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人民网-河南频道
4月9日,在河南省社旗县下洼镇周庄村建山脱毒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员工正抢抓时节在地里摆码、浇水、覆土、铺膜,排红薯种
合作社负责人郭建山介绍说,俺是省农科院脱毒红薯育苗基地,今年育红薯苗两千亩,红薯亩产6000-7000斤,深加工成三粉后价格翻了好几倍。致富不忘众乡亲,郭建山不仅给邻里乡亲免费提供育苗种植技术指导,还为120户贫困户免费捐赠红薯苗100万余棵。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如今“身价倍增”,成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眼下,在该县苗店镇,仍有一个“离不开”红薯的村子,它就是当地有名的“三粉村”——石塔寺村。 这个村子每年能“消化”3万吨的红薯,加工出的粉条、粉皮、粉面大量销往湖北、四川、陕西等省,还有部分出口到国外。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高产的红薯成了家家最喜欢的作物,老人们总说红薯是个宝,有了它全家就能吃饱。”59岁的郭炳忠是石塔寺村的村民,经历过“离了红薯不能活”的他,对红薯有着特殊的感情。
1995年,社旗县郭炳忠和同村的赵太营等人认为本地的三粉有这么辉煌的历史,但是加工方式太保守,产量上不去始终是个大问题。于是几人凑钱购买了4台机器,摒弃了以前纯手工制作的落后方式,从而大幅提高了产量,效益猛增。
当地农民素有种植红薯的传统,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社旗三粉本地食用外,还大量销往海内外,社旗三粉有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的特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风味特产食品。
当地的6家“三粉”加工厂联合发起成立了集科研、管理、服务、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合作经济组织——“三粉”加工协会,协会成立以后,县里邀请国家红薯专家肖利贞常年当技术顾问,优化种植品种,改进淀粉提取办法,制定“三粉”加工的质量标准求,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专家指导和“三粉”生产合作社,引进现代化除尘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连年来,该县突出食品产业的主导地位,聚焦、聚神、聚力发展食品产业;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培育壮大食品产业,着力打造南阳食品产业城、全国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生产基地;高标准、高质量编制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布局统一起来……产业升级转型,社旗农字“大喇叭”再次吹响食品产业的“集结号”。
全县种植红薯面积30万亩,加工生产线600余条,建成5个中心“三粉”厂,一个“三粉”总厂,年加工“三粉”9万吨,产值4.7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并出口到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成为全国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
该县赊店三粉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除碜风选净化设备,解决了“三粉”生产中的黑、粗、碜技术难题,如今,社旗“三粉”加工业独具特色,吸纳3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上班,实现了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加速了现代农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