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河南鲁山:“乡土人才”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文章来源: 国搜河南

血桃、葡萄、蓝莓、酥梨、软籽石榴……鲁山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条件,培育生态农业,优势突出。


如何发挥乡土人才技能,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鲁山县的做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派科技扶贫特派员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分包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村,打出了破解贫困地区人才瓶颈的“组合拳”。63名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农村一线,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温暖了贫困群众的心。


前几年,汇源街道大王庄村贫困户贾花抱着试试态度,种了5亩蓝莓。驻村科技特派员魏艳霞,经常带着技术人员,下乡给种植户传授育苗、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特别感谢魏老师传授技术,我去年5亩蓝莓卖了9万多块钱,俺靠种植蓝莓脱贫了”,贾花感激地说。


不但“输血”,更要“造血”。为造就一支不走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统筹“土专家”“田秀才”培育,围绕农技服务、科技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派出科技人才、组织技能培训、加大经费投入等途径,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地处浅山丘陵区的张店乡张窑村,艾草种植得天独厚。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县科技特派员,68岁的退休干部田广来到该村,现场教授杂草防除技术和田间管理要领。


围观的10多户艾草种植户不时询问如何浇水、如何割荏等问题,田广须一一详细解答。该村贫困户秦青青听了田广须的讲解,当场表示试种两亩。


像田广须这样的科技人才,在以理论教员、专业人才为主体的县委组织部师资库内达60多人。县委组织部定期组织他们下到村讲党课,上地头传技术,增强群众脱贫“内生力”,提升科技扶贫“含金量”。


梁洼镇连沟村林业种植大户武太顺就是其中受益者。去年按照农科专家传授防治病虫害方法,果子产量高、味道好,不出园子就销售一空。


两年过去了,秦青青种植的艾草怎样,收入如何?“每亩效益超过3000元,比种庄稼强。”脱了贫的秦青青高兴地说。


辛集乡张庄村党员张平洋作为葡萄种植“田秀才”,熟练掌握了架改、套袋、膨果等新技术,带头试点沪太8号、夏黑、京亚104等优质品种,使该村及周边村葡萄亩产值从过去的5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元以上。


张良镇闫洼村党员杜飞飞经过培训,成为了本地出名的山东姜种植“土专家”。他流转土地180亩,种植生姜,最高亩产13000斤,亩均收入达2.5万多元,张丽凤,杜鹏飞等8家参股农户当年每家分红10多万元。同时,带动60多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实现了就地就业,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


目前,一大批乡土人才穿梭在农村科技服务第一线,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