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中国搜索
连日来,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滑县抓住农闲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为现代农业补齐短板打好基础。
11月24日,初冬的天气已比较寒冷,而在4000公顷高标准农田半坡店镇片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二级河道清淤、衬砌明渠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重型卡车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二级河道衬砌明渠地梁浇筑,趁农村农闲黄金时期我们加班加点争取月底保质保量完工。”滑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九标段衬砌明渠项目负责人刘斌说。
据了解,滑县区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农业享誉全国,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该县耕地13万公顷,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9万公顷以上,总产145万吨左右。今年,滑县总投资9000余万元,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进行苦水区改造,引黄灌溉改良土壤。 “现在我们施工这个项目是2020年高标准农田疏浚开挖沟渠项目,我们正在施工这条河一共3000多米,现在施工了近一半,项目建成以后会引灌黄河水,补充地下水源,提高农民灌溉,节约成本提高收入。”滑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二十标段疏浚开挖沟渠项目负责人伍俊营 说。
除此之外,滑县还按照“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将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农水、现代农业等建设项目有效整合、集中投放,握指成拳、放大效应,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粮食稳定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枣村乡西徐营村77岁的袁斗是一个种地“老把式”,今年种植了1.3公顷小麦,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持续加大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让他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实惠。
“现在修的都是水泥路,种地是成方连片,产量一年比一年高,连续增、连年增,种地比以前方便得多了,一刷卡就出水了,丰收有保证。”袁斗说。
滑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了10.3万公顷高标准农田,综合统筹田间道路、水利灌排、林网防护、电力配套等工程项目,使项目合理归并,互相互补,力争使高标准农田内的田、路、井、渠、电、林等基础设施全部达到高标准,建成示范区内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生产格局,增强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为粮食稳定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助推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集中推广,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粮食增产量、增效益、降成本、补短板生产格局的形成,种粮效益节节升高。”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卢曙光说
“目前,我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9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提升,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今年我县再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当前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倒排工期保进度,加速推进项目的施工。同时,严格按照项目设计和建设施工要求抓好工程建设质量,为现代农业补齐短板打好基础。”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红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