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今日永城
近日,记者来到茴村镇吕店村“星级脱贫户”刘须岭的蔬菜大棚。进入大棚,入目处,一盆盆蔬菜生机盎然,紫的叶、绿的叶交织在一起,为寒冷的冬日添上了几分色彩。虽然大棚不大,但培育的品种却不少:抱球生菜、芹菜、苦菊、辣椒、莴笋、紫白菜、乌塌菜等十多个品种,此时刘须岭和妻子苗玉玲正忙着育苗、浇水,为大棚蔬菜进行通风,忙得不亦乐乎。
“蔬菜咋种到盆里了?”看着一盆盆盆栽蔬菜,记者好奇地问,“这是种在土壤里的吗?”
“不是,这是基质栽培,属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刘须岭介绍,无土栽培的蔬菜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属于正宗的无公害食品,与以往的土壤栽培相比,管理起来不需要翻地、除草、打药、施肥、浇水等,十分省时省力。而基质栽培采用蛭石、珍珠岩、岩棉、沙、聚氨酯和泥炭、稻壳炭、树皮等做成固体基质,采用滴灌法供给营养液。基质栽培对土壤没有需求,但种出的蔬菜口感更好,营养价值也更高。
说完,刘须岭摘下一片生菜叶,笑着告诉记者,可以直接吃,绝对是无公害食品。记者尝了一口,确实清脆可口。
刘须岭介绍,大棚分为一号棚和二号棚,一号棚主要培育盆栽蔬菜,二号棚主要培育沙培蔬菜,目前盆栽蔬菜卖得最好。
“这1000多盆盆栽蔬菜我准备卖到年后呢。”刘须岭说,盆栽蔬菜可以吃多少摘多少,吃不完还可以搭配蔬菜专用营养液养着,健康又环保。
“每天早上我都去百花农贸市场卖菜,很多人把盆栽蔬菜买回家当花养,边吃边养,生意很好呢!”苗玉玲笑得合不拢嘴。
“除盆栽蔬菜外,我还在二号棚利用沙培技术培育了一部分蔬菜,目前处于试验阶段,长势还不错。”跟随刘须岭的脚步,记者来到二号棚,只见一垄垄长势喜人的蔬菜种在了沙子里。
“沙子下面是薄膜。”刘须岭拨开茂盛的蔬菜,棕黄色的黄沙露出,随手抓一把,细腻的黄沙软软的、绵绵的、湿湿的。
“光有沙子是种不出来蔬菜的。”刘须岭告诉记者,“沙子是介质,用来固定根系,而蔬菜生长的关键是这个。”说完,他拿起沙面上的黑色软管。
“每一排蔬菜都配有微喷管,通过大棚内安装的过滤器过滤后再结合铺设的微喷管将养分输送给蔬菜,既能保证蔬菜的健康成长,又杜绝了土壤中的病虫害。”刘须岭说道。随后他用手轻轻一拔,一颗莴笋就拔掉了。
“种蔬菜,最麻烦的就是收菜了,因为土比较结实,像莴笋这类需要拔根的蔬菜收起来特别费事,但沙培蔬菜收起来很是方便,节约了不少人力。”边说他边向记者演示,“通过今年一年的经验摸索,我很有信心,相信也能把贷款早日还上。”
原来刘须岭一家因病致贫,后来在市委办公室驻茴村镇吕店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脱贫后,他励志创业,通过学习无土栽培技术,把无土栽培作为致富项目。
“感谢政府让俺脱了贫,吃水不忘挖井人,接下来我要再接再厉,争取让更多人吃上无公害蔬菜。”刘须岭笑着说。
站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蔬菜大棚内,记者相信,坚强乐观的刘须岭一定能早日踏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