医保局日前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医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重复收费、套用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目前,已全额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约谈医院有关负责人,分别移交公安、卫健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

此次事件之所以进入公众视野,源于两篇报道:《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调查显示超收21万》《名校博士自述:我是怎样查出医院多收我爸10万医疗费的》。据报道,为了挤出医院账单里的“水分”,患者家属不仅收集了各种住院资料和收费票据,而且动用了统计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当网友感叹于法学博士的专业素养时,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不得不提:法学博士的姑妈是资深会计,正是她最早发现了“猫儿腻”。

实际上,正是法学博士与资深会计的“强强联合”,才最终揭开了涉事医院乱收费、多收费的盖子。而这也正是普通患者常见的维权困境——面对医院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具备专业素养与学科优势的人到底能有多少?

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医保基金的任何“跑冒滴漏”,都是对公平和效率原则的双重伤害。从这种意义上看,安徽患者家属的拍案而起,带有一种明显的“公益诉讼”性质:他们不仅是在为自己讨一个说法,更是在捍卫医保基金的尊严和安全。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实施至今,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已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违规金额1.58亿元。这既是一种成绩,也是一种压力:在严厉打击之下,骗保行为依然时有发生。

骗保问题频发,一方面是因为有人投机取巧,牟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法学博士成功的维权经历不失为一种启发:加大对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首先就要扩充专业队伍、提升技术实力。由此,需要加快推进医保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实现医保基金监管从人工抽单审核,向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换句话说,医保基金监管不应只是“秋后算账”,更应该探索“防患于未然”。

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全国医保系统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76.7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39.8万家,共追回医保资金188.4亿元。严惩医保基金的“跑冒滴漏”,才能确保“救命钱”不会被挥霍浪费,由此必然需要加大针对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目前,芜湖医保部门已经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同时将线索分别移交公安、卫健等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希望此次问责,能为医保部门处理类似事件“打个样”。

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基金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只有首先明确“怎么管”,才能接着考虑“怎么花”,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真正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