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金秋时节,在夏邑县北岭镇卢集村高效农业园内,到处一派繁忙景象:黄瓜棚里村民们忙着采摘,一车车黄瓜装车发往全国各地……
“眼下,秋黄瓜批发价每斤2.5元,亩收入2万多元,这比种啥都强。”9月15日,正在黄瓜大棚里忙活的村民卢参观高兴地说,在县农广校老师的指导下,他调整了黄瓜种植时间,在市场上最缺菜的时候上市,价格自然就卖得高。“这样超常规种植,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2008年以来,夏邑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依托县农广校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发展模式,农民教育培训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轨道,培养了大批新型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使之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今年我的西瓜抓住了‘早’和‘好’两个特点。30亩早熟西瓜,批发价格每斤2.5元;16亩优质西瓜,比一般西瓜每斤多卖0.2元,46亩西瓜纯收入30多万元,农广校培训起了大作用。”胡桥乡农民彭新凯难掩喜悦。夏邑县农广校校长王留标告诉记者,夏邑县作为西瓜生产大县,2020年种植西瓜15万亩,产值19.2亿元,7200户种植户带动3万多农民就业,近万名贫困人口靠种西瓜脱贫致富。
“我们每年招收大中专学员300人左右,根据农时和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事一训。”王留标表示,农广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扶贫致富带头人和骨干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养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干部3000余名,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9万余名,农业科技示范户1.5万余名,农民经纪人1.2万余名。
刘店集乡徐马庄村农民王飞和妻子马留敏都是农广校2010级现代种植技术专业中专班学员,2012年创办了王飞家庭农场,目前形成了“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的生产经营模式,该农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典型家庭农场。“我们县农民教育培训以学员为本,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毕业后还跟踪服务、跟踪指导、跟踪扶持。”王飞说。
2020年,夏邑县把农民培训教育列为政府要办的“十件大事实事”之一,全年完成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1000人,绿色证书培训3000人,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的目标任务。该县出台了《关于建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农广校职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形成现有农民教育中心(农广校)统筹规划协调,农机校、农业中专等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协作互补共担,乡、村有教学点配合组织实施,农业产业链上有农民田间学校作基础依托的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格局。
“我们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要求各乡镇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振兴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县政府做好政策引领、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把农民中职教育经费和农民培训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正常开展。”夏邑县县长刘海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