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60米长、20米宽的地儿有多大?换成土地面积不足两亩,能建3个篮球场。而在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鹿店村,这么大的地儿能养1300头成年母猪和4000头猪崽。
8月3日下午,记者在鹿店村见到了这个“地儿小容量大”的美丽牧场。从远处望去,镶嵌在绿色“地毯”里的养殖场和掩映在树丛中的村庄“隔绿相望”,自成一幅乡村和谐画卷。
养殖场形成生态循环产业链
鹿店村的养殖场属于舞阳县豫优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亚峰就是本村人。12年前,他和妻子一起在广州打工,然后带着多年的积蓄返乡创业,在村里开始养猪。经过夫妻二人的辛勤劳作,养殖场一年比一年大。
“猪养得多了,效益就好了,可是养殖场的粪污污染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时间久了,因为环境问题,难免引起周边村民的不满。”赵亚峰说,去年,市里积极引导美丽牧场创建,这为养殖场的升级换代带来了转机。
去年4月,赵亚峰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在村旁流转土地400多亩,其中200亩建养殖场及配套设施,余下的200多亩种植农作物,实现种养结合。
在长60米、宽20米的两栋养殖大楼内,一栋为种猪养殖,能同时养殖1300头母猪,另一栋为保育房,可同时养殖4000头猪崽,年出栏量超过一万头。楼内采用自动上料系统和粪污处理系统,相比传统养殖场,楼宇养殖至少节约了四分之三的用地。
据赵亚峰介绍,两栋楼内流出的粪污汇入发酵池内,发酵后可以产生沼气,供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使用,沼渣成为流转耕地的有机肥料,沼液转入到养殖场两个总共8000多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内,为耕地提供充沛的水源。
记者跟随他围着场区走一圈,闻不到异味,看不到污物。建设美丽牧场,不单单美了养殖场,还扮靓了周边的村落。
美丽牧场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其实,赵亚峰的豫优牧业从根源上解决了农村的养殖污染问题并非个案。漯河市已培育出舞阳丰盛养殖场单栋2层、宏腾牧业单栋5层等一批土地节约、资源节用、融合发展的楼宇养殖和美丽牧场典型。
为引导传统养殖场改造升级清粪工艺、更新设施设备、绿化场区环境,培育生态式、园林式、景观式美丽牧场,漯河市出台了《美丽牧场》(生猪、肉牛、肉羊)3个地方标准和《美丽牧场建设奖补细则》等系列文件,已完成2017年双汇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607.94万元的奖补资金拨付。
在各项政策的激励下,像豫优牧业、万豪牧业这样的美丽牧场,漯河市目前已申报备案23个,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场申报了3个。截至今年7月20日,全市规模养殖场已配套粪污处理设施684家,配套率86.5%,超出省定和市定目标4.5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3%,超出省定目标5个百分点。同时,还全方位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臭气专项治理,全市3944家养殖场户,94%实现臭气净化。
“从农村‘环境毒瘤’到‘美丽牧场’,这是漯河市畜牧产业的一场深远变革,标志着漯河市畜牧业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昭示这一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将以更加高效、环保的姿态站在全市经济建设的舞台,必将为社会发展、为农村环境的改善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漯河市畜牧局局长张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