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今日永城
“三秋”已至,为了不失时机地种足种好小麦,实现苗全苗壮,为明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今秋小麦该咋种?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田冲,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出“药方”。
小麦要高产 良种是关键
田冲表示,麦种以选用抗逆性强、稳产高产半冬性品种为主,主导品种有百农207、百农4199、郑麦136、郑麦1860、新麦26、周麦30;示范推广品种有百农307、周麦36、郑麦369、伟隆169、西农511、锦绣21。
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今年麦播期主要病虫有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和地下害虫等。“要重点搞好土壤处理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和地下虫危害。”田冲说,种子包衣不仅能预防小麦多种土传、种传和苗期病虫,而且能对小麦中后期病虫起到压前控后作用,也是农药减量、病虫绿色防控的关键措施。
防病推荐选用有效成份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适乐时(全蚀病重发田)等高效悬浮种衣剂;防虫推荐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烟碱类悬浮种衣剂,采取二者混合或以上成份的复配制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危害。地下害虫危害较重的,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撒施,然后耕翻入土。
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
“小麦备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备足肥料。‘麦收胎里富’说的就是为小麦备足肥料的重要性。”田冲表示。
合理施用底肥是种好小麦的一项关键环节。底肥以重施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配施化学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做到以产定肥,精准施肥,氮、磷、钾、中微量肥科学配施。
“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麦田,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5—7公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可按需亩施锌肥1.5公斤、硼肥0.3公斤、铁肥5公斤左右;全部的磷肥、钾肥、中微量元素肥一次底施;氮肥的50%—60%作底肥,余下40%—50%在来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田冲强调说,“这项技术叫‘前氮后移’,增产很明显。”
此外,播种之前要精细整地,及时保墒,秸秆还田地块和连续2—3年旋耕地块必须用大型拖拉机深耕25—30公分;旋耕地块深度要保证在15公分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要耙耱2—3遍,把坷垃粉碎,使耕层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秸秆还田要求秸秆切碎长度小于5公分,并每亩增施5—10公斤尿素,以加速秸秆腐熟。
适期足墒播 丰收又丰产
“一定要适期播种。播种不能早,但也不能晚。”田冲建议,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10日—18日,强筋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0日,所有麦田一定要在10月20日前后播种完毕。
适期足墒播种下,亩播量要控制在12.5公斤左右,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超过15公斤。大播量除浪费种子外,还造成群体偏大、前期旺长,后期倒伏早衰,一定要刹住大播量。
俗话说:“要想吃饱饭,麦在泥里拌。”足墒播种是保证苗齐、苗匀、苗壮的基础。“若播种时墒情不足,应先造墒,后播种,坚决不种欠墒麦。”田冲表示。
田冲强调,小麦千万不能播深,播种深度应掌握在3—4公分,不能超过5公分,且播种时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严防因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单根独苗而造成减产。
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无论深耕或旋耕麦田,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都要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确保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