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商丘日报
夏邑县84-24西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19.2亿元。
又到西瓜采摘时。走进夏邑县北岭镇刘集村,一座座大棚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像一层层翻滚的白色海浪。大棚里圆滚滚的西瓜,窜出绿油油的西瓜藤,露出笑脸等待瓜主人挑选。
“看着满棚西瓜,日子越过越有劲。”刚过不惑之年的村民涂习刚,黝黑的脸庞面对镜头有些拘谨,不停地搓着双手对记者说,他先后在上海、合肥打工8年,学会了种植84-24西瓜的技术。2013年,他看到家乡大力发展西瓜产业,立即返乡创业,让一身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他连年流转土地20亩,建了40个大棚,每年收入不下20万元。他在镇社区买了套房,开上了轿车,3个孩子在县城都上私立寄宿学校,不需要接送,不耽误种瓜。涂习刚是夏邑西瓜产业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西瓜种植大户已达1.4万户。
进入5月,夏邑15万亩优质大棚84-24西瓜陆续成熟上市。为进一步提升“夏邑西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夏邑西瓜走向全国,把“中国西瓜之乡”品牌擦得更亮,县里决定5月16日在“西瓜小镇”——北岭镇举办“第二届河南·夏邑西瓜文化节暨好西瓜大赛”。西瓜文化节由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主办,CCTV《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协办,夏邑县农业农村局、夏邑县北岭镇政府共同承办。
届时,众多文艺明星将纷纷到场助阵,为观众献上一场五彩缤纷的文化盛宴,吸引西瓜种植经营大户、社会各界群众2000余人参加,对评选出的全县十名种瓜能手和十佳西瓜经纪人进行隆重表彰。
“小寒育苗立春栽,清明开花立夏卖;品质优良无公害,每亩收入超万块。”这是流传在夏邑瓜农中概括大棚84-24西瓜生产时间节点和经济收入的一段顺口溜。2005年,早佳84-24西瓜引入夏邑种植后,因具有品质纯正、口感好、纤维少、肉质脆、色泽鲜亮、甜度较高等特点,得到消费者普遍认可,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种植其他作物。从此,以早佳84-24西瓜为主的优质西瓜种植规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夏邑的西瓜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眼下,该县84-24西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60万吨,产值19.2亿元。素有“万亩西瓜,万座棚”之称的北岭镇,种植面积达3.8万亩,大棚有7.8万座。西瓜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种子种苗、物资供应、技术服务、销售流通、务工就业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成立西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12家,西瓜种植户1.4万户,西瓜经纪人153人,西瓜交易市场130余个,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上海、武汉、长沙等54个大中城市设立西瓜直销点108个,从事西瓜产前、产中、产后的就业总人数达到11万人以上。每年5月西瓜采摘高峰期,日最高销售量达1.6万吨。西瓜产业已发展成为夏邑的农业支柱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撑产业。
这种喜人的发展形势除品种优质、上市时间早、气候条件有利之外,更得益于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西瓜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工程来抓。他们依托资源技术优势,结合地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土地流转、产业布局、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成立了西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县乡行政领导包乡、技术人员包村责任制;将西瓜产业纳入产业扶贫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技术推广、产销对接、市场建设等产业链各个重点环节;积极引导从事西瓜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发展;以县农广校为依托,加强对种植大户和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签,政府搭台瓜农唱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产业品牌。
2017年,夏邑县被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第三、河南首家“中国西瓜之乡”称号。同年,“夏邑西瓜”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夏邑西瓜”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得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