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旅游扶贫的新县实践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盛夏的新县,大别山放眼皆绿。山路边,一湾又一湾明净的池塘,傍依着一座又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村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怡人的风景。


  红色的、绿色的、古色的一幅幅美景,在新县干部群众的精心谋划和巧手装扮下,正变成一道道“钱景”,让老区人民的腰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鼓囊囊的。就在6月,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新县接受国家脱贫验收第三方评估核查,73个贫困村有望全部实现脱贫,其中,32个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35280人在全域旅游发展各环节受益,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4.34%。


  当新县选定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一场全员上阵,多方参与,闯关夺隘,强力推进的“大会战”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浓墨重彩地展开。


  “我们为什么选择旅游,又为什么选择全域旅游+乡村旅游?这跟新县的自身资源条件密不可分。”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实际上,这也是新县探索数十年来找到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 “不能端着金碗要饭吃,我们完全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旅游来带动现代服务业。”


  另一个大背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到来,自驾游、自由行成为常态。而新县众多散落在山间的小村落,恰恰深受游客青睐。


  把新县建设成大别山旅游公园,将全域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让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旅游、受益旅游,进而实现全县脱贫,成为新县县委、县政府的共识。乡村旅游首当其冲,成为这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26个村,23个景区景点,每个点都由一个专家团队负责规划,这样就避免了乡村旅游千村一面。”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伟说。


  有了顶层规划,铺陈开来就有条不紊,短短两三年,西河湾幽静、丁李湾古朴、田铺大塆时尚;休闲慢道、登山步道、文化长廊、生态绿道,如一条丝带把明珠般的村落串联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县乡村旅游渐显气质。


  规划设计做引领,如何落实看干部。新县建立了“1+3+N”全域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成立了县旅游委员会,县委书记任主任,县长是第一副主任,全县55个部门和乡镇都是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大旅游管理体制。


  “党员干部是新县先锋,理所应当站在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理所应当成为全域旅游大会战的排头兵。”吕旅说:“高质量的党建,不单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更是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一切工作的坚强保障。”


  在新县,随意进入一个村落,都能发现旅游+的产业模式。


  旅游+农业,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等14个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旅游+教育,新县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开发乡村体察式教学点39处,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拉长了乡村产业链条,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旅游+文化,全国首届乡村复兴论坛花落西河湾,大别山乡村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竞相上演,地灯戏、皮影戏、打糍粑等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乡村文化体验游的“主角”。


  旅游+体育,依托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全国登山步道联赛、亚洲越野大师赛等顶级赛事来到新县;野外拓展、徒步骑行、户外探险等体育旅游活动接连上演。体育旅游激活步道经济,带动沿线16个贫困村参与旅游发展。


  还有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康养、旅游+商贸……一纲举而万目张。以旅游为原点,新县不断开拓、整合、提升,打造出了一条又一条产业链,编织成了一张托举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网”。


  物质层面的产业,绝不是旅游+的全部。记得住乡愁,回得去故乡,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也许更强烈。呈现出原生态的村落面貌,是乡村旅游给予游客最好的精神食粮;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和号召力,让村民重新有了集体归属感。


  最重要的是,旅游不仅带动了新县产业的振兴,也带动了乡村文化和乡村精神的回归,更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成为新乡贤,成为合作社的带头人或者理事长,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所有的变化汇聚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在不知不觉中往前迈进。


  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8个,近三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均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286.1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38.7%。旅游业2017年对GDP的综合贡献率达19.8%,已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的龙头产业。


  新县的实践证明,立足自身实际,强化自身优势,以旅游业为载体和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完全可以实现整体脱贫,谱写出新时代更加出彩的新篇章。


  不单单是新县,河南省多地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不断强化旅游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使旅游成为当地贫困群众增收提质的主要来源。省旅游局还专门出台了旅游扶贫三年计划,重点打造“十百千万”旅游扶贫示范工程,使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更加有机地融合起来。必须看到,河南的名山秀水之中,有很多旅游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很多地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依然处于粗放和低级,更有很多奋战在脱贫致富路上的乡亲们还没有完成“资源变财源”的嬗变。新县的成功实践,无疑是一个极富价值又可资借鉴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