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商丘日报
每天早晨5时,睢阳区李口镇谷楼村68岁的村民陈大良总是准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牛棚给他那35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喂“早餐”。
8月14日,老陈一进牛棚,分列两侧的35头牛齐刷刷地向他行“注目礼”,“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老陈操起铁叉,一叉一叉地将中间过道上的麦秸添进牛槽,肉牛们一个个扭动尾巴,迫不及待地大口享受美味。几分钟后,满槽的麦秸被席卷一空。老陈又将拌好的玉米、豆粕、麸子和酒糟倒进牛槽,并扯起水管向槽内浇水。特殊的香味扑鼻而来,肉牛们又是一顿海吃豪饮。这时的老陈才走出牛棚,点燃一根烟,心满意足地看着牛棚内的情景。
“每天早上5点半喂一顿、下午5点半喂一顿。”老陈说,“年纪大了,不想外出打工了,只能找点在家能干的事。”
“都那么大年纪了你说还折腾啥?可他犟一辈子了,想干的事情偏要干成,人家都叫他‘犟老陈’。”陈大良的老伴插话道,“因为养牛俺俩没少拌嘴,可我也不能看着他一个人忙啊,该帮忙的时候还是得搭把手。”
从最初的5头肉牛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老陈用了6年时间。“我养的都是内蒙古杂交牛,每头牛进价七八千块钱,养10个月到12个月就可以出栏,饲养成本大概3500块钱,净利润4000块钱上下。”老陈乐呵呵地说,“这两年每年的纯收入都是十几万块钱,可比以前富多了。”
老陈在养牛这事上“犟”,是有底气的。他不光从16岁时就给当时的生产队喂牲口、照顾牲口,更关键的是他一辈子就喜欢跟牲口打交道,还喜欢养动物。现在,除了35头肉牛,他还养了5只狗、1只猫,还饲养了几十只鸡、鹅,家里天天鸡鸣狗叫、异常热闹。
“别看我不识字,在喂牲口上我还真没服过谁。”老陈说,他不仅用心、细心,而且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牲口有点小病小恙自己就能处理,所以养牛这些年非常顺利。
说起陈大良,谷楼村会计江红波直竖大拇指:“老陈是俺村的饲养大户,也是致富名人。他不光自己发家致富,还把自己的养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群众,只要有人请教,他都耐心指导、全力扶持。这几年老陈带动了好几家饲养户,前边的邻居陈业芳家就是靠养牛过上了好日子。”
由于陈大良饲养的肉牛全部是用天然草料喂养的,肉质鲜嫩醇香,品质有口皆碑,因此他的肉牛供不应求,畅销豫鲁皖三省。
别看老陈年近古稀,可他对于眼下“牛”气冲天的生活还不满足。他说:“我明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养七八十头牛。趁我现在还能干得动,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比蜜甜!”
老陈的一番话逗乐了大家,欢快的笑声顿时回荡在幸福的农家小院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