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一亩地秸秆换 10斤鲜桃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5月27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焦庄桃园合作社负责人杨春松正按照一亩地秸秆换10斤鲜桃的标准,挨家挨户与乡亲们签订秸秆置换协议。他要用这些小麦秸秆在桃园里种植大球盖菇,实现树上产果、林下产菇的双重收益。


去年11月,湛河区农业部门以焦庄桃园等多处果木种植合作社和苗圃为试点,以秸秆为原材料,在林下进行大球盖菇种植试验,实现亩产菌菇3000余千克,亩创效益6000余元,为杨春松等农民下定了大规模发展菌菇种植的决心。据了解,林下种菇每亩可利用10亩左右庄稼地产出的小麦秸秆。


为了让农作物秸秆化废为宝,近年来,湛河区从多渠道开发秸秆的二次利用入手,引进发展以秸秆为生产原料的绿色产业,推广秸秆“过腹还田”,鼓励种植大户沤制有机肥,发展农业生态种植。


当日上午,在湛河区曹镇乡苏庄村贾明方家的肉牛场前,一些农民正在与贾明方讨价还价。他们在商量如何用秸秆换牛粪。贾明方家养了100多头肉牛,每年需要青贮秸秆90余吨。据了解,该区目前肉牛养殖量400余头,每年需要1200余亩耕地的秸秆用于青贮。


此前一天的傍晚,在该区北渡街道汴城村孙超辉的蔬菜种植园内,几台拖拉机正忙着往园区内的一处深坑内倾倒秸秆。“这些都是俺的老客户了,只要庄稼一收,他们就直接将秸秆送来了。将这些秸秆浇上粪,覆上土,要不了两个月就沤制成有机肥了,正好赶上秋季种植大棚蔬菜用。”孙超辉说,“现在的蔬菜要不是用有机肥种植的,在市场上根本就卖不上价钱。”在区农业部门的引导下,湛河区目前发展各类农业种植园区1100余亩,通过沤制有机肥可有效利用2400余亩农作物秸秆。


小麦还没有开始大面积收割,很多种植、养殖大户已经开始忙着向农户预约秸秆了,但是一些农户却宁愿将秸秆粉碎了还田也不愿意出售。“秸秆深埋,保墒壮地增产量,不仅省了不少化肥钱,产的粮食也好吃。”该区河滨街道潘庄村村民丁全木一语道出了秸秆惜售的原因。


湛河区荆山街道梁李村村民早在半个月前就全部与农机手达成了秸秆还田协议。为满足种养大户的秸秆需求,村主任李保伟亲自到农户家做工作,一部分农户才同意将秸秆转售给本区的种养大户。李保伟说:“真是想不到,以前是秸秆堆哪儿都碍事,现在竟成了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