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淇滨区田利华:回乡种植火龙果,要让日子更红火

文章来源: 淇河晨报

时值深秋,太行山区秋意正浓,淇滨区大河涧乡马横岭村几个果棚内果实累累。果棚的经营者名叫田利华,她种植的并非中原地区常见的苹果、梨,而是南方水果火龙果。11月1日,田利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她之前曾在福建水果种植园里工作,积累了一些种植火龙果的经验。


回乡创业种植火龙果


因父亲患病,在南方打工多年的田利华2017年返回家乡。“只要停止治疗,我爹就撑不住了,我需要挣钱救父亲。”田利华说,身为长女的她决定种植火龙果。


田利华告诉记者,火龙果和仙人掌同科,生命力旺盛,她在水果种植园当会计时了解过工人培育、种植火龙果。田利华当时闲不住,干完自己的工作就会帮助工人打理水果种植园,因此水果种植园里的一切对她来说并不陌生。田利华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经历会给她和父亲带来一线生机。


田利华说干就干,在向亲戚借了几万块钱后,在老家大河涧乡赵家厂村建了一个果棚,把从南方买来的火龙果苗栽到果棚里。田利华用自己学到的种植火龙果的技术小心地栽火龙果苗。一棵棵火龙果苗扎根后,她仿佛看到了希望。


火龙果结了果,把最大的给父亲吃


田利华说,2017年7月,她的火龙果逐渐开花,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令田利华没想到的是,数百朵花几乎在一夜之间全败了,期望中的果实并没有出现。


“当时我眼泪都快哭干了,这可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爹唯一的希望。”田利华说,她为了模拟福建水果种植园里的湿热环境,搭建了像花卷馍一样的果棚,里里外外有3层;赵家厂村缺水,她就雇人拉水,每趟的费用是200元;她从医院回来就会到棚里眯一会儿,然后打理火龙果,几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就在心如死灰的田利华打算把火龙果都刨掉时,象征希望的红花又开了,而且400余朵红花越开越大、越开越娇艳。田利华当时赶紧授粉,不敢休息。命运之神眷顾了这个勤劳的女人,花谢后结了300余颗鸡蛋大小的火龙果。火龙果成熟时,最小的约有半公斤,最大的有近1公斤。


田利华说,她当时轻轻地摘下果棚里品相最差的一颗火龙果,小心切开,红色的汁液流了出来,“我尝了一口,很甜”。田利华随后又挑选了果棚里最大、最红的一颗火龙果,骑电动车到医院给父亲吃。


“我爹有救了,我爹有救了……”当时,田利华激动地拉着父亲的手念叨着。


随着田利华在朋友圈的宣传,以及多名同情她经历的朋友、顾客的推介,田利华第一年种出的火龙果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跑到我的果棚里看稀罕儿,顺便买几斤火龙果回家品尝。”田利华说,她的火龙果口感好、个头儿大,销量不错。但是因为火龙果产量低,她赚的钱在除去前期的投资费用以及支付父亲的医药费后所剩无几。


靠政府扶持,在马横岭村建果棚


大河涧乡副乡长唐煜说,2018年,乡党委、乡政府在了解到田利华卖果救父的事迹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田利华的果棚调研,为田利华的火龙果种植、销售想办法。


当时,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为田利华申请到了200余万元的扶贫资金。田利华在基础设施较好的马横岭村建了6个果棚。


马横岭村村委会主任牛新国告诉记者:“她是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孝女,村民们都很尊敬她。乡里今年4月确定将田利华的果棚移到我们村,我们当月就组织人平整土地,进行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8月,田利华已经开始在果棚里栽种火龙果苗了。”


在第六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大河涧乡还将田利华的火龙果带到了分会场,不少客商对火龙果的口感赞不绝口。这更加坚定了田利华深耕特色水果种植行业的信心。


每年给村里分红,还安置村民就业


11月1日,记者在田利华的果棚里看到,果棚的骨架是用粗壮的不锈钢管搭建的,厚实的透明塑料篷布上留有一些一指宽的通风口。因果棚自动化水平较高,田利华只需指导工人控制好棚内气温、湿度以及光照量,感觉轻松多了。


记者注意到,结出的火龙果已经有拳头大小了。田利华说,根据她的经验,明年火龙果会丰收,她对种植火龙果越来越有把握了,也有了新的打算。


“我跟马横岭村签了协议,每年给村里分红20万元,安置6名村民长期在果棚里工作。忙的时候,我每天会再雇用10余名村民。”田利华说,她现在启用了5个果棚,预计每个果棚每年可以带来20万元以上的收益。如果再在果棚里套种凤梨、百香果、芦荟等经济作物,果棚的收益还将增多。


田利华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她兼顾了创业和尽孝,这个情她永远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