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12316农业新闻

“大长腿”梨树带来高效益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这树长这么高,得三米多吧”“咋栽得这么密”“产量到底咋样”……8月21日,三门峡市陕州区向阳生态农民种植合作社的梨种植基地,来自全省各地的梨农及技术人员150余人一边参观一边啧啧称奇。


500亩梨园,均是统一的“大长腿”树形。合作社负责人王振民面对参观者的疑问,用产品说话,“来尝尝我们的果子咋样”。园区的“主打”品种玉露香,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粉丝,口感酥脆无渣,汁液极多,真甜!


陕州区丘陵山地、海拔适中的独特地理条件,非常适宜梨树生长。而种出好吃的梨,则不仅需要先天条件,更需要科技介入。王振民介绍,2015年建园之初,园区便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王东升研究员团队的指导下,采用优质新品种、省力密植栽培模式,实现了成形早、结果早、丰产早的“三早”生产效果。


当天,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梨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观摩会在向阳合作社举办。王东升站在梨树旁介绍,与传统的园区相比,这里采用省力密植模式,梨树株距只有1米、行距3米到4米,密度更大;同时,梨树采用圆柱形树形结构,树高约3米,一条主干上均匀分布结果枝组。表面看起来,果园栽植更密,但在管理中,却更加省时省工省力,行距加宽使施肥、割草、采摘等采用机械作业,独特的树形和结果位置,则让花果管理更方便,相比传统种植模式,省工60%左右。向阳合作社的500亩梨树,平时管理只需要8到10人。王东升说:“传统栽培模式果园管理复杂,生产效率及效益较低,采取轻简化、省力化、优质化、绿色化栽培是规模化园区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园艺所依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技术力量,联合资环所、植保所等采取多学科协作,根据三门峡梨产业和园区生产管理技术需求,在园区集成与示范梨省力密植栽培模式、果园生产机械化、花果精细化管理、土壤培肥、果园生草、病虫害综合防控,果品质量安全控制、产品溯源技术等9项技术以及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