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农村版
“老哥儿,听你说话我心里敞亮多了,我想明白了,再也不跑了。”11月13日,在叶县龚店镇后棠村东北角的小院儿里,村民陈汉正和82岁的任国勇拉着家常。
小院里7棵粗壮的柿子树上果实累累,一颗颗红彤彤的小柿子像一盏盏明灯,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树下,一把把小椅子随意摆着,一看就是经常有人坐一起聊天。
80岁的陈汉和堂兄因为宅基地及通道产生了矛盾纠纷,他认为自家的问题是因为村里没有明确权属和及时解决问题,就准备上访。
“我准备去北京告状。钱都准备好了。”当陈汉第一次来找任国勇的时候,其实是要“取经”。
2001年,任国勇的弟弟因为涉嫌贪污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任国勇坚信自己弟弟绝非贪赃枉法的人,于是,他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从此踏上了涉法上访的道路。从弟弟一个人的事儿,到村上的一些不平事儿,诉求也从为弟弟正名到追究相关村干部的责任,在这条检举举报的道路上,一走就是7年。7年前,他亲手栽在门口的7棵柿子树,见证了他7年的光阴。
一年一年柿子红。在他的努力下,弟弟的案件被重新审查,恢复了名誉。一时间,任国勇在村里人气骤增。很多群众遇见问题都会慕名而来,征求他的意见。柿子树下,成了天然的“会客厅”。
“让他三尺又何妨?”任国勇听了陈汉的来意,开门见山就给陈汉讲起来道理。
陈汉以为自己会得到任国勇的支持,会学习到很多上访告状方面的“技巧”,让自己少走弯路,却不想,任国勇并没有支持自己上访告状的想法。
“从去年到纪委信访部门举报后,人家纪委信访干部一趟又一趟地来,就坐在这柿子树下,给我做工作,讲政策,现在问题也给我合理解决了,还专门来村里召开以案促改会议。他们工作不容易,咱们这样的小事儿,就别给他们添麻烦了。”任国勇一番话解开了陈汉的疑惑。
“以后有啥事儿就给我说。我现在是咱们村的民意廉情监督员,这活儿没啥利益,但是责任重大。我也乐意当这个‘监督员’。”信访问题化解中,了解到任国勇为人耿直,在群众中威信比较高,龚店镇政府专门给他颁发了民意廉情监督员的聘书,让他发挥余热,化解村内信访矛盾。
而今,7棵柿子树的树干已经有碗口粗了,华阴如盖。它浓荫下的“会客厅”,依旧如初。只不过,谈论的议题,已经从如何上访举报变成了如何化解矛盾,那个柿子树耄耋之年的主人,也从一位老上访户化身成了民意廉情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