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今日永城
近日,行走在太丘镇洋葱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葱香,田埂上、公路边,个大皮黄的洋葱堆积如山,挖葱、装袋、车……村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获,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繁忙景象。
“瞧!这一大片种的都是洋葱,有160余亩。今年洋葱的产量较高,亩产13000斤左右,行情也好,收购价每斤5角,除去地膜、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达2000多元。”太丘镇洪陆湾村党支部书记刘须想算了一笔账,不由喜上眉梢。该基地种植的洋葱品种为真星欧皮黄,该产品形状圆润、个大、质地细腻、辣味适中,耐贮、耐运、供应期长,适于保鲜出口,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
为保证洋葱销售,种植户实行订单种植,与山东省某公司签订合同,保证洋葱的收购和价格问题。为保证产品质量,从种子到施肥、打药,全部进行统一管理,并由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控制药物残留。收获前,公司会提前派人进行抽样检测,确保纯绿色、无公害。“这样种植农户精心育苗、移栽、施肥,确保种植的洋葱品质好、销得出、能赚钱,也拓宽了农民增收的路子。”刘须想介绍说。
在洋葱收获季节,不仅种植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在基地的务工者们心里也美滋滋的。“我们这些农闲在家的人到基地来务工,工钱现场结算,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这样既挣钱又能顾家。”正在田间捡拾洋葱的丁凤英乐呵呵地说。据了解,洋葱从种植到施肥、浇水、收获,全部由人工完成,最多时每天上工100多人。
说起洋葱种植,刘须想说,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甘肃了解到洋葱种植的前景,便很快引进种子进行试种。由于没有经验和技术,洋葱种植也经历了低谷。随着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便开始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并成立了洋葱种植合作社,社员共有10人。“洋葱不能在同块土地重茬种植,这样会影响产量。今年全镇洋葱种植面积有750亩左右,我们也在积极找土地,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刘须想说起今后的打算。
近年来,太丘镇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这一主题,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土地效益,发展大棚蔬菜、双膜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打造产业带,拉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带的做法,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太丘镇党委书记孙利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