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切换分站文章来源: 商丘日报
初冬的阳光投射在宁陵县华堡镇后屯村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67岁的脱困户苏运兰正在鸽子房里忙碌,每捡拾一个鸽子蛋,她都喜得合不拢嘴。
苏运兰家的西屋就是“鸽子房”,里面放着一圈鸽子笼,60对鸽子在笼子里“咕咕”地叫着,像一首致富交响曲。这些种鸽是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6月初送来的,政府实施到户增收脱贫项目,合作社以每枚3元的价格回收鸽蛋。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自今年5月开始,华堡镇启动到户增收肉鸽养殖项目。该项目以宁陵县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用产业带动、企业代养、转移就业和金融扶持等多种扶贫模式,带领全镇260多户贫困户靠肉鸽养殖走上致富路。
小鸽蛋成了“金蛋蛋”
“我老伴去世早,儿女也分家另过了。我有手有脚,不能光靠政府来养。”拿着刚捡的一筐鸽子蛋,苏运兰笑着说:“政府免费提供种鸽,一星期才添一次料,早上起床喂一次水,每天有空就去捡捡鸽子蛋,一个小小的鸽蛋竟然能卖3块钱,抵上8个鸡蛋了,我一个月能赚400多元。”
苏运兰大娘还把鸽子比作“鸽屁股银行”,一个劲儿地夸养鸽是一个好门路,省时省力还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让她的日子有了“奔头”。
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楚维向介绍,他们利用产业带动项目,帮助260多户贫困户养殖肉鸽,苏运兰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政府配套到户增收资金8000元和每户自筹资金1000元,养殖繁育种鸽60对,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回收协议。“鸽蛋我们高价回收,让养殖户销售无忧。”楚维向承诺说,这种产业带贫模式见效快,贫困户当月就可以有收益。
在家坐等来分红
年过七旬的楚文教是华堡镇楚堂村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早年患腰间盘突出,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伴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家里确实困难,但政府没有忘了我们。我和老伴享受着低保,这次肉鸽养殖又帮了我们一把。我家里没地方养殖,也没有能力养殖,但合作社可以替我们代养,我只等着一年两次分红就行了。”楚文教感激地说。
今年10月16日,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一次给养殖社员发放分红。当时,拿着分红现金,楚文教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94户让合作社代养肉鸽的贫困户每户分红500元。眼看又到年底了,该发第二次分红了。不用操心、不用出力,一年净收入1000元。”
据了解,这种“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代养分红模式,即政府出资、合作社代养、贫困户分红。养殖合作社与94户贫困户签订《委托代养分红协议》,贫困户将县财政补助贫困户的8000元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购买繁育种鸽进行代养,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
养殖场里把钱挣
2020年,对于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说,变化是巨大的。搬迁到新场后,养殖面积扩大到53亩,新建现代化鸽棚20多座,存栏优良种鸽突破3万对,完全实现了品种优良化和喂养自动化。
喜讯连连,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宁陵县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和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今年62岁的王效荣也是贫困户,楚维向看她家境贫困,就招她进场务工。“我每天早上8点进场,干一些杂活,12点准时回家吃饭,下午2点接着来干,一个月能领2600元工资。”王效荣高兴地说。
“我们合作社使用金融贷款享受国家优惠利率,利用产业优势带动贫困户进场就业,肉鸽养殖场安排24个就业岗位,贫困户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另外,我们合作社下属还有一个金银花种植基地,在夏季采摘金银花时,每天用工300多人,采摘工一天可收入50元至150元。”楚维向介绍,合作社通过这种方式让当地群众转移就业增收,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的工资性收入。
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才能彻底摘去“穷帽”、拔掉“穷根”。近年来,宁陵县天明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政府+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托起了华堡镇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梦。