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12316农业新闻

渑池县:小辣椒映红致富路

文章来源: 三门峡日报

近日,在渑池县洪阳镇北沟村、石盆村,一簇簇鲜红发亮的辣椒挂满枝头,尽管寒风刺骨,但辣椒地却是一片火热景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沐浴了近200天的阳光雨露,辣椒从籽到苗,从花到果,从绿到红,已经全面进入了采摘期。


数十名群众一同采摘,好似在进行一场辣椒采摘赛。


今年以来,洪阳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特色种植,让广大群众快步走上致富路。


山旮旯变成“聚宝盆”


隆冬时节,穿行在洪阳镇北沟村,沟沟壑壑之中,激荡着股股沁人心脾的椒香。“今年我们村种的辣椒喜获丰收,目前辣椒已进入了采摘末期,现在好多收购商都在村里等着收辣椒呢!”北沟村党支部书记费敏子说。


一直以来,北沟村由于种植作物单一,村民虽然辛苦劳作,一年到头却只能填饱肚子,想要“拔穷根”就必须在产业上谋发展。2018年,北沟村立足自身实际,将花椒和辣椒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为了让村民放心种植,北沟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最后决定采用集体形式,利用村干部集资和上级扶持资金,从村民手中流转200亩土地,在花椒树下套种辣椒。“这小辣椒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椒’,辣椒的育苗、除草、施肥、采摘都是村里的贫困户、留守妇女和老人干的,工资一天一结,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发放工资20余万元。”费敏子说。


人勤快天帮忙。今年北沟村的辣椒长势喜人,一棵辣椒最多可结1000个辣椒角,200亩辣椒能为村集体带来将近40万元的收入。“看到这种形式,今年已经有不少村民不种小麦改种辣椒了。”谈到对未来的规划,费敏子信心满满,他说:“明年我们将扩大规模,拉长辣椒产业链,自建炕房和晾晒场,增加辣椒附加值。”


昔日荒凉的穷山旮旯,在辣椒种植产业的推动下,已经蜕变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小辣椒助力拔穷根


“以后我再也不用国家养活了,不用再当贫困户了!”说这话时刘狗伟正在往袋子里装辣椒,从贵州来的辣椒商正在门口等着收购。


刘狗伟是洪阳镇赵窑村的贫困户,以前他像大多数中国传统的农民一样,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出去打零工,虽说一年到头没闲着,但是收入却很少。今年,村里动员大家种植新品辣椒,产量大,收益高。这让老刘动了心。“干就一定要干好。”他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摘下贫困户的“帽子”。在村委的帮助下,他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辣椒,可是辣椒苗刚育上就出现了问题,种苗开始打蔫,这可急坏了老刘,他连忙给县里的技术员打电话,原来是没及时给种苗打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辣椒种苗又开始茁壮成长。


“上半年一直没下雨,地里旱,辣椒长得特别慢,村里一看情况,立马给我协调了洒水车浇地,现在我种的辣椒获得大丰收多亏了政府帮忙,感谢党的好政策。”老刘抓起一把辣椒笑呵呵地说,“除去成本,今年我种的辣椒净收入将近10万元,超出脱贫线可不是一星半点,以后我就不是贫困户了。”


在赵窑村跟老刘一样,靠辣椒脱贫致富的还有赵安社一家。今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承包了50亩地,开荒造田10余亩,种植花椒、辣椒、贵妃南瓜、柴胡、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主要在花椒地中套种辣椒,经过悉心经营辛苦劳作,辣椒产量在每亩1000斤左右,除去人工等种植成本,净收入在每亩2000元左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好产业奏响致富经


“多亏了村里成立了振兴农业合作社,流转了土地种植辣椒,让我从农民变身成了工人。”眼下,正值辣椒采摘的季节,洪阳镇石盆村村民赵京梅就在村里的辣椒地里务工,摘一斤辣椒能挣一块五,一天下来100多元就成了她的囊中之物。


2019年,石盆村依托振兴农业合作社,在种植160余亩花椒、60余亩艾草的基础上,间作套种了120亩新品辣椒,每亩辣椒收入在3800元左右,扣除地租、化肥、农药、种子及人工工资,每亩净收入在1300元左右,就此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将增收15.6万元,辣椒种植成了石盆村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近年来,渑池县充分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突出“打造三门峡东部‘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这一定位,持续做大做强“双椒一药”,辣椒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业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持续延长。


2018年5月,为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辣椒等产业,渑池县印发了《渑池县“双椒一药”主导产业扶贫发展实施方案》,对2018年至2020年集中连片新发展辣椒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补。同时依托全县7个辣椒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持续做大做强“渑池辣椒”这一品牌。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余亩,总产值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