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五一”前后,正值豫西烟区烟叶集中移栽期。走进三门峡烟区,天高云淡,满目苍翠,春风徐徐,舒适宜人。烟田里,银光闪闪,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象,烟叶“一优两转”栽期前移攻坚战激战正酣。随着采访深入,几个字跃然脑海中——阅读三门峡烟叶移栽,这是怎样的心境呢?
年初,三门峡市局(公司)提出了烟叶“一优两转”(“一优”,即把无市场需求的烟叶在田间优化掉;“两转”,即通过种植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和改善烘烤工艺等关键技术措施,把柠色烟转化为橘色烟;通过栽期前移满足上部烟充分开片、成熟的环境条件,把上部烟转化为上等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并把烟叶移栽作为一项关键举措,系统谋划,及早安排,一环套一环,用心抓落实,全力助推三门峡烟叶高质量发展。
统筹安排求“早”,栽期前移求“变”20世纪90年代初,三门峡烟区7月中下旬就开始收购烟叶。
进入新世纪以来,“7月转,8月看,9月底才能见烟叶面”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烟叶成熟晚成了制约烟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18年,三门峡市局(公司)聚焦“65、65、98”烟叶优化结构目标,明确提出了烟叶栽期前移7~10天,力求烟叶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吻合,促进烟叶早生长,早成熟,早采收,上部烟叶成熟度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局(公司)及早制订烟叶移栽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烟叶移栽工作。
从播种、育苗管理、烟田准备到肥料、农药、地膜以及移栽机械设施、社会化服务等,提前谋划,早准备,备足量,为打好烟叶栽期前移攻坚战役奠定基础。
4月23日召开的全市烟叶移栽现场会,明确提出栽期在去年基础上整体前移5天,5月10日前大头落地,15日前全面结束,并落实好“135”移栽法,即一块地1天内移栽结束,1户农户3天内移栽结束,1个乡镇(烟站)5天内移栽结束。
移栽期间,三门峡市局(公司)成立3个工作组,督导检查烟叶移栽工作,及时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技术调整求“早”,技术措施求“变”
栽期调整,技术先行。三门峡市局(公司)从育苗开始,调整播期、早定苗,加强管理,早成苗。大力推广“井窖”式、小苗膜下移栽技术,引进示范“杯罩”式移栽,完善配套了人工和电动两种打孔器近2000台套,集中管理,科学调度,加快移栽进度,保证移栽质量,减工降本,提升效率。
卢氏县杜关镇烟农杨占应今年种烟150亩,全部使用“井窖”式移栽。“电动造穴器真是帮了大忙,两个人一天造穴30亩左右,我150亩烟叶用了5天左右时间全部移栽结束。如果是人工摆弄,估计10天也栽不完。”提起今年的“造穴神器”,他感慨地说。
据统计,全市今年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近5万亩,平均栽期比去年整体提前5天左右。
服务烟农求“早”,组织形式求“变”
三门峡市局(公司)积极探索引导烟叶生产社会化、组织化服务。依托烟叶综合合作社,成立烟叶移栽服务队,逐户、逐块烟田打“歼灭战”,缩短区域内移栽时间。
送烟苗、送水到田间地头。免费为规划的示范方片烟农、种烟大户运送烟苗,节省烟农用工;协调各乡镇洒水车,免费为示范方片、种烟大户以及具有储水窖的烟农运送栽烟水至田间地头,加快栽烟进度。
市县两级局组织志愿服务队义务帮助贫困烟农移栽烟叶,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把烟叶移栽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优化品种、优化布局、优化农户,积极支持“一优两转”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积极推动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门峡市局(公司)把烟叶栽期前移作为一场关键战役,从谋划、准备到实施全流程一气呵成,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全程亮相,政府力量、社会力量、行业力量凝聚合力,为三门峡烟叶“一优两转”目标实现、为烟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