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人民网-河南频道
“看着村里其他人的富裕小日子,我自己都觉得丢人。”2018年以前,陈俊玲是舞钢市杨庄乡柏庄村的贫困户,当时家里全部收入就靠2.6亩山坡地和4.6亩荒坡,平均每人年收入2600块钱。“我们也很想致富,可是没门路啊!”
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给她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看到扶贫工作队、乡村干部的同志经常来家里讲政策、分析贫困原因、帮助制定致富措施、出主意想办法,陈俊玲再也坐不住了,她和丈夫反复商量,决心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要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陈俊玲觉得家周围荒坡多,养羊比较实际。2017年,她花了4000购买了九只波尔山羊,政府通过到户增收的政策及时地给陈俊玲每只羊200元,共计1800元的扶持资金。为了养好羊,陈俊玲向技术员请教、向老养殖户学习,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陈俊玲原来的9只羊,发展到了目前的17只。
“要是把家庭将来的幸福都押在几只山羊身上,怎么行?”陈俊玲心里想到了家里七八块零零碎碎的山地,“是不是可以种上果树?”当陈俊玲把这个想法和丈夫李贵甫说了后,李贵甫却说,“种果树是好事,但是没有技术,就是种上了果树不也是瞎忙活?”
是呀,技术难题怎么解决?困绕陈俊玲夫妇的问题在一次杨庄乡举办的农林技术帮扶会上得到了解决。舞钢市政府组织人员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有政府的技术支持,还怕啥!”主意拿定,说干就干,陈俊玲夫妇把零散的土地整理后,种上了水蜜桃、血丝红、大白桃品种桃树,还在稍微差些的地里种上了核桃和麦黄杏等。工夫不负有心人。陈俊玲就这几块零零碎碎的加起来二亩地的果园,经过精心管理,这一年净收入5000多元。
“家里养几只羊,种几棵果树,不能把一家人都绑这儿吧?”陈俊玲心里的小算盘打来起来。2018年刚过完春,陈俊玲把大儿子李耀强“撵”到了江苏电子厂工作,丈夫李贵甫在村子周边打起了零工。
柏庄村为了帮助贫困户,提供了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一个月670块钱,但是很多人看不眼里,觉得钱少。知道消息的陈俊玲马上找到了村干部,爽快的接住了这个工作。
“想过好日子,不能怕吃苦,再说,在家门口干活儿,捎带着就干了,这钱不是跟捡的差不多嘛。”
勤劳吃苦的陈俊玲,现在已经是养羊、种植果树的技术能手,一年收入2万多元。她的丈夫李贵甫通过周边打零工一年有5000多元的收入,她的大儿子李耀强在江苏打工,一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
2018年底,陈俊玲一家成功脱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